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5月28日訊 群巒疊嶂染新綠,沃土平疇蘊生機。5月23日至25日,習近平總書記踏上黑龍江的大地。從“紅松之鄉”伊春林區,到“華夏東極”撫遠市;從烏蘇裡江畔赫哲族民宅,到中俄邊界的黑瞎子島;從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到高新技術研發單位……總書記深入農村、企業、林場、科研院所,訪農戶、看產業、察項目、問民生、聽匯報,就貫徹落實“十三五”規劃綱要、推動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進行考察調研。
習近平總書記在我省考察調研期間發表的重要講話,是總書記在全國“兩會”期間參加我省代表團審議並提出推進龍江全面振興戰略目標後,再一次對龍江進行全方位的把脈定向。充分體現了對龍江工作的高度重視、對龍江發展的殷切期望、對龍江人民的關心關懷,為推進龍江振興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南和行動綱領。習近平總書記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高度,深刻闡述了事關龍江長遠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站位高遠、內涵豐富,具有極強的指導性和針對性。我們要充分認識總書記視察黑龍江的重大意義,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重要講話精神上來,進一步激發廣大乾部群眾乾事創業的巨大熱情。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既提出目標、又指明路徑,既針對當前、又布局長遠,既點出問題、又開出“藥方”,是我們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金鑰匙”。我們要增強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把學習宣傳貫徹引向深入,推動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在龍江落地生根,使講話精神轉化為龍江振興發展的生動實踐。
推動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在龍江落地生根,就要緊扣“堅持把轉方式調結構作為振興發展的重中之重”要求,下苦功夫,打好轉方式調結構攻堅戰、翻身仗,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振興發展之路。要著力優化產業結構,做好改造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三篇大文章;著力優化所有制結構,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增強企業內在活力、市場競爭力、發展引領力;著力培育人力資源隊伍,破解怎麼選對人、怎麼留住人、怎麼用好人問題,調動各方面積極性;著力優化對外開放格局,主動對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助力“龍江絲路帶”向縱深推進,加快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
推動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在龍江落地生根,就要緊扣“堅持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振興發展的重要內容”要求,堅持發展現代農業方向,爭當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我們要以“兩大平原”改革試驗為牽動,以農業合作社為發展方向,推進規模化生產、合作化經營、產業化發展、社會化服務,帶動農村經濟多元化發展。要以穩定糧食生產為抓手,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地位不動搖;要以構建三個體系(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為抓手,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要以推動綠色發展為抓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把綠水青山和冰天雪地打造成金山銀山。
推動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在龍江落地生根,就要緊扣“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振興發展的重要工作”要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緊緊抓在手上,切實托住這個底。要抓好穩定就業,保障好企業困難職工和城市困難人群基本生活,正確處理好公平和效率的關系,深化民生領域改革;要堅持共享發展理念,優化財政支出結構重點保民生、補短板,解決好群眾關心的民生問題;對資源型城市,要研究搞好幫扶、做好低保工作,確保職工群眾平穩轉型、生產生活上有序過渡,突出抓好煤城采煤沈陷區棚戶區改造;要以精准扶貧為抓手,打贏扶貧攻堅戰,確保全面小康道路上一個地區、一個少數民族、一個人也不能少,要提高扶貧效果的可持續性,決不能造景造假造數字。
推動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在龍江落地生根,就要緊扣“堅持把改進乾部作風作為振興發展的重要保證”要求,與正在開展黨員“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結合起來。要勤於學習、敢闖新路、求真務實、清正廉潔;知行合一,以學促做,共產黨員要帶頭解放思想,強化問題意識,敢闖敢試、勇於實踐;要求真務實,練就真把式,弘揚東北抗聯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保持良好精神狀態;要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營造良好政治生態。
信念上抱定守一,態度上決絕無二。學習好、宣傳好、貫徹好總書記視察龍江重要講話精神,是全省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我們要在原原本本仔細品悟上下功夫、要在准確把握精神實質上下功夫、要在聯系實際推動工作上下功夫、要在廣泛宣傳營造氛圍上下功夫,以更加科學的方法、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求實的行動,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轉化為龍江振興發展的生動實踐,轉化成3800萬龍江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