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爾濱工程大學創新創業交流區。黑龍江日報記者 蘇強 攝
黑龍江日報5月23日訊 日前,全國機械創新設計大賽黑龍江賽區總決賽在哈爾濱舉行,一位專家的問題引人深思——大學生應進行什麼樣的創新創業實踐?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激發了大學生的活力,無論是全國還是我省,參與創新創業實踐的大學生比例越來越高。不過有專家看到了隱懮——部分創新創業項目與市場需求脫節,或是低端雷同。
可喜的是,隨著我省“千戶科技型企業三年行動計劃”啟動,龍江學子看到了科技創新轉化的巨大效益,看到了高新技術創業帶來的豐厚利潤。
面向市場、依靠科技,龍江大學生正在進行一場創新創業的轉型昇級。
創辦科技公司 讓科研成果走出實驗室
汪開燦2014年博士畢業,在他畢業前就已找到了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單位——航天五院502研究所。
然而經過一番思量後,他毅然選擇投入創業大潮中。“把掌握的科技成果變成能夠改變世界的產品纔是我的理想。我希望將我掌握的技術運用到國家的工業領域中,而不是止步於完成一項實驗室課題。”
於是,汪開燦在2015年底成立了零聲科技公司。
零聲科技公司致力於新型超聲無損檢測設備的研制開發。這種新型檢測設備在鋼軌、管道以及板材性能檢測及維護等多個重要領域有關鍵作用,可以滿足我國目前高鐵、管道運輸等產業飛速發展的迫切需求。而這些高精尖產品幾乎都來自於創業團隊內部的科技成果轉化。
汪開燦大二時就跟隨哈工大軍用電器研究所所長翟國富老師進行電磁超聲無損檢測的相關研究。在十餘年的不斷學習與鍛煉中,他的科研能力日漸精湛,所在的科研團隊取得的成果在國內首屈一指,具有極好的應用前景與發展潛力。零聲科技公司很多成員都是從前科研團隊的伙伴,共擁有15項授權專利,發表SCI論文近20篇,這成為零聲科技公司強大技術實力的基礎。
“創業與實驗室研究區別很大,並不輕松。”汪開燦坦言自己的團隊在技術方面國內領先,所設計的產品性能指標優異,但學生出身的他們對於聯系融資、調研市場環境以及滿足客戶需求等方面卻不太擅長,創業面臨很多困難。
2015年,零聲科技公司入駐哈爾濱工業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園後,獲得了許多扶持,得以快速發展。公司目前已與中國石油、鐵道科學研究院等相關企業與機構積極謀求合作,產品也在不斷推向市場。
利用“千戶科技型企業三年行動”良機引導大學生參與科技成果轉化
我省創業導師賈波認為,在經歷了接近兩年的高速發展期後,我省大學生創新創業面臨轉型昇級。“那些市場地位不清晰、低端雷同的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會在轉型中淘汰。”
他建議,我省應該結合“千戶科技型企業三年行動計劃”,引導更多大學生依靠科技、專業和技能創新來進行創業。高校則可以引導在校學生建立專門的科技轉化方面的創業團隊,將學校的科研成果轉化為創業項目,一舉兩得。
據了解,東北林業大學正計劃讓更多的學生介入老師的科研項目,引導學生把老師的成果轉化。
從汪開燦的案例可以看出,入駐創業園成為了創業實踐的轉折點。隨著高校創業園、創客空間和產業園發展,已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創業者受益。
“我省當然需要大學生進行各種各樣的創業嘗試,但更需要高質量的創業項目。高校和社會的創業園等機構選拔入駐團隊和企業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種方向引導。”我省大學生創業研究者秦光齊表示,這樣的選拔有利於引導大學生以創新驅動創業,用專業進行創業,讓市場導向創業。
創業園等機構又應如何進一步扶持和引導入駐團隊呢?哈工大團委副書記李敬偉介紹,哈工大創新創業園組建了由創業導師、技術導師、投資經理和管理人員組成的專業服務管理團隊。提供包括優質免費場地服務、商財法稅一站式服務、導師指導培訓服務、企業交流提昇助推服務及創業投資對接、生產資源對接、政策落地對接等服務,為大學生創業企業快速成長提供了良性的生態系統。在此推動下,創業園中創業企業2015年的營業總額達1400餘萬元,形成了6億元的創投基金合作意向。截至目前,園區企業共獲得風險投資165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