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5日訊(馮春濤 記者付巍)對於家住林口鎮鐵北社區的李洪芬來說,2016年2月25日是難以忘懷的一天。這一天,她和859戶居民一樣,在林口縣鐵北新區一期二階段改造項目預征收協議書上簽字,李洪芬一家終於告別幾十年棚戶區居住歷史,搬入新家的願望已進入倒計時。今年,林口縣做實民生,力求在增進人民群眾福祉上實現新突破,“小財政”給力“大民生”,確保扶貧“扶到點子上”。
按照“六個精准”、“五個一批”要求,建立困難家庭和群眾動態臺賬,整合扶貧資源,實施生活困難家庭分類救助,提高城鄉低保標准,推進貧困村“一村一品”工程,確保5000名貧困群眾實現脫貧。提高醫療保障標准,城鎮職工醫療保險最高支付限額由30萬元提至38萬元,報銷比例統一提至90%;機關事業單位在職職工醫療保險繳費比例調整至7%,完成市級統籌。擴大省市定點醫療機構網絡“直補”網點,為新農合患者提供便捷服務。
解決好老百姓的就業難題是林口縣委、縣政府工作重中之重。“精准脫貧計劃”點燃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空前熱情。年初,林口縣啟動脫貧包保制度,從縣直各部門和鎮村乾部中抽出1000人幫扶貧困戶,實行定單位、定人、定點、定責幫扶,確保貧困村、貧困戶全覆蓋。該縣啟動“農業結構優化工程”,重點發展玉米制種、南瓜、紅樹莓、沙棘、北藥、食用菌、馬鈴薯等特色產業。創新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方式,鼓勵貧困戶以土地入股和帶地入社等形式參與專業合作社;積極引進農業龍頭企業,帶動地產品發展,促進貧困戶增收。
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林口縣辦好民生實事。解決好農村“五亂”問題,建成15個達標村,打造5個生態秀美村和10個特色產業“一品村”,建成4個綜合典型示范村,創建1條美麗鄉村示范帶。加快國省道和農村路橋建設,省道湖水至蓮花段改擴建工程全面開工。新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提昇6萬農村人口飲水標准。推進25度以上坡耕地退耕還林,完成綠化造林、封山育林2萬畝,治理水土流失50平方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