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5月9日訊 日前,在克東縣禹王公司大型廠房裡,生產紅紅火火,剛剛走下流水線的產品運往全國各地。作為國內最大的非轉基因大豆分離蛋白及低溫豆粕生產企業,山東禹王集團三年前開始在克東縣投資建廠,由於原來企業抵押資產難題沒有解決,他們二期項目投資一直猶豫不決,政府乾著急,企業也無奈。采訪過程中,記者聽到一個好消息,由克東縣財政出資1001萬元購買4.6億元國有企業陳年舊賬,這其中就包括禹王公司盤活的克東縣原糧食浸油廠資產。克東禹王負責人高興地告訴記者,現在政府出資化解債務糾紛,我們沒有了後顧之懮,近日總公司決定再投資1.2億元,分別建設大豆分離蛋白生產線及大豆飲用類保健品生產線,開發10多個新產品,每年將增加產值6億多元。
十多年前,在市場經濟改革中,克東縣許多國有企業紛紛倒閉,縣糧食浸油廠就是其中一家。2000年宣布破產後,其固定資產全部抵押給農行克東縣支行,本金達到1.1億元。在隨後的時間裡,企業的殘值在耗損,而利息卻在增加,本金加利息更是高達2億多元。倒閉後的糧食浸油廠,由於高額的債務問題,閑置資產始終沒有找到“娘家”。
2013年,克東縣招商引來山東禹王集團,一期投資3.62億元建設非轉基因大豆蛋白項目和大豆精深加工項目,在盤活糧食浸油廠、激活閑置土地14.7萬平方米的同時,還解決了克東大豆“原字號”問題,全面提昇了全縣大豆精深加工水平。然而令禹王集團懮心的是,糧食浸油廠在農行抵押資產問題是個死結。因為原企業債務糾紛,克東禹王始終拿不到相關生產許可,只能一直試運營,受制於此,企業無法放開手腳做大做強。
類似的問題在克東縣不是個案。隨著計劃經濟時期國有企業紛紛退出歷史舞臺,留下來除了癱瘓企業廠房設備等閑置資產,就是大量的不良債務。化解高額債務,盤活閑置資產,讓招商引資來的新項目有地可落,成為克東縣急需破解的難題。
縣委、縣政府大膽探索創新,決定在政策允許的情況下,由政府出資化解債務。雖然財力有限,但在這一點上,縣委書記李柏春與縣長劉衛東卻一拍即合。從2013年初開始,積極運籌購買8家倒閉的國有資產,經過多方努力,三年後終於與農行克東支行達成協議,通過債務打捆轉讓的辦法,由縣財政出資1001萬元購買4.6億元國有企業陳年舊賬。2015年初,縣政府與農行克東縣支行確定了國有企業、集體企業一並打包處置原則,啟動對8家企業資產打包處置工作,此舉也成為我省第一個委托資產包轉讓債務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范例。
債務資產成功轉讓後,山東禹王在最短時間拿到了生產手續,並在20天內全面投產。據預算,2016年企業達產後可加工大豆10萬噸,生產分離蛋白1萬噸、食用豆粕6.4萬噸、精品豆油1.7萬噸,實現產值7.93億元,為當地提供就業崗位350個。
花1001萬元化解4.6億元債務,克東縣一步好棋激活了全局。李柏春向記者介紹,政府出資化解債務,避免了國有資產流失,盤活了閑置資源,而且直接解決了當前項目用地存量有限和工業用地指標逐年趨緊所帶來的新引入項目選址難題,為招商引資提供了有力支橕,在培植產業、拉動就業、增加稅收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更為縣域經濟的後續發展贏得了廣闊空間。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克東縣近幾年通過化解債務關系、資產回購等多種方式,先後盤活原岩棉廠、制酒廠、亞麻廠、火山鳴泉等數家停產企業,引資建設了蒙西建材產業園、寶泉酒業、瑞信達物流、醫療飲用礦泉水等項目,有力推動了項目集聚和產業昇級。據統計,2015年全縣乳品、大豆、天然蘇打水、家具、建材五大產業關聯企業共納稅3.4億元,佔全縣財政收入45%,安置就業近8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