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他們接過父輩旗幟 清明節到了記者采訪我省公安英烈子女
2016-03-29 11:22:56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黃迎峰 張衛新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29日訊春日映暖江水,春風拂綠柳枝,又是一年清明時。潮起潮落,有些名字從未在心頭抹去;斗轉星移,那些面容在夜空中愈加清晰。在和平年代,是誰在維護著群眾的安全和利益,保護著祖國的和諧穩定?是人民警察!僅2015年至今,我省就又有20名公安民警及公安現役部隊官兵因公犧牲。在緬懷英雄事跡的同時,我們也將目光轉向英烈子女。他們在愈合失去親人的傷痛後,慢慢開始新的生活,有的繼續在學校學習,有的已經開始工作,而還有一些人,他們毅然接過父輩的旗幟,穿上了英挺的警服。

  “父親教會我堅強,我想穿上警服祭奠他”

  ——楊楠,全國公安系統一級英模楊文峰之子

  楊楠的父親楊文峰去世快一年了,楊楠也即將大學畢業,他已漸漸從失怙傷痛中走出來,迅速成長、成熟,現在已成為了家裡的頂梁柱。24日,記者對他進行采訪時,他正在黑龍江大學緊張地復習。“馬上就是省考,我得抓緊時間了。”“想考什麼?”“齊市公安局。”“當警察?”“當警察。”

  “父親是個熱心腸,沒當警察時,只要別人有難事,他都會伸手幫忙。”說起父親,楊楠打開了話匣子。“父親當上警察後,整天有忙不完的事,我自小學起,所有家長會他都沒參加過。”2005年夏天,楊楠上初一了。“兒子,你要上初中了,咱們一家三口出去玩怎麼樣?”楊文峰的提議,讓楊楠喜出望外。“去哪?”“北戴河!”楊楠開始興奮地收拾行李,就連做夢都是大海。不過,就在楊楠掰著手指頭算日子時,楊文峰得知了一個殺人嫌犯的線索。楊文峰愧疚地摸了摸兒子腦袋,轉身出去辦案了。“父親沒解釋什麼,但我能夠理解父親。”

  去年6月1日8點多,楊楠准備坐火車去哈爾濱,楊文峰送他到站臺,“兒子,你長大了,自己的事情自己決定吧,爸爸支持你。”火車緩緩駛離,楊楠趴在車窗向外看,父親望著火車久久沒有離開。“沒想到那是我和父親最後說的話。”當晚,楊文峰殉職。

  “這一年來,我終於明白了父親的想法。如果他不制止歹徒,就會有更多人受到傷害,怎麼對得起這身警服?我要以他為榜樣。”楊楠迫不及待地想穿上警服,去父親墓前給他看看,“爸爸,我也穿上警服了,我覺得我和你一樣帥……我想你。”

  英烈小傳

  楊文峰,齊齊哈爾市公安局龍沙分局刑警大隊民警。2015年6月1日晚,他在抓捕嫌犯時頭部中彈犧牲。

    “父親讓我懂得責任,我要走他沒走完的路”

  ——王偉澤,烈士王克文之子

  王偉澤今年26歲,是烈士王克文之子。27日,記者給王偉澤打電話時,他正在黑龍江公安警官職業學院進修,“我兩年前考上了大慶市公安局,作為民警的父親非常高興,說‘以後咱們爺倆共同語言更多了’。如今我快實習了,而與我分享快樂的那個人卻不在了。”

  “父親是一個特別勤奮的人。”王克文工作的肇源縣城北社區,人口最多、商業網點最集中、治安狀況最復雜。“父親接管後,早出晚歸地挨家挨戶走訪,調解了上千起糾紛。”王偉澤整理遺物時,竟然發現了一書櫃的社區情況筆記,“裡面清楚記著社區2800多戶9200多人的詳細信息。”

  “父親還是一個熱心人。我家附近有很多老人,買米面、搬煤氣罐,只要叫一聲,我父親准幫忙。”王克文為了救同事而犧牲,王偉澤悲痛之餘,卻並不感到意外,“父親平時就很真誠,所以在關鍵時刻纔能捨己救人。”

  “父親是一個好丈夫。”王偉澤母親患有多種疾病,曾做過4次手術。只要有空,王克文都會陪著妻子去醫院檢查。王偉澤有時還經常拿出手機,看看父親給他發的短信,“爸爸常說,將工作乾好,對得起這身警服,比啥都強。”

  “爸爸走了,沒有等到我穿上警服。我想對他說,爸爸,你看著吧,你沒走完的路,我會繼續走下去。”

  英烈小傳

  王克文,肇源縣公安局社區警務一隊副隊長。2015年8月28日,他帶領協警何超群、王強檢查一輛可疑貨車時,另一輛貨車從後方與這輛車相撞。王克文將何超群推下路基,自己卻被撞倒犧牲。

  記者手記

  身軀作盾,血肉鑄劍人民警察,向死而生

  警察,真的是“向死而生”的職業!這個清明節,又將有20位公安民警的名字被鐫刻在黑龍江省公安英烈公墓的大理石墓牆上。這意味著2015年以來,我省又有20名公安民警因公犧牲,他們是龍江公安隊伍身上的20道傷痕,深深地刺痛著全省公安民警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心。

  讓我們銘記他們的名字:楊文峰、陳首傑、姚欣、王克文、殷呈煒、艾宏宇、趙子龍、傅仁超、張曉凱、楊小偉、侯寶森、劉錦龍、宋曉輝、趙宇、孫志剛、劉國輝、梁傳軍、付立安、都建軍、曹旭……他們或壯麗或平凡的感人故事,激勵著我們。他們走過我們未曾走過的,經歷我們未曾經歷的,付出我們未曾付出的,最後留下了歷史和精神,喚醒我們對生命的尊重和愛,傳遞永恆的價值,讓我們在緘默中景仰,令我們安靜地謙遜。

  陳首傑的妻子李菲菲在回憶丈夫時說:“不管我給他做了多麼可口的飯菜,只要手機一響,他放下碗筷就走;夜裡不管多晚,只要手機一響,他起床就走。”但每次臨出家門前,陳首傑總會對妻子重復那句不知多少遍的叮囑:把門鎖上,窗戶關好。今年的五一,是李菲菲一生中最刻骨銘心的日子。本來休息的丈夫和她說:“去單位看看,要是沒啥事,就早點回來。”李菲菲怎麼也不相信,“早上還是活蹦亂跳的大活人,怎麼到了中午卻躺在醫院不省人事了呢。”這次他倒沒有失約,可是這樣的踐約又有誰能承受?

  當兒子也穿上了警服時,已故齊齊哈爾市公安局“排爆英雄”、全國公安二級英模於尚清曾對他說:“身為警察,吃盡甘苦,閱盡生死,更能領悟這職業的真諦——這職業不錯,讓生命更有意義。”

  “我保證忠於中國共產黨,忠於祖國,忠於人民,忠於法律……”許多年過去了,幾乎每名警察憶起面對警徽舉起右手的瞬間,依然會熱血澎湃。因為他們隨時准備以血肉鑄造利劍,將身軀化作盾牌,用生命踐行誓言。

責任編輯:強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