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子孫留下天藍地綠水清的美好家園
十三談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代表團重要講話精神
總書記指出:“黑龍江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黑龍江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為可持續發展預留空間,為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清的美好家園。”深入淺出、言簡意賅地總結了黑龍江省生態資源的獨特優勢,強調了生態保護對於我省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標注了我省挖掘生態潛能的綠色動力,思想深、角度新、感情真,鼓舞激勵我省人民繼續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為大地“增綠”、為天空“護藍”、為江河“保清”。
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我省良好生態既是大自然恩賜的寶貴財富,也是我們多年來加強保護的結果。我們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把生態文明的理念、原則、目標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探索發展方式的轉變,著力在生產力布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以及制度體制上進行綠色變革。從實施“五大規劃”深化生態文明的體制改革,到抓住“十大重點產業”構築環境友好型產業體系的建設;從大小興安嶺重點國有林區以商品材為目的的天然林全面禁伐,到農業推行減化肥、減農藥、減除草劑的“三減”工程;從“長牙”的《環保法》咬住違法熱企的大煙囪,到穆棱河、呼蘭河流域探索生態補償機制……我省在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和積極成效,取得了能夠復制和推廣的經驗。
如果說經過十幾年實踐檢驗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科學論斷具有共性特征,那麼習總書記新近提出的“黑龍江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具有個性特點。對於這兩個論斷,我們是有深刻體認的。僅僅從農業來看,“綠水青山”為我們發展綠色食品提供了良好的自然基礎,同時“冰天雪地”降低了一些病蟲害的風險,“綠水青山”“冰天雪地”共同造就了我省寒地黑土優勢。我們要繼續挖掘潛力,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繼續把“綠水青山”“冰天雪地”的自然優勢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經濟效益,實現百姓富、生態美有機統一。
應該看到,過去我省對生態資源開發利用不夠,優勢還沒有充分釋放出來。正如總書記所說,我們不能守株待兔、固步自封。大自然可以“靜等花開”,挖掘生態優勢不能“坐享其成”。我們要緊緊跟上發展昇級的大勢,凝聚生態共識,堅持“生態方法論”,奮發有為,開拓進取,因地制宜選擇好發展產業。我們要深入實施大小興安嶺林區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規劃,圍繞生態休閑、健康養老、度假旅游等產業方向,用綠色生態這個金字招牌招商引企上項目;我們要利用冰天雪地資源做大做強冰雪經濟,深入挖掘江河、湖泊、濕地等水生態優勢發展濕地湖泊經濟,推進旅游與文化融合發展;要以大森林為依托發展現代林中經濟,構建綠色產業體系和空間格局,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同步提昇。同時,我們還要處理好主動作為與“為生態留白”的關系,為可持續發展預留空間,劃定生態紅線,構築生態系統的“安全屏障”、建設永續發展的“綠色銀行”,“留白”不是消極無為,而是著眼長遠的積極有為。
“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鳥山花好兄弟”。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我們要牢牢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構築生態建設的“綠色譜系”,激發轉型昇級的“綠色動力”,擦亮競爭發展的“綠色名片”,把廣泛的“生態共識”轉化為積極的“生態行動”。如是,我們就一定能走出一條生態優勢充分發揮、綠色生態產業富省惠民、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路子,就一定能實現“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的發展目標,就一定能為子孫留下天藍地綠水清的美好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