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6月8日訊 記者從省環保廳獲悉,我省從6月起至年底對35個地級城市飲用水水源開展專項整治活動,依法取締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的違法建築和排污口,查處二級保護區內的排污口和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整治水源保護區內畜禽養殖廢棄物和居民生活污水垃圾污染,提高水源風險防控能力,促進職責清晰、分工明確的水源環境管理長效機制建立。
加快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和規范化建設。保護區已獲批復的集中式飲用水水源,要按省政府批復文件要求,設立水源保護區界標和警示標志,在一級保護區周邊人類活動頻繁的區域設置隔離防護設施。保護區內有道路交通穿越的地表水和潛水型地下水飲用水水源地,應建設防撞護欄、事故導流槽和應急池等設施。未完成保護區劃定的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要於2016年7月底前完成,鄉鎮及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2016年底前完成。
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環境監管和風險防范。要清除保護區內的點源污染,確保保護區內無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無工業和生活排污口、無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加大二級保護區非點源污染防治,大力推進保護區內分散式畜禽養殖廢物資源化利用、生活污水垃圾收集處理,推行科學種植減少農藥化肥使用,有效降低人類活動對水源水質影響;要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環境監管。建立完善水源保護區定期巡查和環境監察制度。深入排查各類環境安全隱患,加大環境執法力度,嚴厲打擊水源保護區內威脅水質安全的違法行為。依法拆除或關閉一級保護區內所有排污口及所有與供水設施和水源保護無關的建設項目,拆除或關閉二級保護區內所有排污口和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嚴格防止網箱養殖、旅游、餐飲等可能污染飲用水源的活動,堅決杜絕在水源保護區內隨意堆放垃圾的行為;要推進長效機制建立和環境風險防范。推動建立職責清晰、分工明確的飲用水水源環境管理制度,強化監督檢查和工作問責,確保水源管理不留空白。全面開展飲用水水源水質監測,指導、督促相關單位做好突發水污染事故的風險控制、應急處置以及應急預案的編制、演練,保證環境應急物資充足。加強與公安、交通等部門的協調、配合,強化保護區內道路、管線穿越的環境風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