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當前我市CPI連續低於銀行定存利率,居民存款的實際利率為正
4種理財方式穩步跑贏CPI
東北網5月30日訊 無論是上班族或企業老板,都希望辛苦一年後存折上的數字不斷增加。而最近關於『負利率時代』的話題再度成為熱門,並以今年全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預估2.3%為例,算出10萬元存銀行一年淨虧537元。
根據普遍的認知,當一個地區一段時期內的CPI高於一年期存款利率時,該地區該時期內居民存款的實際利率為負,即負利率時代。
CPI已數月低於銀行定存利率
那麼,在上述大背景下,大慶居民存款的實際利率情況如何?錢存銀行到期後會『虧損』嗎?
市統計部門數據顯示,受節日效應、天氣、市場供應量等多種因素影響,影響CPI指數的八大類商品和服務價格隨之變化。今年2月-4月,我市CPI指數同比分別上漲0.7%、0.6%、0.5%。
因去年央行多次降息,各家銀行的存款利率也隨之下調。5月26日,記者從我市多家銀行了解到,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等在存款利率方面存在一定的梯隊劃分。如央行一年期基准利率為1.5%,工商銀行一年期定存利率為1.95%,光大銀行一年期定存利率為2%,工商和光大銀行一年期定存利率分別在央行基准利率基礎上上浮了30%、33.33%。
從今年前幾個月的數據對比來看,各銀行的存款利率均高於同時期的CPI,還是正利率,但因受到CPI的衝擊,其實際收益有所縮水。
銀行工作人員以10萬元放入銀行一年定存為例,按國有銀行1.95%的利率計算,10萬元存款到期本息合計為101950元;1月-4月CPI累計同比為0.6%,如果現行CPI水平維持一年不變,一年後101950元的實際購買力應為101950÷1.006,約為101341.95元,即實際盈利僅為1341.95元。
這幾種方式讓理財跑贏CPI
銀行業內人士預測,銀行利率已經進入下行通道,降息仍有可能。而從全國CPI走勢來看,CPI仍處上昇通道,在現今情況下,市民要探求理財方式,穩步跑贏CPI。
『就大多數家庭而言,建議其選擇零風險的理財方式,如銀行定存、大額存單、國債、保本保收益型理財產品。』多家銀行理財師介紹,銀行利率已明顯分檔,市民在存款前要多比多看,盡量選擇利率較高的銀行,以賺取較多利益。
據了解,各家銀行在大額存單存期、起存金額方面的規定有所不同,如光大銀行大額存單期限有1個月、9個月、1年、18個月、2年5種,年利率分別為1.53% 、2.09% 、2.1% 、2.93% 、2.95%,起存金額均為30萬元;浦發銀行大額存單期限有3個月、6個月、1年、18個月、2年5種,年利率分別為1.55% 、1.85% 、2.15%、2.6%、2.95%,起存金額均為30萬元;工商銀行大額存單現有兩期,第五期期限有3個月、6個月、1年、2年、3年5種,年利率從1.54%到3.85%不等,起存金額為30萬元,第六期期限有6個月、1年、2年、3年4種,年利率從1.82%到3.85%不等,起存金額為50萬元。
『保本保收益型理財產品期限多為1個月、3個月、6個月、1年,預期年化收益率從2.75%到3%不等。』銀行理財師介紹,按照安排,在今年3月至11月份均計劃發行一次國債,但從最近發行的情況來看,國債利率較此前有所下降,3年期和5年期的票面年利率分別為3.9%、4.32%。
如果市民家庭存款較多,可按照自身風險承受能力把資產進行不同配置,如選擇銀行自有類理財產品,有固定期限但屬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也可按需選擇基金、股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