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綏化津河灌區節水工程正加緊施工。

慶安縣格木克河實現綜合治理。
黑龍江日報5月25日訊 近日,綏化市呼蘭河流域綜合開發正式啟動,該市打造“五大工程”,已謀劃投資500萬元以上的控水、節水、淨水、興水等“圍水項目”438個,積極發展“圍水經濟”。
破解呼蘭河之困
綏化市水務局資料顯示,呼蘭河全長525公裡,在綏化市境內345公裡,流經8個縣(市)區,流域面積2.8萬平方公裡,佔呼蘭河流域總面積的77%;綏化流域內耕地面積2310萬畝,佔全市耕地面積的77%。近年來,由於呼蘭河流域內缺乏大型控制性工程,對生態環境,生產生活產生不良影響。
由於水資源調控能力不夠,季節性缺水、多水,制約了當地優質耕地的產能優勢的發展。綏化主流農業生產仍處於“靠天吃飯”狀態。特別是2013年,發生了歷史上罕見的洪澇災害,缺少控制性水利樞紐工程,有10條江河泛濫成災,全市13座大中型水庫和近60座小型水庫出現險情,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3.9億元。
水資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該市水資源量分布極不均勻,從空間上看,全市年平均降水量是483毫米,東北部降水量較多,西南部降水量較少;全市地下水位下降從1.08米到4.32米不等,水田區在用水高峰時取水極其困難,城區由於取用深層地下水,水量回補較慢,在多地形成了地下水位漏斗區。此外新鮮地表水補充不及時,很容易造成當地水體污染,加強全流域水量控制迫在眉睫。
該市論證後認為,治水提高蓄水供水能力,發展“圍水經濟”,可以改善200萬畝水田的供水條件,按畝均用水量400立方米計算,可節約地下水8億立方米,既保證水稻品質,更能有效改善生態環境。
補農區發展短板
當前,綏化出現了糧食生產的結構性過剩,對糧食主產區尤其是玉米種植的影響較大,確保農民持續增收的壓力加大,調結構轉方式,擴大水稻、蔬菜等種植面積,亟須做好“水”的文章,通過興修水利和灌區治理,將改造中低產田360萬畝,新增水田面積100萬畝,增加蔬菜等經濟作物面積150萬畝,發展綠色有機食品面積150-200萬畝,直接效益將增加100億元以上。
近年來,呼蘭河流域是該市現代農業建設的重點區域,目前呼蘭河流域已建成大中型水庫17座,小型水庫101座,總庫容量10.5億立方米。流域內最大的水利工程項目閣山水庫已開工建設,慶安十六道崗水庫也有望列入國家規劃。流域內的高標准示范農田、綠色食品認證基地、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佔全市的80%以上。蘭西河口、望奎廟山、北林金龜山莊等特色旅游業初具規模。這為呼蘭河流域綜合開發提供了重要工作基礎,加快呼蘭河流域綜合治理步伐,開展系列圍水項目建設,將加速農區現代化發展。
2016年1月6日,綏化市委提出搞好呼蘭河流域綜合開發圍水增效,做控水、節水、淨水、興水的“水”文章,建設圍水項目,做強圍水產業,發展圍水經濟。把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引領起來,建設高品質的農產品供應端,構築精准脫貧的產業軸帶,促進農業持續增效、農民持續增收。
該市確定呼蘭河流域綏化段沿主河道向兩側延展10公裡,主要支流向外延展5公裡,共1.2萬平方公裡的區域,作為呼蘭河流域綜合開發的核心區,其它區域為帶動區。力爭利用10年左右時間,將核心區打造成黑龍江省“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創新示范區,為全省農業現代化改革試驗趟出新路子。
展現立體布局
據了解,綏化呼蘭河流域綜合治理,得到中國小康建設研究會、省水利廳、省發改委等各個方面大力支持,綏化市已謀劃投資500萬元以上的“圍水項目”438個,總投資648.4億元,其中擬在2016年實施的項目就達到120個,總投資129.6億元。經積極推進,目前已開復工項目55個,總投資74.2億元。建設資金主要來源於國家投資,地方配套,社會融資等渠道。
呼蘭河流域綜合開發,綏化市著力打造五大工程。其中,圍繞呼蘭河,打造“治水安瀾工程”。圍繞新庫建設、病庫消險、堤防提標、河道疏通、澇區治理引進控水項目。今年,綏化各縣(市)區擬建設控水項目15個,總投資49.6億元,目前已開復工項目5個。年底前將開復工建設明水縣通肯河堤防加固、慶安縣呼蘭河堤防工程、蘭西縣呼蘭河河口水電站合頁壩水毀修復、青岡縣呼蘭河乾(支)流治理等10個控水項目。
沿著呼蘭河,打造“生態保護工程”。綏化市以治水體超標、治面源污染、治水土流失、治濕地破壞為目標,各縣(市)區擬建設淨水項目12個,總投資14.3億元,目前已開復工項目3個。
依托呼蘭河,打造“提質擴能工程”。建設高品質農產品基地。以水資源品質的提昇帶動農產品品質的提昇。積極擴大高品質、有機綠色品種植面積,在慶安、北林、綏棱、海倫重點建設400萬畝綠色水稻種植基地;在明水、蘭西、青岡、望奎重點建設30萬畝優質雜糧生產基地;在海倫、綏棱重點建設200萬畝富硒農產品生產基地;在蘭西、北林、綏棱重點建設80萬畝優質果蔬生產基地。實施灌區配套工程。加快綏化津河灌區、永安灌區、綏棱長閣灌區等改造步伐,擴大自流灌和地表水灌溉能力,增加和改善水田自流灌溉面積150萬畝。推進旱改水,全市可增加水稻面積100萬畝,進一步調整和優化種植結構。建設好高標准良田。流域內有低產田360萬畝,通過改造每畝可提高產量400斤以上,可增產近15億斤。要力爭利用3年時間,通過實施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理等項目,將核心區內的農田打造成旱能灌、澇能排的生態高標准農田。推廣先進生產模式。把呼蘭河流域作為先進生產技術模式應用的重點區域,大力推廣深松整地、測土配方施肥以及水稻智能催芽、大棚毯式育秧等技術。目前,綏化各縣(市)區圍繞“提質擴能工程”擬建設項目10個,總投資8.1億元,目前已開復工項目7個。綏棱縣呼蘭河流域長閣灌區節水改造、蘭西縣呼蘭河流域長崗灌區節水灌溉及過水壩和北林區呼蘭河流域新華等8個鄉鎮節水灌溉及旱改水等3個節水項目將在10月底前開工建設。
借助呼蘭河,打造“特色產業增收工程”。綏化市將“農民增收”作為推進呼蘭河流域綜合開發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大力發展特色種植業、特色養殖業、林下產業促增收、砂石采掘業促增收、休閑旅游業促增收。今年,綏化各縣(市)區擬建設興水項目83個,總投資57.6億元,目前已開復工項目40個,總投資30.7億元。
取利呼蘭河,打造“城鎮引水惠民工程”。綏化市加快推進引呼蘭河水入城區、慶安縣格木克河改造、海倫東方紅水庫、慶安柳河水庫等引水入城工程,實現以水麗城、興城、擴城。加快推進紅興水庫、閣山水庫等項目,搞好水源地建設,為城市用水提供穩定的水源供應,同時實施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