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尤秀雲在展示她制作的魚皮衣。黑龍江日報記者 邵國良攝
黑龍江日報6月3日訊 就在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同江市八岔赫哲族鄉八岔村的那天,村乾部把尤秀雲叫來,讓她給總書記好好介紹一下赫哲民俗,還不忘叮囑千萬別緊張。開朗的尤秀雲笑著說,“電視裡看見總書記那麼平易近人,我有啥緊張的啊。”說罷,便穿上自己縫制的魚皮衣服,一路小跑到村文化活動中心。“那天,我大約講解了5分鍾吧。總書記對赫哲族文化有了解,也特別感興趣。”那天的場景,尤秀雲說已印在她的腦海裡。
采訪村民時明顯感受到,每一位赫哲族人對本族的家鄉傳統文化都有著年深日久崇尚的情懷。尤秀雲乾了大半輩子的郵電工作,退休後在同江街津口赫哲民俗館當起了導游,還下功夫自己寫了一套導游詞,由於性格開朗,語言風趣,她成了一名受人歡迎的導游。
走進八岔村文化活動中心,記者看到各種魚皮制品擺放於此,空氣中還能嗅到淡淡的魚腥味。右側牆上掛著兩幅1米多高的魚皮畫,從畫中的飛鳥、神獸和赫哲人祖先生活栩栩如生的場面,足以尋見赫哲族千百年來富有傳奇色彩的歷史足跡。尤秀雲為總書記的講解,就是從這兩幅畫開始的。
“總書記站在畫前問我,這是什麼?我告訴他是魚皮圖騰,還講了其中的寓意。總書記聽完點點頭。”尤秀雲站在畫前,給記者描述。她當時的講解分為魚皮圖騰、魚皮衣制作和塔拉哈殺生魚三部分。對於解說自己家鄉的民俗,尤秀雲駕輕就熟,可當總書記站在面前時,她那會兒真的有些激動和緊張了。
“魚皮的味道是赫哲人熟悉而又親切的味道,飽含著赫哲人對家鄉的深厚情誼,魚皮衣是穿在身上的赫哲族歷史。”這是尤秀雲解說的其中一個段落,她告訴記者,總書記摸著一件魚皮衣問,魚皮衣結實嗎?她回答,魚皮的拉力是牛皮的三倍呢。在一一看過擺放在展覽臺上的魚皮制品,尤秀雲覺得總書記對赫哲族民族文化很感興趣。
采訪那天,天空還未晴朗,絲絲涼意不時襲來。尤秀雲再次穿上了自制的魚皮衣,興奮地對記者展示自己的手藝。從小跟著長輩在家中學習制作魚皮衣,尤秀雲現在也算是魚皮衣制作技藝的傳承人,在她遞給記者的一張名片上除了字體加粗的名字,“傳承文化”這四個字也極為醒目。她告訴記者,她要堅守這門古老的手藝,讓它留下來、傳下去。
“總書記拿起赫哲祖輩們打魚的工具端詳了半天,還對地上擺放的小角子船很好奇,我就馬上給他做詳解,我說,過去的赫哲族,冬天上山兩塊板——滑雪板,夏天下江三塊板——小角子船。”總書記的平易近人和專注傾聽,讓尤秀雲的講解越來越放松,她用夾雜了赫哲語很有節奏感的語氣邀請總書記,“嘗嘗塔拉哈殺生魚,赫哲小酒喝一口。”聽上去頗為有趣的話,引得總書記笑了起來。
那天,尤秀雲在講解時始終保持以物釋解的方式,“我每拿起一件物品講時,總書記的眼神就跟隨著,聽得特別專注。”說起這個小細節,尤秀雲很感動。而就是在這些細微之處,她感受到了總書記對自己在講解時的尊重,為此,尤秀雲心生暖意。順利講解完,尤秀雲瞥見村支書對她豎起大拇指。
俗話說,年過半百不學藝,已近花甲之年的尤秀雲最初學習時非常吃力,但為了讓更多人了解赫哲族文化,她付出了比別人多幾倍的努力,在這個過程中她對赫哲族文化也有了更深刻的體會。這些年,她在講解中從不忘記講述赫哲民族對“莫日根”(英雄)的崇拜,這一點加強了她充滿民族自豪感的語調,也使她的敘述多了許多厚重的感染力。尤秀雲告訴記者,作為一名赫哲族人感覺特別自豪,“我們的族類那麼少人,還能創造出魚皮衣那麼多東西,你說我能不自豪嗎?”她拍著胸口說。
“講解完,總書記誇獎我講得好,有激情!”這讓尤秀雲一直回味,使她對今後從事赫哲族文化講解工作更有信心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