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稀罕事兒
搜 索
高級技師看一眼零件就能想出加工方法 同事說他腦中有3D打印機
2016-04-28 09:34:44 來源:生活報  作者:丁燕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生活報  4月28日訊 近日,在中央電視臺《開講啦》錄制現場,一名34歲、身著藍黑色工裝的男子,為觀眾做了題為《一個產業工人的夢想》的演講,演講者格外動情。他就是來自冰城中航工業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哈飛)的高級技師秦世俊。今年34歲的他身上的榮譽可謂沈甸甸: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省勞動模范、中航工業哈飛集團公司的首席技能專家。從一名普通技工“修煉”成省內知名“創客”,秦世俊是如果通關的呢?27日,記者來到秦世俊所在的車間,試著探尋答案……

  通關秘籍一:熱愛

  給師傅打掃機床“套知識” 啃幾十本專業書

  秦世俊自幼生長在平房區,父親秦永剛是哈飛的廠級勞動模范,他很為父親驕傲。16歲,秦世俊報考哈飛技校,19歲,他考入哈飛,成為一名航空人。初進工廠,學習鉗工專業的他被安排到數控工段,毫無基礎的他只能打下手,乾些裝卸零件的體力活。

  不服輸的他從最基礎的知識學起,晚上下班後泡在車間向夜班師傅學習。師傅每做一步,他都記在筆記上,自己琢磨;實在看不懂的,他就等師傅下班幫他們打掃機床“套近乎”問。慢慢地,他喜歡上數控加工。幾年下來,他專業書啃了數十本,學習筆記寫了40多本,摞起來能有半米高。他還報考了東北農業大學的計算機本科專業。

  通關秘籍二:創新

  下班也想著做產品 半個月磨出精細零件

  采訪中,有位同行調侃道,與一年多前相比,秦世俊最大的特點是“頭發又少了”,大家都知道他腦子裡總裝著工作,“太費腦”。工作十餘年,雙休日秦世俊幾乎從沒有完整地休息過。

  對秦世俊來說,每一件產品不僅僅是產品,而是傾注了心血的作品。受一篇網絡文章的影響,秦世俊首創逆向思維、反向采點加工腹板法,讓產品生產效率提高了8倍多,產品一次性交檢率達到100%。有同事笑稱:“秦世俊的大腦就是一臺3D打印機。什麼樣的零件放到他眼前,他都能想出加工方法。”去年入冬後,秦世俊接到一個生產飛機起落架上的零件,粗糙度只有ra0.4,比正常生產要求提高了4倍。為了不影響正常工作,秦世俊夜班後通宵達旦地試驗半個月,把零件粗糙度做到r a0.2,比客戶要求更精准。

  通關秘籍三:共享

  成立工作室手把手教學徒 成為超級牛的技師

  2014年,哈飛成立了“秦世俊勞模創新工作室”,秦世俊是負責人。他規定,和徒弟之間不以師徒相稱,以兄弟相稱呼。在他看來,“兄弟關系是平等的,大家更易產生親情”。

  秦世俊從不吝惜向年輕同事分享自己的工作經驗。30歲的張鵬飛說,秦世俊講起技術難點重點從來都是不厭其煩。在秦世俊的“麾下”,張鵬飛用了不到五年的時間就評為技師,而通常需要八年,“秦哥就是我努力的方向”。自工作室成立以來,秦世俊的徒弟中,有7人晉昇為技師,3人晉昇為高級技師,都已成為哈飛科研生產的骨乾。

  據介紹,近三年來,秦世俊改進90多種零件加工方法,自制夾具100多種,更新200多條程序。工作15年,秦世俊將20多種新型加工方法納入到生產工藝中,技術創新改革600餘項,為企業創經濟效益近500萬元。他先後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省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40餘個。2014年,秦世俊受邀參加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看到自己親手生產的直昇機在天空中翱翔,他萬分激動:“我離自己的航空夢,又近了一步。”

責任編輯:彭佳麗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