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2日訊 身邊因疾病而危困的家庭不在少數,但與此同時也總有一種正能量在不停與之“抗衡”,這就是來自社會各個角落的涓涓愛心。隨著通信傳媒手段的不斷進化,呼吁愛心、奉獻愛心的途徑和載體也變得越來越多樣、高效,54歲的焦彥章正是利用了微信建群這一時尚方式,在得知一個幾乎不相乾的家庭正遭遇重病威脅之時,毅然而智慧地決定建群、募捐、救人。
個人捐款只是杯水車薪
今年3月份,焦彥章在微信朋友圈裡得知,大慶市肇源年僅4歲的宋卓航在哈醫大一院被確診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身為一名電視劇編劇的焦彥章回想起自己剛剛在肇源拍過電視劇《青谷子》的幾場戲,而患病孩子小卓航的媽媽劉丹丹正是其中一名普通群眾演員。
他隨後又立即細看了朋友圈所有關於小卓航的內容,焦彥章回憶說,“當時我似乎一下子就能感同身受,我能想象到這家人的情緒被瞬間擊潰的場景。醫生告訴他們,孩子如果及時治療,康復機會很大。但治療需要10多個療程,總計約四五十萬元。而小卓航家的經濟條件原本就困難,父母沒有固定工作,靠打零過活,爺爺奶奶都是殘疾人。為了挽救孩子的生命,孩子的姥姥馬上著手變賣自己唯一的住房,即使這樣仍然遠遠不夠。知道這些,相信每一個知情人都會為之心痛。”隨後,他立即囑咐員工拿著5000元錢去醫院看望小卓航一家。
面對劇組裡幾乎陌生的這位群眾演員家裡遭遇的不幸,焦彥章告訴記者,“雖然捐了錢,心裡依然不平靜,總覺得自己還應再做些什麼。我個人捐款只是杯水車薪,我想我能發動更多的人,我想到了‘萬能的朋友圈’,這裡人多,便於呼吁,後來又想到建群捐款,可以迅速集聚愛心。”
圖為焦彥章和小卓航媽媽、姥姥的合影。
創群兩天神速募捐20萬
個人捐款後的焦彥章馬上著手創建“救助小卓航發起人”群,又安排專人負責幫助建立“輕松籌”愛心募捐平臺。焦彥章為此形容,“這個群募捐神速,兩天捐款20萬,可以說是個奇跡。群裡最初只有七八個關系比較近的朋友,兩天竟猛增到100多人。這些都讓我感受到,愛心無處不在。”
《青谷子》主演張一山捐助5000元,主演孫耀琦捐助3000元,演員黃詩佳捐款1000元……熟人在捐,陌生人也在捐,有了這個群,就有了捐款的途徑和平臺,來自社會各界愛心就有了匯集交融的地方,焦彥章說:“這個群裡不需要群主特意的引領,每個成員都是自覺、自願去做。我會把我所知道的小卓航近況告訴大家,每個人也會把自己所知道的最新情況發布到群裡,真正讓這份愛心有的放矢。”小卓航的父母表示,他們十分關注這個群,因為這裡有他們家所有的希望。
捐款如此之快當然說明群成員對群主的擁戴,可焦彥章卻謙遜地說:“與其說是大家擁戴我,不如說這是人們對愛心的一種動容、一份尊重。兩天20萬,小卓航一家人一下子就看到了希望,內心不用再承受多餘的煎熬,這就是愛心的力量。”
力所能及讓愛心之群延續
焦彥章告訴記者,目前小卓航第一個階段治療很順利,不久後就可以出院了,一段時間後還得進行第二次治療。現在募捐的錢用於治療已經花費八萬餘元,後期的醫藥費用還比較昂貴,據醫生介紹,20萬元已經足夠孩子第一個階段的治療所需。群成員都松了口氣,也開心極了。
這段時期,焦彥章挺累,工作繁忙,還得為小卓航募捐忙前忙後,記者問他,“為了一個幾乎陌生的人,可能會失去很多陪伴家人的時間,還為自己平添了很多工作量,增加不少疲累,您的愛人和孩子是什麼態度?”焦彥章笑著回答:“我所做的真的算不了什麼,是群裡的朋友給力,而且我的愛人和孩子也在捐款,他們非常支持我,我和家人還有群成員都是一個想法,希望用愛心還孩子健康,還這個家庭幸福。”
采訪的最後,記者問他,“等小卓航病愈,這個群還會在嗎?”焦彥章十分中肯地回答,“我的本職是一名編導和一家傳媒企業的法人,畢竟不是搞慈善的,我的想法是力所能及。這個群叫‘救助小卓航發起人’,不代表小卓航病好了,群就沒了,愛心就沒了,這個充滿愛心的群會隨時為那些急需幫助的人們而創立,我們會力所能及讓這個愛心之群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