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真情時刻
搜 索
哈市通河縣女子開辦敬老院14年撿回113個『爹娘』
2016-04-14 07:20:55 來源:生活報  作者:張衛新 仲亮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生活報4月14日訊 14年前,哈市通河縣的汪曉穎在烏鴉泡鎮建立了一個特殊的“家庭”——紅林善德老年公寓。在這裡,她前前後後撿回了113名無兒女、無生活能力、無經濟來源的“三無”老人,盡心盡力地伺候他們,總花費已達340萬元。近日,哈爾濱市精神文明辦公室將此線索提供給本報,12日,記者對汪曉穎進行采訪,和她一起回味了開辦敬老院之路的酸甜苦辣。

  撿爹娘的願望在心中埋藏21年

  今年52歲的汪曉穎從小生活在通河,1988年她和丈夫張貴福來到山東濟寧生活。1995年,兩口子借錢買了貨船搞起運輸,幾年後他們不僅還清欠款,生活也富裕了。2001年9月,汪曉穎對丈夫說:“我要回家鄉辦免費敬老院。”丈夫迷惑,親人不解,但她始終堅持。

  原來,1980年春節,16歲的汪曉穎正往家走,突然面前出現一只沾滿污泥、裂著血口的手。一位50多歲的乞丐拄著拐棍瑟瑟發抖,嘴巴翕動著:“我餓……”汪曉穎連忙塞去2塊2毛錢,跑遠後看到乞丐還在鞠躬。“我要有錢,就把他養起來。”這樁心願,在她心中一藏就是21年。

  拎48萬元現金回家鄉開免費敬老院

  2001年9月,汪曉穎拎著48萬元現金,告別了丈夫和兒女,坐上了北上的火車。當年冬天,她在通河縣烏鴉泡鎮租了一個2000多平方米的廢棄校捨,忙了4個多月,2002年4月,紅林善德老年公寓開張了。首批被民政局介紹來的老人有26名,其中盲人、聾啞人和癱瘓者佔了近一半。

  自此,汪曉穎開始到處“撿爹娘”,看到大街上有衣衫襤褸的老人,她會領回家;聽說哪家有“三無”老人,她會主動上門請……就這樣,14年間汪曉穎總共撿回113名“爹娘”。雖然有很多人不理解,還總說酸話、怪話,但汪曉穎毫不在乎。

  每次包餃子都准備四五種餡

  敬老院開張頭件事,就是給老人們洗澡。“很多老人長年不洗澡,臉都是黑??的。”有一次,汪曉穎扶著6個老太太到女浴池,足足花了3個小時,纔給她們搓乾淨。而最令她頭疼的就是做飯,因為每個老人的口味都不一樣。就拿第一次過節來說,老人們聽說包餃子,有的說不願吃韭菜,有的說只吃素的……從此,敬老院每次包餃子,都得准備四五種餡。雖然很累,但是看著老人吃得香,汪曉穎十分滿足。

  2002年的一天,敬老院78歲的周全生老人突然發病暈厥,汪曉穎在外面足足等了40分鍾,纔攔下一輛出租車,把老人送到通河縣醫院。可是,老人已經不行了。“烏鴉泡太偏僻了,如果交通更方便,說不定周爸爸還有救。”2003年,汪曉穎把老年公寓搬到了通河鎮,附近就是通河縣醫院。

  那年冬天買不起煤敬老院只能燒稻殼

  自敬老院開辦以來,所有的費用都靠山東那頭跑船賺的錢供應。可在2007年,汪曉穎家的船隊破產了。“老人們吃穿住醫行,加上房租水電暖氣,一年下來將近30萬元。生意不好,我就四處‘化緣’,那年冬天買不起煤,敬老院只能燒稻殼。”可即便如此,汪曉穎還是繼續堅持。為此,她的家人也紛紛出力,“我們兄弟姐妹6個,我是老大,還得他們打工賺錢來幫我”。最讓汪曉穎感動的是,生意失敗回到通河的丈夫,打工之餘還幫敬老院乾活。直到現在,汪曉穎一共收養了113位“三無”老人,其中61位老人在敬老院去世。現在,敬老院還住著30多位“三無”老人。

  2001年以來,汪曉穎先後獲得“全國敬老愛老之星”、哈爾濱市第三屆“十大孝星”、“感動哈爾濱”人物等諸多榮譽,面對這些殊榮,她卻說:“只要老爸老媽們能安度晚年,我就知足了……”

責任編輯:張微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