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6日訊 大慶市對外來流動人口實施居住證管理,申領居住證的流動人口可順利辦理保險、車落戶、考駕駛證等業務。
隨著居住證民生功能的增多,一些人和單位圖方便,投機取巧偽造相關手續,到公安機關騙領居住證。

近日,龍鳳公安分局查獲一起騙領居住證案件,涉事7人被處以50元和200元不等的行政罰款。5月2日,記者對此事進行了采訪。
數人組團辦證藏貓膩
龍鳳公安分局社區一隊隊長溫曉光說,4月14日中午,他接到負責辦理居住證的民警常瑞華反映說,辦證大廳來了3男2女,其中一中年男子是領頭的,另外兩男兩女年紀相仿,都20多歲,看上去像是大學生。
常瑞華告訴記者,2男2女想申領居住證。
她審查時發現,4人提供的相關材料,除居住地不同外,其餘材料都雷同。
“申領材料齊全,表面看不出任何問題。”民警說,4人的務工證明,均出自某打印社。居住證明雖然不是一處,但居住地址卻在同一小區。
打印社一同僱傭4個人?4人還住在同一小區?
常瑞華看著4份基本雷同的材料,疑竇叢生。
聯想到近一段時間,經常有單位為辦理居住證的人員,出具虛假的務工證明,常瑞華對幾人起了疑。
隨後,她將情況反映給了值班警務隊,同時對4人進行了詳細的詢問。
“你們工作多久了?你們住的地方房租多少?”面對常瑞華的詢問,4人的回答支支吾吾,說不明白。
這時,與4人一起的中年男子主動上前回答民警問題,試圖幫4人解圍。
這讓民警對他們更加懷疑。
正當3男2女欲離開辦證大廳時,社區一隊隊長溫曉光帶領民警趕到。
溫曉光一方面詳細詢問5人的情況,另一方面告訴派人到出具證明的相關單位核查。
駕校教練趁機撈偏門
經調查,兩男兩女都是大慶市某大學的在校學生。
通過朋友介紹,他們認識了大慶市某駕校的教練王某,也就是領頭的中年男子。
王某說,不久前,4名大學生經他人介紹,以價格優惠為由,在他就職的駕校報了名。
“戶口不是本市無法考駕駛證,需要辦理居住證纔能報名考試。”王某向4人解釋說。
由於4人都是在校大學生,無法辦理居住證,他勸4人不必擔心,既然交了報名費,肯定能幫他們拿到駕駛證。
王某說,之前,有兩名在校大學生曾在他手裡報名,也因居住證辦不了,考駕駛證受阻。
後來他用自己的房子,偽造一份租賃合同,還托朋友開具了兩份務工證明。
一切手續辦完後,他帶領兩名在校大學生來到分局,順利辦理了居住證。
“覺得辦居住證挺簡單的,而且還可以牟利,所以纔冒險接受這4名學生的報名,並向每人收取了430元錢,承諾可以幫忙辦理居住證。”王某說。
至於這4人辦理居住證的相關手續,王某說,他認識打印社的老板,讓打印社老板幫忙出具了4分務工證明。
為取得居住證明,王某又聯系了兩個朋友,分別借了朋友家的房產證復印件、身份證復印件,再加上自己編造的兩份租賃合同。
在房主的配合下,王某順利拿到了居委會的居住證明。
所有材料准備齊全後,事發當日早上,王某帶4人到龍鳳公安分局行政服務大廳申領居住證,卻不料被民警識破了。
騙領居住證均受處罰
調查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後,警方依法對王某處以200元行政罰款。對涉事6名大學生,各處以50元行政罰款。
此外,警方對給王某提供虛假材料的打印社老板及兩名涉事房主進行了批評教育。
溫曉光告訴記者,自從大慶市對外來流動人口實施居住證管理後,這是首次處罰騙領居住證人員,希望以此告誡有類似投機取巧想法的人。
雖然目前《行政處罰法》對開具虛假證明者,並無明確處罰規定,但不代表提供虛假材料者可以肆意妄為。
“一旦虛假材料被用於騙貸等民事問題,造成民事後果,提供虛假材料者要承擔相應法律責任。”溫曉光說,所以提醒相關單位,不要開具虛假證明。
事後,龍鳳公安分局對居住證申領把關更嚴了。對於申領居住證的租房者,除了提供相關證明外,警方還要求房主必須到場,特殊情況不能到場的,警方也會通過電話認真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