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5月1日訊 走進密山市黑臺鎮塔頭村,寬敞乾淨的街路,整潔的農家院落,洋溢幸福的笑臉,給人以舒心的感覺。鄉親們對記者誇贊說,這都是俺們村的黨支部書記林秀芳領導的好。
“群眾富不富,關鍵看乾部”,這是57歲的林秀芳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1999年任塔頭村黨支部書記以來,她始終把帶領村民致富放在首位,經常在心裡琢磨:“要想徹底改變貧窮村的面貌,靠說不行,只有找准了出路,纔能帶領大家甩掉貧窮落後的帽子,尤其是得有人帶頭先乾出個樣兒來。”之後,她很快便把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率先帶領村乾部了解政策、分析村情、摸索經驗、研究市場,決定創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合作社,引領村民共同致富。2009年3月,林秀芳自擔風險,帶領33名農民籌資158萬元,建立了專門從事各種苗木和花卉種植、經營的天源苗木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社創辦當年即實現年銷售收入80餘萬元,人均收入2萬多元。社員們豎起大拇指,齊誇“林書記是真正能為村民謀福利的好支書”。
嘗到合作經營的甜頭後,林秀芳又開始帶領大家探索新的致富路。“搞好合作經營,不能就此止步,還要加把勁兒,大力發展新、奇、特產業,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尋求多條產業經營發展的路子,讓村民們看到合作經濟的發展前景,真正實現‘書記領頭乾,村民跟著賺’的目標。”近年來,在林秀芳的帶動下,塔頭村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業已成為村級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年收入佔全村總收入的60%以上,農民人均年增加收入3000元以上。
但林秀芳並沒滿足於現狀,而是膽子更大了、目標更遠了。她提出:“搞經濟要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我們的產業要做強做大,這樣群眾纔能分享經濟發展的大蛋糕。”而今,她帶領班子成員到省內其他市縣和吉林等地考察,開始尋求更廣闊的再創業思路。
這些年,村民們常講:“林支書經常跟我們說,‘合作’兩個字裡面都有個‘人’字,所以合作社裡就怕人不多,人越多越能降低成本,集中力量做大事。我們的腰包能鼓起來、大伙真正富起來,多虧了村裡有這麼一位好支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