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雙鴨山
搜 索
寶清:七星河濕地迎來5萬只候鳥
2016-04-29 14:51:03 來源:東北網  作者:周玉蘭 馬淑芬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29日訊 4月的七星河濕地,春風勁拂面,冰雪漸消融,一群群候鳥成群結隊,紛至沓來,向人們報告著春的消息,為初春的七星河濕地帶來了勃勃生機。 它們中有婷婷玉立的丹頂鶴,有優雅的白琵鷺,還有東方白鸛和白枕鶴等,都是國家級保護動物。也許是他們對老巢的想念,也許是重逢舊居的歡喜,鳥兒們或成雙、或集群,不停地在空中低飛、盤旋、歡鳴,好像在告訴濕地:“我回來了!我回來了!”  

丹頂鶴。

雁群。

  初春季節,濕地內的草籽及周邊農田裡的殘糧是候鳥最好的食物。水鳥在尋找到豐美食物後,一般會整天停留在覓食區。其中,雁鴨類鳥兒喜歡集群覓食,最多集群多達數萬只,他們常常在蘆葦塘邊以鋪天蓋地之勢騰空而起,場面非常壯觀,可以說是濕地春天一道美麗的風景。

  七星河濕地屬內陸濕地,內有蘆葦、沼澤、小葉樟、湖泊、泡沼及苔草塔頭等水鳥賴以生存的天然水域生態系統。每年在冰雪消融、水草復蘇後,便吸引眾多的水鳥到此繁衍棲息。據保護區科研人員介紹,最早回到濕地的是鶴類。監測數據顯示,3月16日,5只丹頂鶴首先踏入濕地,之後鷺類、雁鴨類水鳥便陸續而至。直至4月初,已有丹頂鶴、白枕鸛、白琵鷺、蒼鷺、白鷺、骨頂雞、雁、鴨、鷗等10多種水鳥回到濕地,數量已達5萬餘只。據了解,候鳥中有一部分是濕地的過客,他們在遷徙途中落腳七星河濕地,停歇數日補充能量後繼續遷飛目的地。這些鳥中常見的有白鶴、白頭鶴、天鵝。

  七星河濕地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11年被列入國際濕地名錄,是東北地區三江平原最重要的濕地保護區域。濕地內有植物386種、動物263種,是我國東部重要的生物資源和物種遺傳基因庫。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琵鷺數量頗多,佔全球野生白琵鷺總量的5%以上,因此,寶清縣被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授予“中國白琵鷺之鄉”稱號。

責任編輯:王艷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