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3日訊 今年以來,雞東縣把推進種植業結構調整擺到農業工作重要位置,紮實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市場競爭力,促進全縣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今年,該縣僅調減玉米面積達10萬畝以上,大豆面積增加5000畝。
雞東縣對種植業結構調整提出了“糧食品種調優、經濟作物調寬、畜牧效益調高”的思路,抽調近百人組成25個宣講團,深入123個村進行結構調整宣講,通過擺事明理、算賬對比,引導農民自覺自願投身農業結構調整。到目前,該縣共落實減少玉米種植面積10萬畝以上,同時利用國家對大豆實施目標價格補貼政策,引導農民逐步恢復大豆種植面積。全縣大豆種植面積達到7.74萬畝,同比增加5000畝;水稻穩定在33.22萬畝。此外,增加紅小豆、谷子、綠豆、芸豆等雜糧作物種植面積4.3萬畝,同比增加4.22萬畝。圍繞市場需求,引導農民打好“綠色牌”,全縣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面積達到130萬畝。組織農民種植白瓜子2.59萬畝、蔬菜1.72萬畝、烤煙6600畝、中藥材1.16萬畝、西香瓜1.46萬畝。興農鎮東寶村地處第四積溫帶,當地農民僅靠種植大豆、雜糧等早熟作物品種維持生活。今年,該村緊緊抓住農業結構調整帶來的有利契機,瞄准市場,優化產業布局,在發展林下經濟上做文章,依托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落實種植山桔梗、赤芍、丹參、林下參等中藥材面積1.2萬畝,佔全村總耕地面積的67%以上,並爭取與漢廣集團達成合作協議,建設中藥材粗加工基地,還積極爭取通過GAP認證或達到中藥材產地種植及粗加工國家標准,通過簽訂產品訂單回收合同,帶動中藥材基地生產,為農民找到了增收致富新途徑,預計中藥材畝純收入可達3000元以上。
為確保全縣種植業結構調整順利進行,雞東縣組織縣、鄉科技人員走村串戶送信息、送服務,先後舉辦農業科技培訓班400餘期,電視講座10次,發放科技資料5萬餘份,培訓農民6.8萬人次。縣涉農部門積極做好農資保障,先後投放涉農貸款9.6億元以上,投放種子3000噸、農藥25噸、農膜280噸、化肥3萬噸。縣相關部門還加大春耕農資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假冒偽劣、非法經營”等坑農害農行為,確保各種農用物資質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