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5月8日新媒體專電 4月到5月是候鳥遷徙季,黑龍江省東昇自然保護區附近日前陸續發現200餘只珍稀候鳥被毒殺。警方調查發現,三個犯罪團伙在當地毒殺、販賣候鳥數百只,借此非法獲利萬餘元。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偵破中。保護區內外已經加強管護,志願者、有關部門、附近村屯聯合開展護鳥。
遷徙通道聞哀鳴 百餘只候鳥遭毒殺
4月開始,從冰凍中逐漸蘇醒的三江平原,又到了萬鳥翔集的季節。然而,在三江平原腹地的黑龍江省寶清東昇自然保護區附近卻連續發現200餘只候鳥死亡。作為一處省級保護區,東昇自然保護區與撓力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相連,成為三江平原地區候鳥遷徙的一條重要通道。
4月7日,一些護鳥志願者在當地保護區附近農田中發現23只候鳥被毒殺死亡。18日,護鳥志願者再次在附近區域發現毒亡候鳥180餘只。經當地部門鑒定,第二批被發現的候鳥與第一批死亡時間基本一致,均食用了摻有農藥的玉米粒而亡。
記者在現場看到,候鳥死亡區域位於寶清縣尖山子鄉北崗村的玉米地中,距離保護區的最近距離約在3公裡左右。為防止其它候鳥誤食有毒玉米粒,當地部門已經對18公頃土地進行了深翻,並在周圍插上了紅旗。當地林業部門工作人員說,事發後當地連續降雨,摻有農藥的玉米種子被深翻後對農業生產不會有影響。
“當我們發現第二批死亡的候鳥時,因為距死亡時間比較久,許多候鳥屍體的頭部已經深陷到土裡,有的候鳥身上還有被老鼠咬過的痕跡。”寶清縣林業局林政股股長史前明說。
事發後,保護區外圍附近加強巡查管護,投毒人員未能將這些候鳥屍體取走。死亡候鳥中包括一些珍稀的雁類和鴨類,它們被暫時儲存在縣城一家冷庫內。
根據東昇自然保護區的觀測,由於生態連年轉好,今年春季,從這一保護區遷徙的候鳥遠多於往年。保護區的工作人員說,當地候鳥的春季遷徙季從3月中旬到5月中旬,遷徙高峰時可以用“鋪天蓋地”來形容,眼下正漸漸結束。
投毒者作案手段相近 一只活候鳥賣出百餘元
記者走訪了解到,當地共有6個村屯與東昇保護區相鄰。一些村民告訴記者,他們對犯罪分子毒殺候鳥的行為非常痛恨。事發後,各個村屯都加強警惕,配合當地有關部門排查可疑人員。
寶清縣警方4日通報說,當地警方趕赴天津、哈爾濱、撫遠、虎林、建三江、東方紅林業局等地調查取證,目前已經打掉三個非法毒殺販賣候鳥的犯罪團伙。
截至4日,警方已經成功抓獲13名犯罪嫌疑人,另有7名在逃人員正在抓捕中。警方稱,主要犯罪嫌疑人相繼抓捕到案,“斬斷了三條非法狩獵、銷贓的犯罪通道。”
記者梳理警方通報發現,這些犯罪嫌疑人的投毒方法相近,投毒地點較為隱蔽。據部分犯罪嫌疑人交代,他們將農藥、豆油、玉米在魚池內以一定比例混合,然後在保護區附近的北崗村、二道林子村等村屯的玉米地進行拋撒。
據犯罪嫌疑人宋某某交代,他每次伙同他人拋撒毒玉米粒後,會在第二天到撒藥地點撿拾候鳥。他們再將活大雁以每只120元的價格賣給東方紅林場的一位居民,借此非法獲利5000餘元。
另一個團伙中的蘇某某等人則以活大雁每只100元,死亡大雁每斤9元的價格,同樣賣給東方紅林場的這位居民,非法獲利15000餘元。
據犯罪嫌疑人交代,此前毒殺倒賣的候鳥已有300餘只。當地政府和警方均表示,犯罪嫌疑人的預謀作案、買藥、拌藥、撒藥、撿拾獵物、儲藏、運輸、銷贓的犯罪證據確鑿。
保護區內外加強管控 多方合力共同護鳥
記者在周邊村屯走訪時看到,眼下,多處鄉路兩側的樹上掛上了呼吁保護鳥類、保護濕地的條幅。一些護鳥志願者自發在當地進行管護,並對傷病鳥類實施救助,醫治後已經進行了放飛。
寶清縣尖山子鄉北崗村一位村乾部說:“作為緊靠著保護區的村子,毒殺候鳥事件發生後,我們也覺得特別心痛。村裡此前護鳥方面的經驗不是很成熟,以後村裡要考慮發動積極分子組成小團隊護鳥。”
記者在東昇自然保護區內看到,濕地水面中不時可見一些鴨類嬉戲。在靠近保護區外圍水面的一側,撒有大量的玉米粒。保護區的工作人員說,現在保護區每天堅持為候鳥補充食物,每次投放數百斤,直到候鳥遷徙季結束。
東昇自然保護區的主要保護對象是內陸濕地生態系統,保護區內分布著三江地區珍稀的“塔頭”濕地景觀。保護區內國家一、二級保護鳥類有丹頂鶴、東方白鸛、大天鵝、鴛鴦等。
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邵明昌說,這次事件也啟示保護區在候鳥遷徙期加強管護,妥善應對增加的候鳥遷徙群。同時,還要進一步加強隊周邊村民的宣傳教育,與他們形成合力共同愛鳥、護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