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5日訊 伊春區始終秉承“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成果,把財政的天平大幅度向改善民生傾斜”的原則,每年都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確定10件以上民生實事,僅去年,該區就在稅源緊張,資金短缺的情況下,投入近3000萬元用於改善全區部分學校的教育教學環境,並推出為一線和退休職工及社區65周歲以上老年人免費健康體檢,環衛工人憑作業服和胸卡免費乘坐公交車等一系列惠民措施,讓百姓贊不絕口。
今年,面對區域經濟總量不大,運行質量不高,發展方式有待轉變,項目建設制約因素較多,財源支柱產業不多等不利因素,伊春區委、區政府黨政領導集思廣益、大膽創新,確定了以綠色化轉型發展為路徑,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統籌落實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大力實施優化創新、綠色低碳、改革開放、統籌協調、普惠共享發展戰略,努力把更多的財政資金投向民生。年初,區委副書記、區長陸學軍在該區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提出今年要集中力量辦好10項民生實事。一是加大貧困殘疾人和老年人的救助力度,投入220萬元,為2292名低保殘疾人每人每月發放生活補貼80元;投入36萬元,為259名失能半失能特困老人發放護理補貼。二是提高低保救助水平,將城市低保標准每人每月由440元提高到500元,農村低保標准每人每年由2700元提高到3500元。三是實施醫療惠民工程,開展免費婚前檢查,將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納入市級統籌。四是提高事業單位部分職工工資待遇,兌現在職職工初級職稱工資和符合條件的技術工人職稱工資。五是加大棚改工作力度,爭取國家開發銀行貸款,采取貨幣補償和異地安置相結合的方式,改造城市棚戶區1420戶。六是加快推進老舊小區改造進程,市中心區共同投入5670萬元,完成河西紅樓片區、機修街小區等9個老舊小區整體改造,完成18個小區的158棟60萬平方米既有住宅外立面節能改造工程。七是繼續加大教育投入,啟動第二所公辦幼兒園和八一校新教學樓建設工程,免費為在職教師進行健康體檢。八是完善新區農貿市場建設,在松韻城建設一處設施齊全、管理規范的農貿市場。九是加快文體設施建設,完成伊春區全民健體中心、群眾藝術館等項目建設,啟動伊春兒童樂園項目建設。十是提高環衛職工福利待遇,為一線環衛職工每人每年增加冬季作業補助200元。 近日,伊春區新聞宣傳中心工作人員夏一民手捧工資條激動地說:“太好了,工資又漲了200多,這日子又寬松多了。”夏一民是2012年伊春區面向社會公開招考的事業單位職工,經過3年多的工作,雖然已晉昇初級職稱,但是沒有兌現相應工資。今年,伊春區決定的兌現在職職工初級職稱工資這一惠民實事,著實讓她受益匪淺。夏一民表示,兌現了初級職稱工資,工資待遇提高了,心情也舒暢了,工作的乾勁更足了,今後一定要在本職崗位乾出一番成績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