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27日訊 開砂場搞經濟,本是村裡組織的致富路,可砂場經營了9年面臨倒閉不說,9年間,砂場還蠶食了附近農田十餘畝,自家的農田每年都在流失,農民蔡連智和他的鄰居們上了火。“多年以前,村子裡將我家農田附近的一個水塘承包給了王某開砂場,起初我們就反對,怕砂場影響我們農民正常種地,幾番調解後,砂場承包人承諾他場子的距離我們農地不少於50米。現在,50米的距離,已經變成20米。連年采砂,導致這裡嚴重水土流失。每一年我家的地都在減少。從起初的兩三米寬,逐漸變成現在的20多米寬,直接導致我的農地面積從起初的17畝農田,變成現在13畝左右。”


5月25日,記者來到蔡連智位於水師村的農地前。不止蔡連智一家,附近6戶農民的農地都被這砂場采挖的沙坑蠶食了不少,而且緊鄰沙坑的農地還在流失。“種地都要給自己留一條道,為的是收地時農用車能開到地裡來,現在面前的這個沙坑水深已經達到20多米,沙坑邊緣的地車根本就不敢走,因為隨時可能塌陷掉入沙坑形成的湖中,就包括我現在站的位置,也隨時可能塌陷。為了安全,我們只能將道路在農地裡留出,這樣我們能種植農作物的土地就又減少了。我們幾家一起算了一筆賬,這幾年,我們6家的地被吃入沙坑的面積,加在一起一共近十餘畝地。一年損失一萬多元,如果不治理的話,損失每年還要增加。”農民蔡連智采訪中告訴記者。
“2010年吧,村裡知道情況後給我們幾家發過一些經濟補貼,當時我們並沒有想到自家的土地還會流失這一點。2010年後的幾年裡,土地一直在流失,比當時的面積要大得多。我又找過村委會,可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賠償沒有了,土地卻一直這麼流失,現在還好一點,等到七八月份雨水大的時候,土地流失的特別快,入冬前又要損失一片農地。”蔡連智的鄰居告訴記者。
隨後,記者跟同蔡連智和附近村民一起來到水師村村委會。崔主任給出了答復。“大家反映的情況確實存在,村裡也很重視,這個砂場現在已經停產,村裡也已經聯系過這個砂場的承包人王某,可是據我們了解,王某已經負債走了,土地流失的原因是王某造成的,理應王某出面賠償和修復,因為聯系王某的問題上有困難,我們已經通過法院起訴王某。材料在前日已經提交上去,就等判決結果了。同時咱們村裡也正在想如何治理砂坑造成的水土流失問題,會在近期通過會議討論來敲定結果,爭取早日給村民討個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