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搜 索
【致富典型】慶安縣『改良白鵝』走上都市餐桌
2016-03-29 14:31:02 來源: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我為龍江點個贊”2016綏化微媒體走基層之“首季開門紅”主題宣傳活動於2016年3月15日正式拉開帷幕。此次活動的活動時間為2016年3月15日至17日,參觀地點在青岡縣,蘭西縣,慶安縣三個縣鎮展開。在20多位微媒體代表的鏡頭下,各地區的產業項目建設、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精准扶貧脫貧等諸多縣鎮的發展亮點被一一被呈現。

  一輛輛裝滿大白鵝的貨車,從慶安縣盛興大鵝養殖專業合作社開出,向哈爾濱市方向駛去。

  盛興大鵝養殖專業合作社位於慶安縣歡勝鄉永進村,集種鵝繁育、孵化、養殖、銷售為一體。2008年合作社成立到現在,社員由當初的20戶發展到520戶,年孵化鵝雛35萬只,銷售商品鵝28萬只,純收入560萬元,並且帶動全縣5000多戶農民養殖大鵝,促農增收1500萬元以上。

  為使大鵝產業健康發展更加富民,這個合作社優選品種,引進皖西白鵝,對東北白鵝進行雜交改良。他們充分利用皖西白鵝體型大、耐寒耐熱、抗病力強、肉質鮮美、羽絨蓬松柔軟等特性,對本地東北白鵝雜交改良,培育出生長快、抗病力強、飼養期短、出欄體重大的良種雜交鵝。“我們飼養的皖西雜交鵝平均體重9斤,比本地白鵝重1.5斤。按現在的市場價格,每只鵝就可增加20多元的收入。”合作社飼養員介紹說。

  他們采取種植優質牧草的方式降低飼料成本,以飼草為主,適當補飼少量精料,每畝優質牧草飼養肉鵝150只左右。他們還利用秸稈微貯飼喂種鵝,不但節約了飼料成本,而且秸稈微貯中的益生菌還大大提高了種鵝腸道的益生菌群,不僅增強了種鵝免疫力,減少了腸道疾病的發生,還有效解決了北方冬季缺乏青飼料的問題。

  養鵝產業帶動了周邊農戶致富,“別看大鵝基本都賣完了,我們還要忙一段時間,春天把鵝雛賒給農戶養殖,大鵝賣出去就開始還款,每天都要接待前來還款的農戶。”合作社負責人王家興說,“下一步打算延伸產業鏈條,上馬加工項目,開發大鵝的毛、內髒等附加值,增加大鵝養殖的效益,讓養殖戶有更多的收入。

  【現代農業典型】瑞豐公司成農民搖錢樹

  慶安縣致富鄉興隆社區的王大姐趁著春耕之前的閑暇時間,到瑞豐農業服務公司旗下的菌包廠打工。她高興的說:“活兒也不累,一個月竟掙了小四千元,家門口乾活兒省心又掙錢,我去年跟瑞豐公司合作,水稻也比別人多賣了錢,瑞豐公司是我們農民的搖錢樹。”

  慶安瑞豐農業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7月,公司將農業生產鏈條中的利益攸關者形成新型經營主體合作經營,科學整合政府、銀行、企業、合作社的資源。

  公司倉儲區佔地45000平米,標准水稻倉儲庫3棟,倉儲能力5萬噸,日烘乾1000噸水稻烘乾塔1座,並有火車道線一條,直通廠區。公司自營水田600公頃,水稻示范園區兩個,100噸水稻催芽車間1個,農機合作社1個,可滿足200公頃水稻種植需求。2015年實現利潤275萬元。

  公司的菌包廠總投資750萬元,佔地1萬平,於2016年2月正式投產,年可產高品質木耳36萬斤,利潤360萬。企業帶動10戶農戶種植木耳。菌包廠提供就業崗位130個,員工每月工資均超過3600元。

  目前,公司已經建立完成現代農業標准化生產與溯源管理系統,覆蓋平安、致富兩處水稻示范園區,帶動種植面積4500畝,園區實現精准化種植、可視化管理、智能化決策,實現從種子、化肥到育秧、田管、收儲、加工、銷售再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

  【現代農業典型】久宏現代農業示范園區領跑慶安現代化大農業

  攝像頭、顯示屏、監測監控系統,這些看似與種地搭不上邊的東西,卻在慶安縣久宏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大顯神通,為慶安農業打上了現代化符號。

  慶安縣久宏現代農業園區始建於2011年秋,2012年春季投入使用,現在委托東禾農業集團進行管理。園區配套智能浸種催芽車間1處,單批次浸種催芽能力500噸;立體旋轉育苗車間1個,每批可放置1,920個秧盤;建有150棟水稻育苗大棚和4棟育秧溫室,配套建有綠色食品水稻展廳和田間智能監控室各一處。

  園區大棚、溫室、催芽車間及核心區生產田,設置了不同功能的監測設備,安裝了由15個顯示器組成的拼接屏,實現水稻從催芽、育苗、管理、收獲的生產全程可監控,數據全程可記錄、儲存、分析,病蟲草害可及時發現、預防和治療,具備了互聯網+農業發展基礎。近期,園區將與東禾農業集團的監控檢測系統相連互通,形成從種到收,再到加工、儲藏、運輸全過程可追溯。

  當前,園區正在開展高標准備耕,統一種植優質水稻品種龍稻18,輻射周邊農戶1萬畝,全部與東禾農業集團簽訂種植回收合同。目前已經開始種子包衣,陸續進行浸種催芽,生產上嚴格遵照省市“三減”方案要求,全程保障水稻品質。園區在去年秋打床、備土的基礎上,正在對原有苗床重新置床,增加有機質,調酸,做好秧盤、壯秧劑、透氣膜等農用物資准備。

  【美麗鄉村、現代農業】平安鎮民族村休閑游玩好去處

  從慶安驅車向東往平安鎮,經高老向北,行駛約18分鍾即可到達民族村,通村公路拉近了城市與村莊的距離。周末或者是晚上,三五好友親朋相約,一路歡聲笑語,不經意間就可以到達這個世外桃源。吃大鍋裡剛撈出來的狗肉,品窖裡冰涼暢爽的米酒,各種鮮族特有的美食一定會讓你大快朵頤。秋千、跳板、沙灘足球、篝火,會讓你體驗到城市裡沒有的娛樂感受。在綠色食品采摘園裡盡享勞動的果實,徜徉在朝鮮族歷史博物館讓你穿越時空,清新的空氣滌蕩身心,讓每一個細胞都盡情呼吸。熱情的朝鮮族老媽媽會讓你有家的錯覺。這裡沒有滿目繁華和燈紅酒綠,卻會讓你在遠離城市的剎那間找到靈魂的歸屬。

還猶豫什麼,讓我們即刻出發吧!

  【產業項目建設典型】慶安銀泉秸稈造紙項目生態發展兩不誤

  八年磨一劍,兩屆班子,三任領導,一張藍圖繪到底。2015年9月3日,慶安縣重點項目之一銀泉秸稈造紙項目試生產成功,這也是這個縣又一個循環型經濟企業正式投產運營。

  據介紹,黑龍江銀泉紙業有限公司是國家發改委第一批資源節約型和農副產品綜合利用重點扶持項目。總投資3.17億元,佔地面積1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18萬平方米。主要生產原料是稻草,實現水循環使用、廢棄物生產免燒磚、厭氧沼氣發電和生物菌肥生產,零污染、零排放,達到節能減排,形成循環經濟產業鏈條。銀泉紙業用稻草、木漿及13#美國廢紙生產A、B1級箱板紙,不僅生產成本低,銷售價格有優勢,而且能夠充分利用稻草挺度好的特點,市場前景非常廣闊。正式投產後,年消耗秸稈10萬噸,可增加農民收入3,000萬元,安置350人就業。

  【致富典型】慶安小笨雞飛進“北、上、廣”

  新勝鄉新崗村返鄉創業大學生鄭新閣,是一名80後。大學畢業後,他曾是城市裡的時尚白領,頭腦靈活加上自己的勤奮努力,不到兩年便昇為區域總經理,他也是所在公司自98年成立以來最年輕的區域總經理,拿著五十萬的年薪。在一次公司宴會中,鄭新閣發現,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飲食標准也有了新的要求,已由原來的吃飽轉變到現在的追求綠色健康。於是懷揣著創業夢想的鄭新閣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他不顧所有家人的反對毅然決然回到了家鄉,乾起了綠色笨雞養殖。

  鄭新閣選擇了黑龍江土生土長的蘆花雞,將自家的60000平米的林地和5畝魚塘圍成場區,純天然放養、無化學飼料添加、渴了喝露水、餓了吃螞蚱,自主采食、抗病,長成的雞源於優勝劣汰,體質強健,口感強韌,營養豐富。綠色原生態的農家笨雞一經面市便倍受歡迎,除了本地銷售外,鄭新閣養殖的生態笨雞還成功上線銷售,網店、微店等時尚元素,將純綠色原生態農家小笨雞遠銷“北京、上海、廣州” ,甚至一些南方的食客在網上評價鄭新閣的生態笨雞比雲南供雞還好吃。他去年養了1650只雞和150鵝。每只雞和鵝的售價分別是150元和180元,盈利8萬餘元。

  鄭新閣表示創業之路縱使艱難險阻,也要努力前行,他今年准備擴大養殖規模,加大市場宣傳力度,開設阿裡巴巴企業級淘寶店鋪,定位高端市場,實現互聯網+新農村養殖銷售一體化模式,並帶動周邊村民共同致富,打造屬於自己的互聯網綠色高端農家笨雞養殖品牌。

  【產業項目建設典型】國能生物發電給力慶安騰飛

  15年發電量2.1億千瓦時,上網銷售電量1.9億千瓦時,電力銷售收入1.57億元,消耗農林廢棄物近26萬噸,利稅260萬元,國能慶安生物發電給力慶安騰飛。

  國能慶安生物發電有限公司是東北首家以林木廢棄物為主要燃料的熱電聯產項目。主營生物質發電、熱力、電力銷售;生物質壓縮顆粒生產與銷售;生物質燃料運輸等項目。

  公司於2014年7月4日實現並網發電,7月24日進入商業運營。燃料收購區域范圍廣,品種包括玉米秸稈、木片、稻殼、稻草、樹根根片、刨花、三級料、松塔皮等,有效保障了生產需求。國能慶安生物發電項目在生產綠色電能的同時,延伸了農業產業鏈,牽動農林廢棄物收購、加工和運輸業發展,形成農林電產業化的閉合循環空間,同時還為鄉村的生物質垃圾處理及綠色肥料“反哺”提供了途徑。因此,該項目除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外,還具有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現代農業、產業項目建設典型】東禾農業助力慶安農民增收

  2015年7月25日,慶安縣招商引資企業黑龍江東禾農業集團有限公司正式開業運營。物聯網技術已被企業深入應用到水稻種植、糧食倉儲、大米加工、物流運輸、線上線下銷售的每一個環節,建立起了“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程食品安全可追溯體系。

  黑龍江東禾農業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於2012年,注冊資本金1億元,擁有固定資產5億多元,是國家物聯網應用重大示范工程、國家“北糧南運”工程示范企業、黑龍江省現代化科技農業項目重點扶持企業、綏化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經過3年多的發展,東禾農業集團已建設成為集水稻種植、糧食收儲、大米加工與銷售、糧食貿易、全農業鏈服務、物聯網技術開發與應用於一體的大型農業產業化科技企業,下設7個分公司,擁有“慶禾香”、“香禾林”、“食禾匯”等三個大米品牌,營銷網絡遍布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深圳、山西等20多個省市,並在天貓、淘寶、京東商城、微店等電商渠道建有銷售平臺。

  目前,東禾農業集團擁有高產優質水稻種植基地30多萬畝;擁有“數字糧庫”30萬噸倉容;建有國際一流的全自動稻米加工線2條,年加工水稻30萬噸;有2條專有火車道和1座日烘乾水稻1000噸的烘乾塔。東禾農業集團新建的大米生產線采用國際一流的先進技術,引進國際先進的設備,最高日處理稻谷600噸、日產中高端成品大米400噸。從稻谷初清開始,東禾農業的大米要經過20多道工序纔能完成從稻谷到成品米的加工過程,有效確保了產品的品質和食品安全。東禾農業還將繼續增加有機綠色、高產優質的水稻種植基地,擴大種植規模;擴建22萬噸的"數字化糧庫",擴大集團的倉儲能力;再建兩條大米生產線,提昇集團的大米深加工能力。東禾農業集團還注重線上銷售網絡的建設,不僅建有電商銷售渠道,還計劃搭建基於慶安大米品牌的大米電商產業聯盟,聚攏慶安大米企業,借助電腦、手機、IPD等各種應用工具,通過宣傳共同做強做大慶安大米。

 

責任編輯:強銳

【專題】我為家鄉龍江點贊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