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8日訊 8日,哈三中政治教師宋衛華對文綜政治試題進行了分析。宋老師認為,2016年是我省進入新課程高考的第七年,也是即將進入新一輪課改新高考的倒計時的過渡期。今年政治學科試題既考查了考生核心價值觀、對民族文化精神繼承發展的觀念意識,又考查了社會科學知識能力。一方面延續了近幾年高考的總體精神、原則和特點,同時又有一些不同和突破。
具體分析如下:1.試卷的整體結構、四個模塊的布局、分值分布和試題的體例、題型等總體穩定
總的來說,試卷總體上和往年一致,四個模塊試題的分布、分值及設問風格都和往年大體一致,主觀試題的模塊知識組合配置也沒有太大改變(38題政治經濟組合、39題哲學文化組合)。試題難度適中,既沒有晦澀生僻知識和熱點難為考生,同時一些試題也設計了良好的梯度和區分度;既沒有讓考生拿到試卷有陌生感,也不會令考生產生情感障礙和思維障礙,便於考生更好地發揮能力分析解決問題,很好地體現了高考的選拔性功能。很好地體現了推進素質教育和選拔性考核相結合。
2.基礎性和重點性統一,重視基礎知識、基礎理論,突出主乾知識
今年政治高考仍然注重了基礎知識、基礎理論和主乾知識的考查,強化了對基本素質的考查,引導教學夯實基礎,注重學生的知識積累與能力的持續發展。《經濟生活》考查了價格與供需關系、宏觀調控、消費和產業發展等知識點;《政治生活》考查了民主管理、政府職能轉變、國際關系、政黨民主黨派等知識點;《哲學與生活》考查了認識論、規律、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辯證關系等知識點;《文化生活》考查了對傳統文化的繼承發展及文化的影響等知識點。
3.學科性和時政性統一,理論聯系實際,關注現實,突出熱點,體現時代精神
總體看來,今年的政治學科試題仍然體現出“以問題為中心,以人類所面臨和關心的重大社會現實問題為素材”的命題特點和主體設計思想,關注現實、關注社會熱點。如:考查了人民幣入籃(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我國百姓將可以直接用人民幣在境外旅游、購物、投資)、我國企業海外並購、中國足球改革、習主席在聯合國成立70周年峰會上的承諾、“十三五規劃”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之綠色發展(新能源汽車發展)、精准扶貧等,緊扣時代脈搏,凸顯政治學科特點,不回避熱點。又一次佐證了政治試題和現實聯系緊密,貫徹了新課程教學理念的“四個貼近”原則:即貼近時代、貼近社會、貼近生活、貼近學生;體現了新課程理念的“三個增強”的原則:即增強針對性、增強時效性、增強探究性。
4.知識性和能力性統一,堅持能力立意,注重能力考查
今年政治高考試題仍以問題為中心,組織材料、提供信息,利用38題、39題較好地考查了考生獲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注重綜合考查考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說明實際問題的能力,著重考察考生對文科各學科知識的遷移能力,多層次、多角度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實踐能力。
5.集中性和發散性統一,多樣性和選擇性統一,立足單科,適度橫向綜合
今年政治高考試題通過多角度出題、多層面考查強調立體思維品質,體現了學科滲透、知識綜合的特點和思想。一則材料就是一個情境一個話題,融多項知識於一體。突出學科內的知識整合,兼顧學科間的聯系,注重考查學生多層次、多角度的分析、解決現實問題的思維品質和能力。主觀試題五問中的四問都屬於基本設定了比較明確的知識范疇和問題方向,要求考生用指定知識分析解決現實問題。但同時39題第(3)問又凸顯了試題的多樣化、選擇性和探究性,“就推進精准扶貧提建議”應該是一道相對開放的試題,又有些許回歸(和2013年之前的試題有些相像)。讓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是今年考題的特點,也體現了中學新課程改革的亮點。
6.探究性和實踐性統一
創設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突出了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考查。例如:38題(2)“推動新能源汽車生產對消費和產業發展的影響”一問,要答好就需要考生對現實社會問題有深刻認識並且有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7.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統一
洛陽紙貴、皇輿全覽圖、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長征四渡赤水毛澤東的用兵如神、《韓非子》引用“老馬識途”等內容,凸顯了政治學科高考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考查,凸顯了對學生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考查,這些問題的解答需要考生具備一定的科普知識和文化底蘊。
總之,2016年政治學科高考堅持問題立意、能力立意,穩中有變、穩中求變,既體現了課程改革的要求,又很好地完成了為高校選拔人纔的考試任務,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向新高考過渡的發展導向。

教師簡介:
宋衛華:哈三中政治教研室主任,高級教師,哈爾濱市政治學科帶頭人,哈爾濱市政治學科兼職教研員,黑龍江省文綜合政治閱卷顧問,哈爾濱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