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真情時刻
搜 索
哈市69歲老人自掏3萬建『愛心屋』服務鄰裡環衛工
2016-04-26 07:42:08 來源:生活報  作者:李明哲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生活報4月26日訊 在哈市道外區崇儉街192號小屋裡,擺滿了打氣筒、萬能充等30多種便民工具,附近居民稱它為“愛心屋”。小屋的主人叫張志德,今年69歲。2010年他自費搭起這個“愛心屋”,去年,小屋從5平方米擴增至10平方米,屋內還添置了綠植。不僅如此,10年間張志德捐款近15萬元,幫助11名貧困學生完成學業。3年前,他又簽署了遺體捐獻登記表……25日,記者走近張志德老人,聆聽他的愛心故事。

  自費1萬多他搭起小區“工具屋”

  今年69歲的張志德是一名退休工程師,他是一個熱心人,附近居民誰家棚頂漏了、地漏堵了,都會找張志德幫忙。

  2010年,張志德尋思,要是能在小區門口建一個放維修工具的屋子,居民可以隨意借用,那就方便多了。於是,他馬上和仁裡街道辦的工作人員商量,最終決定在崇儉街192號門口遮雨棚下,搭建一個不足5平方米的小屋。而搭建小屋花費的1萬多元元,全由老人自費。

  為殘疾鄰居修火牆他感染了角膜炎

  自小屋成立後,張志德每天8點左右來到這裡,一直待到晚上6點多,中午吃飯都不回家,就怕別人來借工具時找不到人。小屋的“常客”孫立強說:“有一次鄰居家的下水管堵了,由於是外地來的租戶,老張不僅借了工具,還上門維修。”3天前,殘疾人馬大姐家的火牆壞了,張志德自費買了水泥、膠、石棉繩等,用一天時間把牆修好。因為煙塵大,這位年近七旬的老頭兒還感染了角膜炎。

  另外,環衛工每天凌晨4點開始工作,中午吃飯時飯菜早已涼透,張志德就免費給他們熱飯。附近居民親切地稱小屋為“愛心屋”。

  為容納更多人他再掏2萬擴建小屋

  張志德告訴記者,小屋門前是校車的乘車點,每天都有許多家長接送孩子。冬天,這間小屋僅能擠下七八個人,其他人只好在外面挨凍。去年夏天,張志德發現旁邊有塊空地,“在征得辦事處同意後,我決定擴建‘愛心屋’”。張志德說,當天他找來建築工人,又跑建材城買材料……10天後,屋子擴建完成,他又買了花草裝點小屋,還添置多把椅子。這些加在一起又花了2萬多元,但是老人心裡卻很高興。

  記者了解到,小屋自成立以來,已有千餘人受益。小屋每月補充各種用具的花銷一千多元,佔據張志德退休金的一半。可是即便這樣,他仍樂此不疲。

  10年捐15萬資助學生他還要捐獻遺體

  2006年,張志德看新聞說一位來自青海的貧困大學生需要幫助,他立即聯系到了該學生所在的學校。“當時我給他500元生活費,又給他買了新衣服,最後還在飯卡裡存了1000塊錢。”此後,張志德在10年間花費近15萬元資助了11名貧困大學生。

  3年前,老人還簽署了《黑龍江省遺體(眼角膜)捐獻志願者登記表》,承諾在死後將全身器官捐獻給需要幫助的人。老人常說,自己沒有子女,牽絆少,對於自己的每一個決定,老伴都非常支持。而能夠幫助別人,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事。

責任編輯:王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