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3日訊 中高考將至,考生們普遍出現緊張、懷疑、失眠等問題。對此,記者采訪了齊齊哈爾市第一中學高三A班班主任董潔老師。她認為,積極的心理暗示可以對考生恢復狀態起到促進作用。在這裡,董老師列舉了幾個典型現象,並提出了具體的解決策略,希望對廣大考生有所幫助。
案例一:
復習狀態松散心裡著急
問題:最近一段時間,考生小林感覺自己狀態很松散,但看到大家都在努力地學,心裡又很著急。
解決策略:這是高三後期中等考生的普遍問題。這個時期應該回歸基礎知識、回歸中低檔題,而不是一味追求難題以及做題量。要學會為自己打氣,也就是積極的自我暗示。每天早晨起床,不管是晴天還是陰天,必到陽臺大聲喊——“美好的一天又開始了”、“我是最棒的!”喊完就會覺得自己充滿斗志。
案例二:
考試時緊張總想去廁所
問題:高三學生小麗,一想到高考就手足無措,不知道自己該乾什麼,考試過程中也特別緊張,頭冒汗、心跳快,還總想去廁所。
解決策略:適度緊張能喚起自己最好的應激狀態,建議不用刻意追求不緊張,盡量規律地作息,讓自己通過溫書、做題等復習狀態慢慢平靜下來。專注於眼前正在做的題,領會它,每天都有一個小小的紮實的收獲。
考試中可對自己進行暗示:“不僅我緊張,別人也會緊張。”如果還調整不好,不妨深呼吸,反復6次。這個辦法在臨發卷和考場軀體緊張時特別有效。總想去廁所是焦慮的軀體化表現,該去廁所就去,軀體反應就不強烈了。
案例三:
考試時看別人翻卷子就著急
問題:學生小娜平時感覺知識掌握得很好,可是一到考試時腦袋裡就一片空白,而且考試時只要一聽到別人翻卷子就著急。
解決策略:生活中常會發生這樣的事,你明知道這個人的名字,可就是在見到此人時想不起來,過一段時間又突然想起來了,這是舌尖現象;還有,人的思維不一定馬上能夠解決當前的問題,也就是所謂的“短路”,這時大腦中的信息神經元暫時還沒建立好聯系,但絕不會永遠短路下去。當問題百思不得其解時,去做其他的事,過一會靈感到來,問題會馬上得到解決,這是醞釀效應。所以,當在考場上遇到難題的時候,不妨做其他的題,回過頭再做難題。別人翻卷子不一定是做得快,可能是不會做纔翻來翻去的,要暗示自己:“我不會的別人也不會,別人不會的我可能會。”
案例四:
總有“萬一涂錯卡”等雜念
問題:高三學生沙沙最近心理總會有各種各樣的雜念,尤其擔心在考試時答題卡涂錯了怎麼辦。
解決策略:擔心涂錯答題卡的考生不在少數,從心理學來講,人都有一種預期焦慮:即事情沒有發生卻擔心。太渴望順利了就產生擔懮和恐懼。因此,考生應充分相信自己,相信這麼多次考試自己已經形成了好的習慣,積極暗示自己:“小心一些、仔細一些就沒有問題。”
案例五:
擔心高考前夜睡不好
問題:很多考生現在總是失眠多夢,還特別擔心在高考前夜會睡不著覺。
解決策略:大多數高考考生在6月6日晚上會難以入睡。建議順其自然,不要刻意早上床,到點該睡了就躺在那裡,讓自己全身放松,什麼都不想,舒服地躺著。當你“不在乎,不生氣,不計算”的時候,就不知不覺地睡著了。
其實,睡眠幾個小時就夠,告訴自己“睡得少更精神”,保持積極的心理暗示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