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負盛名的哈爾濱市秋林公司是一個歷史悠久、馳名中外的老字號商行。秋林公司原名秋林洋行無限公司,是俄商在哈開辦的最早的商行之一。
1928年秋林洋行營業執照影印件。
秋林公司有著曲折的發展歷史,早年由俄國人伊萬•雅闊列維奇•秋林於1867年在伊爾庫斯克創建,時為“托拉斯”企業。隨著中東鐵路的修建,秋林的繼任者阿·沃·喀希牙諾夫於1900年在哈爾濱市香坊開辦了第一家分公司,名為“秋林洋行”,當時是中國東北地區早期經濟實力雄厚的外國工商聯合企業。1902年,為擴大經營,遷到南崗區大直街、新買賣街拐角處(今南崗秋林所在地)。隨著中東鐵路全線通車,洋行營業日漸興旺,1908年建成帶地下室的二層商業大樓,它的開業,轟動當時整個哈爾濱,門庭若市、生意興旺,成為當時哈爾濱第一座大型的綜合性商場。隨著清政府應准開放哈爾濱商埠,歐美列國資本家,銀行家和宗教文化人士紛至沓來。一個資本主義殖民地社會的高消費階層日益膨脹,於是秋林洋行突出了高檔商品的經營,與歐美市場同步,因此,歐美時尚商品也就成為秋林商行的主流。當時英國的呢絨毛料、德國的五金器皿、美國的食品罐頭、哥倫比亞的留聲機、法國的化妝品等名貴百貨,應有盡有,被社會輿論稱為百貨之王。秋林洋行不滿足於單一的商品經銷,還利用中國地方資源,自辦工廠,用來補充和支持商業經營。早在上世紀初秋林建立伊始,即開辦了茶葉加工廠,隨後又開辦了卷煙廠、葡萄酒廠、灌腸廠、油漆顏料廠、肥皂化妝品廠、服裝加工廠等許多生產生活資料的工廠。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後,秋林洋行在俄國消失,而持有中國秋林洋行股份的股東,陸續從俄境起程向哈爾濱集中,他們以在中國的秋林洋行為事業中心,於是將總部遷到哈爾濱市,秋林公司的股東和他們的後代陸續到達哈爾濱,公司業務也不斷壯大。到了20年代,秋林洋行與歐美500家工商企業溝通了經濟關系,開辦了機械工廠和各種維修配件安裝公司,生產發動機、農機具以及肥料等生產資料。秋林洋行業務范圍逐漸從消費資料擴展到生產資料的銷售市場,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奉天、吉林、滿洲裡等地都有秋林百貨店,上海、神戶設立了采購辦事處,大連設托運事務所。從而使秋林洋行的經營規模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成為工商並茂的大企業。三十年代,由於帝國主義列強在哈市競爭,秋林洋行又先後由英國匯豐銀行、日本商人經營。1945年,日本投降後,秋林又歸為蘇聯。直到1953年10月有償移交我國。
秋林洋行雖然早在1900年就在哈市建立了分行,但在我國正式頒發營業執照卻是在民國十七年(1928年)。黑龍江省檔案館保存有當時頒發的營業執照影印件,系當時辦理注冊歸檔所用,彌足珍貴。據該執照記載:秋林洋行於民國十七年(1928年)5月10日經東省特區市政管理局向中華民國(北京政府)實業部申請登記為“秋林洋行無限公司”的法人企業,領取了實業總長張景惠和商務司長賈世榮簽發的注冊第七號營業執照,從此終止了依附帝俄權勢無照經營的歷史,受到中國政府的承認和監督保護。在執照上登記如下各項資本總銀數哈大洋5,537、090.12元整,企業總行設在哈爾濱,分行設在奉天和滿洲裡,股東登記12人,其中有:
喀希牙諾夫尼闊拉依(即:尼古拉•亞力山大•喀西牙諾夫董事長),住在哈爾濱南崗阿什河街;
拉皮那馬利牙(即:姆•阿•拉皮娜,是原董事長阿•沃•喀西牙諾夫結婚時他妻子帶來的女兒);
闊利依沙尼娜(即:阿•沃•喀西牙諾夫的第二個女兒);
巴兵車夫阿那托利依(老股東瓦西利•別特羅維奇•巴賓采夫的兒子);
巴兵車瓦葉喀乞林娜(老股東尼古拉•別特羅維奇•巴賓采夫的妻子;
坡德司諾夫金那阿格尼娜。
上列六人都在哈爾濱阿什河街居住,當時在哈爾濱曾是赫赫有名的宅邸。
代表公司股東為喀希牙諾夫尼闊拉依,他是秋林公司的重要人物、大股東身兼董事長的阿•沃•卡西雅諾夫的長子,他在父親阿·沃·喀西牙諾夫1925年去世後被選為秋林洋行的董事長。
如今的秋林公司在保持原有的前店後廠的優勢基礎上,不斷適應市場經濟需求,滿足人民生活,先後進行了4次擴建改造,現已發展成為一個以商業為主的集團化、現代化大型商業零售企業,黑龍江省唯一一家商業上市公司。特別是秋林食品依然延續著早期的傳統產品工藝,在百姓心中有著良好的口碑,如今每一個來哈爾濱的人都會嘗一嘗秋林紅腸,喝上一杯秋林格瓦斯,吃點大列吧,這已經成為哈爾濱的一張名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