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牡丹江
搜 索
春風又綠寧安大地時代再賦古城新曲
2016-05-06 09:24:54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楊玉花 孫昊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玉帶”纏繞美麗寧安。


  “村警”巡邏保平安。


  工業園區勃勃生機。


  “法律顧問團”座談會。


  響水貢米——“長在石板上的大米”。

  黑龍江日報5月6日訊 寧安,就是清代題材影視劇中經常提到的寧古塔——襟連吉林,拱衛牡丹江,南鄰朝鮮,東望俄羅斯。

  美麗寧安,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是中國東部陸海絲綢之路的節點要衝和重要通道。

  寧安,成為一片被大自然精心雕琢的土地,擁有“塞北江南、魚米之鄉、天然基因庫”等諸多美譽。

  世界第一大火山堰塞湖——鏡泊湖,天然氧吧、綠色基因庫——火山口地下森林,讓人流連忘返;世界上唯一生長在石板上的大米——響水稻米,還有香甜如蜜的蘭崗西瓜、酸甜香脆的東安沙果……令人脣齒生香,使這裡成為休閑勝地、養生福地、宜居佳地,百裡寧安宛若百裡山水畫卷。

  國家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中國戶外運動基地、黑龍江旅游名城!群山相擁、名湖相伴,使寧安成為一座無法復制的山水之城。

  寧安是一片被歷史文化深深浸潤的土地。孕育了中國北方民族最早的文化——新石器鶯歌嶺文化;渤海國在這裡興起,創造了海東盛國的盛世華章;大清王朝的發祥地及流放地,至今保留了許多的流人文化遺存和文化遺跡。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這裡的先輩們靠著勤勞與智慧,創造了燦爛的文化,是全國第一批文化縣。愛國主義文化在這裡世代相傳,“五四”青年運動領袖馬駿在這裡出生,中國共產黨抗日第一槍在這裡打響……厚重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化資源,將成為寧安未來發展的巨大引擎。

  寧安,更是一片被“大時代”點燃的朝氣蓬勃的土地。縣域經濟綜合排名躋身全省“十強”,實現了寧安人民為之奮斗十年的心願。先後榮獲全國法治城市創建先進單位、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市、全國創新社會治理優秀獎等殊榮。

  今天的寧安,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鼓舞下,對市情再審視,思路再梳理,措施再強化,精神再振奮,以更加飽滿的精神、更加昂揚的斗志、更加務實的作風,在實現龍江全面振興的進程中走在前列!

  響水“兩化”作引擎產業項目高歌猛進

  寧安把響水米產業化、響水區域城鎮化作為產業項目建設、現代農業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引擎,通過創新PPP模式、探索園區建設新路,使寧安工業園區實現快速發展,形成了“一園為主、多園互動”的產業格局,成為全省一大亮點——

  4月25日,春日的暖陽灑滿古城寧安的每一處角落。在唐代渤海國遺址博物館旁邊的田埂上,負責響水“兩化”核心主產區春耕生產任務的寧安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孫新功對記者說:“3月25日前扣完育苗大棚,4月25日前播種結束,5月25日前插秧結束。我們的春耕生產搶前抓早,始終堅持‘三個25’標准,全力做到不扣4月棚、不播5月種、不插6月秧。”

  響水大米獲2015年中國品牌價值評價初級農產品類地理標志產品第23名,區域品牌價值81.36億元。種好響水大米是寧安人的驕傲。

  響水“兩化”,是響水米產業化、響水區域城鎮化的簡稱,寧安把響水“兩化”作為產業項目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綜合配套改革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引擎,加快推進土地集約化、生產現代化、品牌高端化、全域公園化、農村城鎮化,突出發展特色農業、精品農業、休閑農業和“對俄農業”,推動果菜、優質米等產業發展。

  近年來,寧安市通過“企業主體、政府主導、集約經營、科學管理”的運營模式,提高稻米品質和市場競爭力,采取市鄉村聯動、政企技結合和企社村共建的工作機制,助推實現“種上地、種好地”的目標,加快推進響水米產區標准化生產進程。

  據了解,全市共抽調32名有農村工作經驗、掌握水稻種植技術的機關乾部進駐到響水“兩化”指揮部,全程跟蹤指導春耕生產。同時,成立26個駐村包扶工作組助推企業完成春耕生產任務。

  目前,響水區域新型城鎮化建設也全面展開,已完成106棟集中安置區和社區服務中心建設,鎮內基礎設施基本完工,項目區201國道東京城至渤海段6公裡公路、博物館至果樹場14公裡公路及201國道至小朱家道路拓寬項目竣工通車。

  今年,寧安緊緊抓住申報全國“三農優化實驗區”的政策機遇,形成項目規劃系統,結合省委26個督辦項目的實施,做好對接和落實,全面推進響水“兩化”建設的主體工程。

  近年來,寧安市創新PPP模式、探索園區建設新路,也成為全省的一大亮點。

  走進寧安工業園區的華翠實業生產中高檔家具車間,只見機器已開足馬力,工人們在流水線上緊張地工作。副總經理高榮斌對記者說,園區裡各項服務都很好,現有的標准化廠房,帶著設備來就能生產,大大降低了企業的風險成本、建設成本、財務成本和時間成本。

  寧安市委書記程鵬說,近年來,寧安市充分發揮市場化、資本化能量,找到招商引資上項目新辦法,實現了由政府建園區向企業建園區轉變,由債權融資向股權融資轉變,由靠土地收益向靠服務收益轉變,由項目載體功能向項目載體與融資載體多重功能轉變,由政府招商向政府與企業聯手招商轉變的“五個轉變”,使經濟實現平穩較快增長。

  如今,以積極創建省級工業園區為目標,寧安不斷完善園區功能,深入推進工業園區、中俄(寧安)再生資源產業園區、中韓合作園區、互聯網+創業園,實現“四園”同建;加快培育食品加工、亞麻汗麻、農機裝備、清潔能源等新興產業和特色產業,構建布局合理、產業發達、關聯度高、產業鏈長、競爭力強和質量效益並重的現代加工產業體系。

  今年,通過多點培育、重點扶持,強力推進產業項目建設,力爭實現新開工項目100個、完成投資100億元,億元以上項目超過40%,產業項目超過65%的目標。

  “扶貧攻堅”作重點民生工程全面細致

  體制機制重塑,資源要素重組,產品產業重建,寧安的扶貧工作精准發力,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以整體致富帶動單體脫貧——

  如果說山清水秀是寧安引人注目的自然生態之美,那麼綻放在老百姓臉上的甜蜜笑容,則生動地體現了寧安普惠民生的幸福與和諧。

  3月22日,聯合村村東1000畝山坡地塊,新打抗旱機井成功,改為水澆地,將以往種植的大田作物改為種植裸地蔬菜;4月6日,11萬棵大榛子樹苗運抵聯合村,寧安市各幫扶單位積極組織工作人員,幫助農戶種植這孕育新希望的大榛子樹苗。

  聯合村是寧安市僅有的兩個貧困村之一,聯合村以“產業發展”為突破口,以駐村扶貧引導為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因戶施策,實施精准療法,實施一千畝瓜果、一千畝烤煙、一千畝蔬菜、一千畝大榛子“四個一”工程,同時也在謀劃養殖黃牛,以整村致富帶動個體脫貧。

  “切實圍繞群眾脫貧出實招、圍繞產業發展想實策,實施‘一戶一策’,真正做到‘一人一本臺賬、一個脫貧計劃、一個幫扶項目、一套幫扶措施、一名幫扶責任人’,以上率下,形成工作合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市委書記程鵬的話語擲地有聲。

  作為第一民生工程,寧安的扶貧工作也將精准發力,全市努力以整體致富帶動單體脫貧。體制機制重塑,深層次調整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引進龍頭企業、發展合作社、組建互助組、集約經營土地;資源要素重組,充分利用並挖掘村屯現有的山水資源、氣候條件、區位優勢,發展適合本地實際的種植業、養殖業、休閑旅游業等;產品產業重建,全面實施“一村一品”戰略,因地制宜扶持發展特色產業,深層次調整產品和產業結構,增加經濟作物種植比例。

  寧安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執政理念,一項項惠民之舉、一樁樁利民實事,凝聚民心、激發合力。近年來,圍繞城鄉建設提檔昇級,該市綜合改造市政道路53條,改造地下管網50餘公裡,綠化130萬平方米,取締68個小煙囪,建成兩個大型集中供熱中心等等。目前,寧安市基礎設施達到全省縣級城市最好水平。

  承載民生,惠及民利。2016年,寧安市以民生工程為抓手,堅持共享發展理念,牢固樹立“民生為先、民生為重、民生為本”服務意識,加快推進民生工作由單項化向工程化昇級,提高民生事業系統性和科學性,服務基層、服務群眾,重點實施精准扶貧工程、創新創業工程、社會保障工程、公共服務工程、生態宜居工程和平安寧安六項民生工程,讓寧安百姓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

  如今的寧安,凝聚全市之力、順應百姓意願,經濟發展、民生改善、和諧安寧。展望未來,寧安的天將更藍、水更綠、環境更優美,建設成千家萬戶的幸福之城、溫暖之城、和諧之城。

  “權力清單”作領航法治環境優良“清新”

  全國法治縣創建活動先進單位、省級規范化法律援助機構先進單位、全省社區矯正示范區……近年來,寧安市榮膺一項項殊榮——

  2014年,寧安市與省委黨校合作,傾力打造“法治寧安”,實現全省首創“權力清單”;2015年,完成政府“權力清單”修改工作。據寧安市市長徐利刃介紹,近幾年,全市取消法定依據不足的權力事項180項,減少權力事項238項,建立了政府“責任清單”,使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

  寧安牢固樹立“抓環境就是抓項目、抓環境就是抓發展”的理念,以“推進法治寧安建設,支持政府全面深化改革,督促政府依法行政、簡政放權”為工作目標,實行“四證合一”審批制度,集中會審會辦,加快審批速度。4月26日,全省首家縣級網上政務服務中心在寧安正式開通,實現了企業設立變更注銷、登記等業務的全程電子化。

  為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2014年6月,寧安市探索建立由11名品行端正、法學理論素養高的執業律師組成市政府法律顧問團,成為全省首家縣級政府規范化法律顧問團。

  寧安市通過法律顧問團提供法律智庫支橕,進行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通過法律論證集思廣益、防范風險,提高決策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自律師顧問團成立以來,為市政府審查、修訂規范性文件68件;代理政府訴訟案件35件,參與征地拆遷工作現場協調會43次;出具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報告48份,出具法律意見456條;參與處理信訪案件131件,參與信訪接待357次。

  在全市全面開通“12348”法律服務熱線,寧安市成為全省首家開通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的縣級市,熱線可為基層群眾提供在線諮詢、在線服務、在線調處。

  “小事情找‘片長’,大事再找警察。”現已成為寧安街頭巷尾百姓的話題。

  先後榮獲全國創新社會治理優秀獎、全省推進派出所基礎建設先進集體等殊榮的寧安市,突出體系建設、堅持改革創新,轉變工作理念,用“大服務”思想引領“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創意新思路、推出新舉措,實踐工作中大力推行“農村消防”、“農村監控”、“農村協警”和城鎮社區新型警務——“片長”等警民合作工作方式,立足實際,強化服務,制訂措施,各項工作開展得卓有成效,“平安寧安”成嶄新的“城市名片”。

責任編輯:姜繼周

【專題】學講話 謀振興 闖新路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