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日訊(張放 劉繼濱 記者雷蕾)黑龍江省公安廳有一組沈重的數字:僅2015年以來,全省就又有20名公安民警及現役官兵因公犧牲。清明時節,我們再次翻開那些英雄譜寫的日記,停留在一個個感人的瞬間裡,回顧每一個用忠誠畫上的句點。
用生命點亮萬家燈火
2015年6月1日,齊齊哈爾市公安局龍沙分局刑偵大隊民警楊文峰與戰友在抓捕兩名持槍殺人犯罪嫌疑人時,犯罪嫌疑人持槍拒捕,雙方形成短暫劇烈對射,一名犯罪嫌疑人被當場擊斃,另一名犯罪嫌疑人被抓獲。楊文峰不幸頭部中彈,傷勢嚴重,經多方醫治無效,於6月9日7時40分與世長辭,終年47歲。
2015年5月1日,鶴崗市一居民區附近發生一起持槍傷人事件,抓捕過程中,持槍男子試圖挾持人質,民警陳首傑在解救人質時,被該男子用槍擊中頭部。由於陳首傑傷勢過重,在接受了近半個月的治療後,5月14日不幸殉職。
他們或壯麗或平凡的感人故事,感動和激勵著我們;他們走過我們未曾走過的,經歷我們未曾經歷的,付出我們未曾付出的,最後留下了歷史和精神,喚醒我們對生命的尊重和愛,傳遞永恆的價值,讓我們在緘默中景仰,令我們安靜地謙遜。
楊文峰、陳首傑、姚欣、王克文、殷呈煒、艾宏宇、趙子龍、傅仁超、張曉凱、楊小偉、侯寶森、劉錦龍、宋曉輝、趙宇、孫志剛、劉國群、梁傳軍、付立安、都建軍、曹旭……這些帶著溫度的名字,也正是每個英雄故事背後的縮影。
2015年,面對錯綜復雜的社會環境和艱巨繁重的維穩創安任務,全省各級公安機關始終牢記使命、忠於職守,捨生忘死、頑強拼搏,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大局穩定,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和巨大的犧牲。隨著公共安全形勢的日益嚴峻和自然災害頻發,公安機關搶險救災任務逐漸增多。在搶險救災戰斗中,由於現場很多的不確定因素,極易造成傷亡。2015年,我省就有5名公安消防戰士犧牲在火場當中,而他們最小的年僅19歲。此外,隨著機動車數量的大幅度攀昇,發生交通事故的幾率越來越大,公安民警使用、乘坐交通工具的風險也日益增多。加之近年來反恐維穩形勢的日益嚴峻,公安機關的職責任務不斷拓展,公安民警的工作量呈數倍增長。除因戰流血犧牲外,長期的高壓力、高強度、高風險、超負荷工作,加之較高的職業病患病率,大大增加了民警猝死的風險。
省公安廳英烈基金會秘書長馬麗華告訴記者,2015年全省公安民警因公犧牲17人,其中搶險救災犧牲5人,交通事故犧牲4人,因戰犧牲3人,積勞成疾猝死3人,被報復傷害犧牲1人,舊傷復發犧牲1人。這些犧牲的民警中,最大的54歲,最小的19歲。
全民參與關愛民警健康
警察是和平年代流血、犧牲最多的群體,保障人民警察的身心健康也一直是我省公安機關的重點工作。2015年,省公安廳大力實施惠警工程,全面落實公安優撫制度,強化警務實戰訓練,全省公安民警職業保障機制不斷健全,有效地預防和減少了公安民警因公傷亡。
根據公安部統一部署,2015年1月1日,省公安廳與中國人壽黑龍江分公司簽訂了全省公安民警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協議,啟動了理賠工作。截至去年12月末,我省年初以來發生的公安民警保險案件共獲得賠償1296.5萬元,同時為15名因公犧牲民警家庭發放資助金150萬元。
不僅關注身體健康,還要積極了解民警的心理健康程度。去年,公安廳組織培訓各類心理服務人纔近200人,開展了心理健康保護人纔摸底、選拔和骨乾培訓,為今後民警心理健康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僅去年,公安廳選派專家組成心理危機乾預小組,赴哈爾濱、齊齊哈爾、大慶、雞西四地為我省赴新疆執行維穩任務的50名巡特警進行團體心理輔導和危機乾預。年初省廳又投入65萬元,為各地心理行為訓練基地配備相關軟件和器材,讓民警的身心都得到了健康的發展。
警察,真的是“向死而生”的職業。副省長孫永波指出:“他們的逝去,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的悲痛;他們的事跡,是龍江警界的自豪和驕傲;他們的精神,是龍江公安的寶貴財富。省公安廳黨委永遠不會忘記他們!全省公安民警永遠不會忘記他們!”在省英烈基金會的引領下,從去年開始,我省下大力氣推動新修改的《人民警察撫恤優待辦法》的落實,規范了因公負傷民警評殘工作,推動各地民警救助基金會建設,目前全省已有9個市地建立了公安民警救助基金會,資金規模達到1.2億元。同時,省公安廳與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聯合下發了《黑龍江省公安民警因公負傷緊急救治暫行辦法》,在開通傷亡民警“綠色通道”的基礎上,建立了公安民警因公負傷緊急救治制度,組建了醫療專家庫。
巨大的奉獻和犧牲一而再地證明,對於責任和使命的堅定與擔當,是警察生命力和價值所在。保護人民群眾的平安和勇於擔當使命的警察隊伍,是正義的力量,是溫暖人心的力量,是建設法治龍江的力量。“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那些長眠於地下的英烈,他們的功績不會因為逝去而不存在,他們的生命不會因為逝去而虛無。他們曾經發出的光亮和熱能,會綿延傳遞到整個中國警界,傳遞到百姓之中,傳遞到更廣闊的時空,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