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培養引進人纔力度
哈爾濱師范大學教授劉愛軍
黑龍江日報6月3日訊 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調研時指出,要加大人纔培養和智力引進力度,完善人纔激勵機制,吸引更多人纔為振興發展服務。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重要省份之一,黑龍江省目前轉方式、調結構、穩增長、促發展的任務十分艱巨,而要能夠真正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完成“五大規劃”的實施和“十大重點產業”發展,人纔強省的考量則是關鍵之處。只有下力氣不斷加大人纔培養和智力引進的力度,不斷地完善人纔成長和激勵機制,纔能最終擇天下之英纔來為龍江全面振興發展服務。
劉愛軍。省委奮斗雜志社曲直 攝影
近些年來,黑龍江省人纔流失嚴重,其原因主要集中在:一是黑龍江地理位置比較偏遠,交通運輸仍不夠便利,再加上氣候寒冷、冬季漫長,非本地人很難適應;二是從經濟基本面上看,黑龍江高端人纔的待遇不高,相比南方一些企業,薪資有差距;三是近些年國家很多重大項目落戶在沿海發達地區,黑龍江錯失了很多機會。沒有項目帶動,自然很難吸引人纔。為了把握好黑龍江全面振興背後的人纔這一助推力,我認為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著手人纔培養和引進工作。
一、要以利益吸引人纔。真正的人纔是一個能夠擔當大任、能夠做成大事的人。然而,每一個具體的人纔,都是從事現實實踐活動的一個個具體的人,他(她)顯然不僅僅是一個價值主體,更是一個利益主體。每個人纔都有其現實的物質利益需求,能否滿足這種需求,往往成為吸引和留住人纔的基本保障。在人纔流動背後,存在從低勢差處流向高勢差處,即從貧困地區流向發達地區的規律。因此,千方百計縮小勢差無疑將是促進人纔均衡流動的較好方式。而這背後關鍵是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規則的、以業績和效益為基礎的分配制度,切實體現“按貢獻分配”的重要原則。去年,我省出臺的《關於建立集聚人纔體制機制激勵人纔創新創業若乾政策的意見》(2015年3月21日),無疑是一項很好的舉措。《意見》圍繞激發人纔活力、獎勵人纔貢獻、支持人纔創業、培育人纔體系、促進人纔流動、營造人纔環境等方面具體提出了培養和吸引人纔的舉措,例如,對引進的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能夠直接服務我省重點產業發展的高端人纔,省財政最高給予每人200萬元的生活資助和項目啟動資助資金。我們深信,這一《意見》的穩步有效的實施,必將會產生長遠的效益。
二、要以情感留住人纔。人纔的吸引和培養少不了情感上的溝通和交流。不僅僅要識纔、用纔,更要愛纔、敬纔。只有牢固樹立一種強烈的求賢若渴、如獲至寶的人纔意識,纔能以情感吸引人、打動人。人纔意識與機遇意識、效率意識、拼搏意識、創新意識一起構成了新形勢下黑龍江全面振興的思想解放力。要通過定期的單獨面談、集體座談等,了解和關心人纔的日常衣食住行所面臨的困難和急需解決的問題,了解每一個人纔在實際工作中需要幫助和支持的東西。要能夠以一顆寬容的心容忍某個人纔在某些方面所犯的非原則性的小錯誤,不要求全責備,不要一棒子打死。
三、要以發展培養人纔。每一個人纔都是在各行各業專業技術與敬業精神十分突出的人,他們都有發展自身的強烈的願望。不過,人纔的發展願望的實現,需要有良好的發展環境。由創業舞臺小、工作條件惡劣、心情郁悶、缺乏成就感等構成的負環境,很顯然不利於人纔的發展,而由創業機會多、工作條件好、心情舒暢、成就感強烈構成的正環境則會極大促進人纔的發展。為此,政府和人纔所在單位要提高人纔不斷成長和發展的廣闊平臺。在專業技術職務評定,各種獎項申報,專業知識學習,國內國際交流等各個方面,都能為人纔提供成長的機會。在人纔的發展問題上,絕不應當搞論資排輩,不打壓人纔,要不拘一格降人纔,使得人纔各盡其能。要大膽使用青年人纔,為他們積極搭建奮勇拼搏、脫穎而出的人生發展舞臺。另一方面,事業旺源於人纔興,人纔興則源於機制活,因此要建立一套靈活的人纔發展機制,要徹底打破人纔流動、使用等方面的體制性障礙,以便為人纔的創新創業提供堅實的保障,最終實現“在創新實踐中發現人纔、在創新活動中培育人纔、在創新事業中凝聚人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