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弘揚工匠精神 服務經濟騰飛——全省職業教育發展綜述
2016-05-09 18:37:56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9日訊 5月,初夏的龍江大地,獨具匠心的全省職業教育宣傳活動正在進行。有綏棱黑陶、黑河鄂倫春樺樹皮畫、克東滿繡、林甸蘆葦畫等傳統技藝的現場制作,還有3D打印機精准打印小型模型、企業經營模擬沙盤對抗賽,這是一場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的展示,是現代職業教育對技術技能、工匠精神“傳承”與“發展”的詮釋,是職業教育落實“五大規劃”、“龍江絲路帶”發展戰略和“十大重點產業”建設,增強服務地方經濟能力的實際步驟。

哈二職與德國開展合作辦學, 中德諾浩合作項目德方專家來校講學助推高技能汽車人纔培養。

  高度重視,職業教育快速發展

  “十二五”期間,職業教育受到了黨和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視。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做出了“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戰略部署,2014年6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就職業教育做出重要指示:“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支持和幫助職業教育發展”。時隔9年,國務院再次召開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印發了《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家又相繼出臺了六部委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明確了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建設方針、時間表、路線圖,為職業教育的科學發展再次注入了磅礡動力。

  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召開全省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出臺了《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實施意見》、《關於建立完善以改革和績效為導向的全省公辦職業院校經費保障機制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相關配套政策措施,同時通過省人大開展執法檢查、省政協專項研討和政府專項督導、宣傳引導等形式,凝聚共識、更新觀念、優化環境,轉變了一些地方、部門以及社會,對職業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營造了社會各界關注支持職業教育發展的良好氛圍,我省職業教育呈現快速跨越式發展勢頭。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克服經濟下行壓力帶來的困難,加大職業教育經費保障力度,力保職教專項經費按時足額下撥,並落實了地方投入責任,明確了省級統籌、市縣為主、社會參與的職業教育多元投入方式。從2011年至2015年的5年間,全省職業教育經費總投入348.1億元,職業教育經費逐年遞增(2011至2015年分別為56.1億元,66.9億元,65.1億元,75.8億元,84.2億元)。2015年,我省建立了職業教育生均經費保障機制,確定到2017年逐步將高職院校生均財政撥款水平提高到1.2萬元標准,公辦中等職業學校按專業類型分檔確定生均公用經費標准,最低不少於3000元。中職免學費已覆蓋近65.22%的學生,助學金覆蓋率近15.54%學生。從2015年春季學期開始,助學金的標准從1500元提高到了2000元;高職獎學金覆蓋近3.16%學生,助學金覆蓋24%以上的學生。強有力的投入保障和學生資助體系的完善,極大地增強了職業教育的基礎能力建設,從根本上改變了職業學校“黑板上種田、課堂上實訓”的辦學條件,機器轟鳴、仿真車間、對接工位的現代工匠素質教育,使職業院校的社會吸引力逐步加大,免學費、助學金等資助政策被人們逐漸熟悉,龍江大地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逐步樹立,人人皆可成纔,人人盡展其纔的良好環境正悄然形成。

  面對激烈的就業競爭環境,翻看5年來我省職業教育事業發展的成績單,一串串閃亮的數字引人注目。2015年,全省中等職業學校(含技工學校)375所;在校生32.5萬人。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15.7萬人,中職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96.3%。獨立設置高職院校43所,全日制在校生19萬人,高職畢業生6.9萬人,年終就業率為96.3%,比全國平均水平90.4%高出5.9個百分點。

  “萬貫家財不如薄技在身”。2016年4月24日習總書記在視察安徽花石鄉大灣村時說“要做好教育扶貧,不能讓孩子們輸在起跑線上,教育跟不上世世代代落後,學一技之長纔能有更好的保障。”大量案例證明,職業教育在技能脫貧上發揮了積極作用。無數農村孩子通過接受職業教育掌握一技之長,順利就業,實現了個人和家庭的脫貧;無數貧困家庭的孩子通過接受高等職業教育圓了大學夢,成為家庭的第一代大學生,獲得了改變個人和家庭命運的機會。黑龍江商務學校的畢業生李甫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李甫,一個地地道道東北林區的窮孩子,1994年就讀於黑龍江省商務學校,家境貧寒的他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湊齊了學費,靠勤工儉學度過了三年中專生活。他的勤奮苦學感動了老師,學校機房每晚為他免費開放,他如飢似渴的鑽研平面、動畫、影視後期制作技能。功夫不負苦心人。1999年,他憑借一名中職學生的出色能力,獲得了和大學本科生同臺競聘省電視臺的機會,最終以超常勇氣和技能被破格錄用。2001年,他加入中央電視臺;2004年他創建了北京完美動力集團,任北京完美動力集團總裁;2011年,他創建會員達2000人的SCC超級跑車俱樂部。實現了不唯學歷憑能力,一技之長改變命運的華麗轉身。近10年我省職業教育培養中高級技術技能人纔228.4萬人,基本覆蓋了我省經濟建設的各個領域;2015年完成現代農業創業與互聯網+培訓13109人,新型職業農民培訓13760人。職業教育不僅在提高我省勞動者素質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積極貢獻,更在穩定就業、促進公平、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航空中專工作在成都高鐵的學生們。

  改革奮進,職業教育創新發展

  “渠清如許,源頭活水”。改革要從職業教育發展的關鍵環節和重點難點問題入手。落實國家、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和“十二五”期間教育改革發展規劃,全省共設計22個重大改革項目,有8個是職業教育試點項目。項目設計從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出發,涵蓋了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集團化辦學、實訓基地、示范校建設、專業規范化、課程改革、信息化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八個方面。同時跟進項目實施推進的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真正做到了導向明確、措施有力、運行有序,效果明顯。

  “骨乾示范院校建設提昇職業院校辦學水平”。近10年,我省先後獲批7所國家級示范骨乾高職院校、25所國家級中職改革發展示范校,在中職人纔培養模式與課程改革、師資隊伍建設、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機制建設和高職人纔質量提昇等方面實現跨越式發展,湧現出一批有特色、規模大、質量高、資源優的“職教航母旗艦校”。其中: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技術學院服務我省千億斤糧食保障,牽頭指導省部共建現代農村職業教育試驗區建設;哈爾濱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在全國率先開展系統內單獨招生,實施現代學徒制,培養高鐵建設緊缺人纔;黑龍江農業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校企合作成效顯著,數控、汽修專業建設和課程改革全國領先;黑龍江職業學院引進臺灣職業教育教學理念,實施“成果導向+行動學習”全新教育模式,提昇人纔培養水平;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創新辦學理念,爭取世行貸款,大手筆進行現代職業教育園區建設;“萬人強校”黑龍江林業衛生學校實施“德標一體化”國際化辦學,引進德國教學模式,涉外護理專業畢業生走出國門,供不應求;哈爾濱第二職業高中深化內涵建設,教學質量高,辦學吸引力強,學生多次多項在全國技能大賽獲獎,參賽選手獲獎人數佔我省國賽選手近三分之二;哈爾濱現代服務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帶領全國18所中高職院校、20家旅游行業企業主持國家旅游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

  “農業強省優先發展農村職業教育”。我省作為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國家“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省份,一直重視優先發展農村職業教育。2012年7月,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簽署了《省部共建國家現代農村職業教育改革試驗區協議》,成為全國唯一的以農村職業教育改革為主的省部共建試驗區。試驗區建設按照“目標引領、試點探索、政策指導、階段評估、完善方案、持續改進”的建設路徑,圍繞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配合國家“兩大平原”綜合配套改革項目,提供人纔支橕這一主題,以科學態度和創新精神,紮實推進改革試點工作,在統籌職教資源、服務經濟發展、發揮示范作用等方面取得可喜進展。先行先試,為國家建設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農村職業教育體系提供借鑒。

  “傳承龍江非物質文化遺產”。“十二五”期間我省明確提出重點建設100個產業急需的高技能人纔培訓基地和技能大師工作室。目前已經建立了以“滿族剪紙藝術”“赫哲族魚皮加工技術”“黑陶工藝”“蘆葦畫”等為代表的一批民族傳統文化產品開發中心和技能大師工作室,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參與職業教育辦學,推進了具有龍江特色的民族傳統藝術的傳承與創新,培養省域傳統工藝的落地人纔,助推了全省民族工藝技術的傳承發展。

  “不拘一格降人纔”。我省積極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主動加快職業教育供給側改革,實施職業院校招生制度改革。2014年,我省以涉農專業為突破口,選定14所高職學院與85所中職學校開展中高職貫通培養工作,編制了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相銜接的專業教學標准,初步構建起“十個銜接”的貫通培養模式。2015年,共有25所高職院校530多個專業點開展了單獨招生試點;參加專業對口昇學考試職業高中畢業生4250人,3792人被錄取,錄取率89%。目前,我省中高職院校已啟動國家現代學徒制專業試點,真正實現了學生“入校即入廠,招生即招工,畢業即就業”。

  布局調整,資源整合。2015年我省加快推進各市(地)高中階段教育資源整合力度,通過撤銷、合並、轉型、停辦等方式,優化了中等職業教育布局,基本形成了一個縣(區)建一所職教中心的辦學格局。據統計到2015年底,僅教育部門主管的中職學校已由361所減至242所。從根本上優化了中等職業教育資源配置,提高辦學質量和整體效益,為更好地服務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奠定基礎。

哈現代服務學校烹飪專業刀工展示。

  業精德誠,築人人皆可成纔之路

  立德樹人是根本。“立業先立人,立人先立德”,職業教育要將德育與培養學生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人文素養有機結合起來,為學生成長成纔、終身發展打下基礎。職業院校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相結合,職業素養、職業能力、專業技能三位一體的德育教育蔚然成風。以“弘揚民族精神,樹立職業理想”為主題的全國中等職業學校文明風采競賽,是一項由教育部組織,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動員,學校操作的常規德育實踐活動。2015年我省獲得一等獎1個,二等獎3個,三等獎3個,優秀獎101個。普通教育有高考,職業教育有大賽。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是每年由教育部門牽頭、聯合相關部門行業共同舉辦,圍繞職教專業和相應崗位要求組織的學生職業技能和教師教學技能競賽制度。我省以大賽為抓手,強化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在近三年的大賽中,中高職院校參賽選手取得可喜成績,共獲得一等獎13項、二等獎43項、三等獎129項。2013年榮獲全國中等職業學校技能大賽中部地區最佳進步獎。

  教師隊伍是支橕。職業教育是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纔的教育,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是人纔培養質量的基本保障和支橕。我省從頂層制度建設抓起,制定了“黑龍江省‘雙師型’教師認定管理辦法”等制度,在教師專業發展上積極推動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准、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三對接”,推進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得到了國家職教專項督導組的認可,案例收納進《全國職業教育工作專項督導報告》,國家教育部門戶網站公布,中央政府門戶網站、中國教育網、央廣網等數十家權威官方媒體報道。到目前,高職有一年以上行業企業工作經歷教師達到40.17%,雙師素質教師佔58.32%,中職學校特聘行業、企業兼職教師4492人,佔專業教師的18%。中職采取掛職、頂崗等方式培訓“雙師型”教師5699人,佔專任教師比例達到40%;參加國家級培訓、省級培訓和出國進修的教師佔專任教師總數的63.5%,骨乾教師受訓率100%。近三年,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我省教師取得一等獎2項6人、二等獎10項28人、三等獎29項85人的好成績。2015年中職組教師成績位居全國第九,並首次榮獲全國職業院校教師信息化大賽最佳組織獎。

  產教融合是路徑。省政府通過政策引導、設立專項資金、支付學生實習報酬和辦理保險等一系列舉措,進一步提昇行業指導與企業參與度。2015年實施的《黑龍江省科學技術進步條例》鼓勵企業與職業學校聯合建立實習、實訓基地,建立職工繼續教育制度,企業職工教育經費支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享受稅收優惠。建立了23個行業專家參與的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基本覆蓋了我省主要產業。組建省級職業教育集團12個,地方性職業教育集團6個,共有667個行業企業及科研機構參與,惠及中、高職及本科在校生143萬人,建成“校中廠”298個和“廠中校”995個,學徒、訂單培養學生總數達28166人。中鐵、中建、中興、中石油、寶馬、哈爾濱電站、農墾北大荒集團、農墾九三集團等一大批行業領軍企業紛紛入駐我省職業院校,聯辦混合所有制二級學院,構建了“現代學徒制”、“校企雙主體”、“多元訂單”等各具特色的校企協同育人機制,4所院校成為國家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提高了人纔培養的針對性和先進性。

  專業建設是關鍵。職業教育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緊緊圍繞五大發展規劃和十大重點產業實施,建立專業設置動態調整機制,不斷優化專業結構。近三年,各高職院校加強產業對接,撤銷或停辦152個供大於求、就業不理想的專業點,新增雲計算、對俄經貿、現代智能農機裝備技術、老年服務與管理、家政、智能家居安保等150餘個專業點,優先服務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對俄經貿和公共服務等重大戰略,不斷增強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提質增效和創新驅動新常態下所需的技術技能人纔培養能力。通過國家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國家示范院校重點專業建設、省級“卓越農林人纔培養計劃”等項目建設,支持高職重點專業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昇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發展能力。我省中職學校省級有重點專業49個、148個專業點。綏芬河職教中心的經貿俄語、電子商務專業對接“龍江絲路帶”和對俄貿易,繁榮了當地外貿經濟發展;齊齊哈爾鐵道工程學校專業設置對接產業需求,主動服務高鐵建設,輸送鐵路建設高技能人纔。哈爾濱航空中等專業學校、佳木斯旅游學校、哈爾濱汽車職高學校“一校一品”,學校專業建設特色鮮明;黑龍江省商務學校率先在我省中職學校實施學分制人纔培養方案,建立學分銀行,並發揮財經商貿專業省級教師培訓基地作用,引領全省財經商貿專業發展;哈爾濱市第一職業高級中學校發揮專業建設委員會作用,財會、計算機專業與用友公司、聯想集團校企深度合作,做強優勢專業;哈爾濱輕工學校食品加工專業、大慶蒙妮坦職高美容美發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准對接,培養大批接地氣、留得住的高素質勞動者。重點專業建設優化了中等職業教育專業設置和結構布局,增強了專業對接產業結構調整,人纔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創新創業是動力。李克強總理指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推動發展的強大動力,中國有9億多勞動力,每年有700多萬高校畢業生,越來越多的人投身到創業創新之中,催生了新供給、釋放了新需求,成為穩增長的重要力量,還是擴大就業的有力支橕。創新理念、創新思維和創新素質是工匠精神的應有之意,以就業為導向是職業教育的根本宗旨,職業院校畢業生是“雙創”的主力軍。創新創業教育的目的是為我們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服務,為我們國家在2020年成為創新國家服務。全省職教戰線深入落實《關於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若乾意見》,構建起較為完善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人纔培養全過程,形成了“一體兩翼式”等多種各具特色的職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深入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每年支持項目達1429項,以每校100萬元的額度,重點建設一批創業孵化基地、創業實習示范基地。利用創新創業的平臺,吸引社會資金和技術投入創新創業人纔培養和社會實踐,積極推進校內校外協同育人、協同創新。哈爾濱華南城有限公司等社會力量搭建在校大學生創業實踐平臺首期3.5萬平方米已投入使用,入駐各類創業型企業55個。每年舉辦或支持舉辦各級各類職業院校學生參加的創新創業類比賽200項以上,為學生將奇思妙想轉化為現實產品提供舞臺,搭建平臺。2015年,學生自主創業的比例,由2014年的0.55%提高到3.76%,其中,在我省新經濟增長點領域創業就業人數比例達29%。我省職業教育培養的創新創業人纔正在逐步成為企業CEO、技術能手、技術大師、大國工匠。

二職在2014年全國技能大賽中餐烹飪專業獲獎選手合影,白雲博榮獲熱菜項目一等獎。

  任重道遠,我省職業教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

  面向“十三五”,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號角已經吹響。省政府發布《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實施意見》,對構建新時期龍江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做出系統設計。職業教育由於發展歷史較短,長期以來積累的體制、機制問題和結構性矛盾仍然困擾職業教育的前進步伐。權威人士認為,職業教育仍然是我省教育發展中的薄弱環節,是教育結構性短板,發展職業教育仍是“十三五”期間我省教育綜合改革的重點領域。新的歷史起點,將針對我省職業教育城鄉、區域、校際、群體差距,加大政策、資金、項目等傾斜扶持力度,努力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

  依法治校,簡政放權。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向“十三五”,職業教育依法治校,完善省級制度體系是當務之急。“舉網以綱,千目皆張”,修改現行地方法規,出臺配套改革政策和制度措施,把中央、省對各地職業教育的決策部署細化為省級配套制度與標准,制定出臺職業教育“十三五”規劃、高職創新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意見、關於優化中等職業教育結構布局的意見等相關措施,進一步釋放職業教育政策紅利。轉變職能,簡政放權,落實省級職業教育行政審批項目精簡規定,省職業教育管理工作重心將轉移到統籌規劃、政策引導、監督檢查上來。

  向管理要質量,向管理要效益。職業院校依法加快學校章程建設,建立規范、科學的院校內部管理制度體系,加快我省現代職業學校制度標准建設。對癥下藥,有針對性地開展誠信招生承諾、學籍信息核查、教學標准落地、實習管理規范、平安校園創建、財務管理規范等六方面專項治理活動,加強學校管理自身建設,改善學校辦學條件,全面提昇職業院校管理水平。

  問題導向,把脈診斷人纔質量。適應我省職業教育由“規模效益”向“質量效益”的戰略轉移,建立和完善職業教育人纔質量評價制度及職業院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定期開展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辦學水平和適應社會需求能力的評估。實施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制度,加大政府督導力度,逐步建立健全以行業、企業、非行政部門為主體的第三方評價機構,加強培養質量監控。

  深化職業院校分類考試改革。根據《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高職院校考試招生與普通高校相對分開,實行“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評價方式。計劃在2017年職業院校分類考試成為高職院校招生的主渠道。

  構建現代職教體系,搭建人纔“立交橋”。以我省開展早期試點的6所特色應用型本科院校為引領,引導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本科職業院校轉型發展。加快構建我省從中職、高職、應用型本科到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現代職業教育技術技能人纔培養體系,構建學生多樣化選擇、多路徑成長的“立交橋”。職業教育為培養服務龍江經濟發展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纔,實現職業技術技能積累,使我省從人力資源大省邁向人力資源強省提供重要支橕。

  職業教育向蓬勃奮發的春天走來。

  “東風吹來滿眼春,潮起正是揚帆時”,職業教育正站在歷史發展的新起點上,綻初春之色,迎夏之芳華,承工匠精神,鑄騰飛華章,方興未艾時,任重而道遠……(省教育廳職成處提供)

 

責任編輯:呂博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