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23日訊 三棲機器人、秸稈合成樹脂、價格堪比家用電腦的3D打印機……這些我省企業生產的高科技、新材料產品在22日開幕的第16屆中國哈爾濱國際裝備制造業博覽會上展出,受到國內外觀展者關注。
本次展會參展企業達到600餘戶,展出內容重點突出高端裝備智能制造、工業機器人、3D打印、“互聯網+”、“首臺套”、高校科技創新成果,涵蓋節能環保、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十幾大類近萬種產品。本屆“制博會”歷時3天,將於24日閉幕。
5200元抱走3D打印機
在3D打印機展位前,我省10餘家3D打印機企業亮相。在哈爾濱鼎智瑞光科技公司展臺前,一臺3D打印機上貼著一張紙,上面寫著“驚爆價5200元”。該公司一位負責人介紹,他們的3D打印機從高檔到實驗室用機都有。其中實驗室和學校用的3D打印機的價格已從原來的數十萬元一臺降至5000元左右一臺了。
這位負責人稱,這臺3D打印機足夠學校科研、實驗室用機,他們還特別制作了卡通和彩色機,告別以往古板面孔的3D打印機。
秸稈合成樹脂做成餐盒、車內飾
在新材料展區,一家企業把玉米秸稈、稻草稈、小麥稈都當做了展品。原來這是哈爾濱經濟技術開發區引進的一家新材料企業。黑龍江幸福人生物合成樹脂科技開發公司總經理吳明動介紹,他們公司引進的新技術,可用哈市地產的稻殼、秸稈,經過降解合成樹脂新材料顆粒,用這些顆粒生產薄膜、片材、注塑等型材,可以取代傳統的PP、PE樹脂材。這些型材還可以加工成餐盒、汽車內飾、建築圍欄、地板育苗盒等。目前已經建成年消耗1萬噸秸稈的合成樹脂生產能力。
外骨骼機器人負重可達160斤
在機器人展區,水陸空三用機器人引起了觀展者關注。講解員介紹,這臺機器人飛行高度可達400米,海灘沼澤、沙漠地帶均可行駛,適用地質勘查等領域。外形像潛水艇的水下機器人也是展區的一大亮點。哈爾濱海鷹機器人公司總經理劉哈生講,這臺機器人下潛深度50米至200米,用於水下搜救、打撈、船體檢查等作業。
在哈工大展區,一臺負重外骨骼機器人前圍滿了參觀者。這臺機器人剛剛走出實驗室,還沒開始量產。一名研究人員介紹,這臺機器人體重只有80斤,但負重能力可達到160斤。人穿上這個機器人,機器的感應器可以感應人的各種動作,上下臺階、斜坡、跨越障礙、下蹲、踢腿等動作都非常靈活,甚至可以在廢墟上行走。
600餘戶企業參展
第16屆中國哈爾濱國際裝備制造業博覽會參展企業達到600餘戶,展出面積34000平方米,創歷史新高。為了加強展、論、談互動,展會首次舉辦以裝備制造、智能昇級為主題的2016中國哈爾濱機器人產業高端論壇。國內知名院士、外企專家和企業高管圍繞裝備制造業制度創新和制度安排、創新驅動及政府在創新中的主要職能,打造創新環境,推動傳統制造業加速提質增效、深入轉型昇級等主要內容進行了研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