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黑龍江加速推進綠色生態農業發展 打造中國大糧倉
2016-05-26 17:55:32 來源:東北網  作者:朱德龍 劉瑩瑩 侯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26日訊(朱德龍 劉瑩瑩 記者 侯巍)碧水潤青山,沃野化良田。五月天裡的黑龍江,綠色生機卓然綻放。廣袤的黑土地土壤肥沃,有機質含量高,稟賦優異的自然條件賦予黑龍江豐富的物產。連續多年,黑龍江省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兩億畝以上,糧食產量穩定在1000億斤以上,這座中國的大糧倉穩固充盈。

八五二水稻插秧應用測深施肥技術。

  深挖黑土資源優勢 堅持綠色生態發展理念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根筷子能發芽。”一句俗語完美闡釋了黑土地的肥沃。時至今日,眾多農業專家一致認定黑龍江省糧食連年增產的重要原因,是源於龍江黑土地的資源優勢顯著。

  日前,黑龍江省政府舉行常務會議,討論全省《關於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方案(討論稿)》(以下稱《實施方案》)。《實施方案》指出,大力推動既有國內總需求增長空間,又有黑龍江省鮮明供給優勢的綠色生態農業。

  海倫市地處富硒黑土核心區,含硒耕地面積達465萬畝。這個市的農民瞄准了這片“硒”望的土地,紛紛加大富硒作物種植面積。富硒水稻、富硒大豆、富硒玉米、富硒雜糧、富硒蔬菜及特色經濟作物,目前海倫市已經建立硒產業基地20個。

  如今,把綠色、有機的發展理念深植黑土,成為黑龍江越來越多農民的選擇。慶安縣是黑龍江省超百萬畝水稻種植的縣之一,面積155萬畝。近年來,該縣確定了“綠色、有機、原生態”的發展目標,采取工廠化浸種催芽、大棚育苗、機械化插秧、規模化經營、標准化生產、專業化加工等一系列措施發展水稻生產。“慶安大米”成為國家地理標識保護產品,被農業部評為“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百強”。

  為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有“中國優質稻米之鄉”之稱的五常市全面探索生態農業新模式,推動稻米產業發展。針對農業種植特點和市場需求,堅持什麼效益好種什麼,市場需求什麼種什麼,引導農民搞好種植結構調整,以銷定產。

  多年來,黑龍江利用這些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農業,走綠色生態之路。據了解,在去年確定的高標准示范基地基礎上,今年我省精選調整高標准示范基地1169個,落實面積254. 0821萬畝。其中綠色食品基地870個,面積208. 0606萬畝;有機食品基地281個,面積44. 4766萬畝;按歐盟標准有機種植基地18個,面積1. 5450萬畝。

貝松13鏵翻轉犁,每畝作業80畝。東北網記者 侯巍 攝

  發展綠色生態循環農業打造現代農業產業鏈

  近日,在北大荒股份新華分公司蓮花管理區,種植戶郭泗龍正在對稻田地進行圍欄,這是在為鴨雛搭建“新家”。

  為推動農業轉型昇級,新華分公司立足推進農業產業化定位,加快農業轉方式、調結構步伐,唱好“蟹稻共生、鴨稻並養、鵝玉同壯”三臺戲,打好“生態種養”牌,闖出一條生態富民新路徑,揚起“綠色農業”風帆。

  為促進農業提質增效,黑龍江多地著眼市場、針對現有資源、飼養門檻相對較低且適用於本地區發展等項目,充分利用稻田、大田的土地資源,發展蟹稻、鴨稻、鵝玉等項目,建立試驗示范基地,探索生態種養模式。

  通過種養結合、互利互促的生態種養模式,可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減輕農業污染,改善生態環境,增加土地肥力,消滅田間雜草和蟲害,促進農作物產量和品質提昇,提昇農產品附加值,節省飼料和養殖成本,形成良性循環的生態農業模式。

  走進肇源農場水稻科技示范園區,在田間作業的雙側雙深高效栽培插秧機,可同步完成施肥、插秧工作。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林春介紹說,這是為減肥、減藥、減除草劑“三減”,而推廣應用的一項新技術。

  今年,這個農場除了在科技園區示范旱平壟作雙側雙深技術,還推廣了“鴨稻共育”種養模式。立體生態種植模式,滿足了化肥、農藥、除草劑使用零增長期限的要求,改變了傳統稻田單一的種植結構,實現了“一水兩用、一地雙收”。

  在濃江農場第九管理區有機稻栽培示范區內,一臺“特殊插秧機”正在忙碌,一邊在土壤上鋪上一層薄膜,一邊在膜上插秧。這是這個農場新引入有機稻采用“新種法”---覆膜有機水稻栽培,不僅可以達到除草、殺蟲的效果,還可以解決原來有機稻產量較低的問題,多效合一新技術讓有機水稻在傳統的栽培模式基礎上增產又創優質。

  據了解,我省按照“穩稻、減玉、增豆、強經作”的農作物調整要求,抓好優質糧生產和高效經濟作物生產,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同時,充分發揮組織化、機械化、標准化的優勢,不斷提高施肥技術與植保技術的普及率與到位率,保障農業生產、農產品質量和生態環境的安全。目前,黑龍江省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達到7309萬畝,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4。


濃江農場有機水稻。朱德龍 攝

青龍山農場發揮機械化優勢搶春播。

  推動現代農機標准化作業 領跑農業機械化新時代

  連日來,黑龍江省利用晴好天氣,充分發揮高性能側深施肥插秧機、大型輪式拖拉機、GPS導航自動駕駛系統等機械化優勢,高標准開展作業。

  在鶴山農場小麥地號,兩臺裝有GPS衛星導航系統的大馬力機車正穿梭於田間進行小麥播種作業;嫩北農場結合有利天氣條件、搶抓農時,將全場69臺現代化農機投入到中耕作業中;在北大荒股份八五四分公司作業站水整地現場,一臺大馬力輪式拖拉機正冒雨抓緊時間進行水田攪漿整地作業。為加速推進泡田整地的進程,八五四分公司每天出動上千臺機車,啟動數百個機電井,晝夜工作,保質保量完成攪漿整地。

  齊齊哈爾市各縣(市)區在大田播種工作中,積極組織農機專業合作社等各類經營主體,充分發揮大機械作業能力強、質量高的優勢,搶積溫、保養?,積極推廣精量點播、分層施肥等先進技術,有效加快了大田播種進度。為搶抓農時,齊齊哈爾市200餘家農機專業合作社發揮大型農機作用,快速推進今春大田播種。今年全市大田播種共投入農機具21185萬臺套,拖拉機16516萬臺。

  記者從省農委了解到,黑龍江省明確了“十三五”農業機械化發展方向,加快推進“一大產業”,切實轉變農機化發展方式。力爭使全省農機總動力達到6800萬千瓦以上,綜合機械化程度達到96%以上;玉米、水稻、大豆等主要農作物實現全程機械化,並向全面機械化方向發展,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姜繼周

【專題】持續深入學講話 振興發展看龍江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