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國際檔案日是世界性的檔案節日。1948年6月9日,國際檔案理事會(ICA)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會議討論正式成立,會上通過了ICA的第一份章程,章程中指出,世界各國的檔案工作者應共同努力“為了全人類”保護好檔案,開展鑒定並提供利用;檔案和文件作為全世界共享的遺產和全人類一樣具有同一性。為紀念這一檔案界的盛事,2007年,ICA全體成員在於加拿大魁北克舉行的年度全體會議上投票決定,將每年的6月9日定為國際檔案日。
檔案作為保護、研究和展示人類歷史文化遺產和人類環境物證的文化教育和傳播載體,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展示文明成就和發展水平的重要窗口。但由於歷史原因和客觀條件的限制,公眾往往對於檔案的印象是模糊的:他們時常會將檔案館與圖書館混淆,認為檔案是僅供內部使用的保密資料,檔案文獻只是歷史學家們所關注的范疇。這些對檔案工作的錯誤認識,會對那些手中握有對檔案機構人力和財力支配權的管理者和行政者造成不利影響。因此,為了扭轉並糾正外界對檔案部門的誤讀,設立“國際檔案日”就愈發重要且必要。
在國際檔案日期間,世界各地的檔案部門和機構都利用這一絕佳時機統一行動,宣傳檔案及檔案工作的重要性,讓公眾進一步了解檔案,近距離接觸看似神秘的檔案工作。我國從2013年開始,把每年6ž9國際檔案日作為全國性的集中宣傳活動日。幾年來,按照國家檔案局的統一部署,全省各級檔案部門分別圍繞“檔案??在你身邊”、“走進檔案”、“檔案??與你相伴”等主題,依托豐富的檔案資源,通過展覽、諮詢、講座、征文等多種方式,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富有特色的“國際檔案日”系列紀念活動,贏得了社會各界的關注與支持,社會檔案意識不斷得到提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