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搜 索
北洋師范學堂畢業文憑
2016-06-12 16:25:06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中國自古就有尊師重道的傳統,而專門培養師資的教育機構,則始於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上海南洋公學設立師范院。庚子事後,為圖自救,清廷倡令各省興辦學堂以儲人纔,時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凱認為“振興學校首重師資”,遂於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在保定籌設直隸師范學堂,拉開了直隸師范教育的序幕,形成了除京師外,南有江蘇北有直隸辦師范教育的蔚然大觀。

墨爾根視學員劉振聲的北洋師范學堂畢業文憑。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九月,為培養直隸、山東、山西、河南、東三省與西北各省旗初級師范學堂、中學堂以及小學師資,袁世凱又在直隸天津府城北新開河(今河北區志成道中學所在地)奏設北洋師范學堂。“察其緩急重輕”,學堂劃為三科肄業“以廣造就”,完全科六年、專修科兩年半,培養初級師范學堂及中學堂教習;簡易科兩學制(一年)畢業,培養小學師資。李士偉為該堂監督(校長),梁志宸為教務長、周煥文為學務官,劉桂芳、馬鑒元為監學,董宗河為庶務長。學堂設施完備,廚房、體操場、領導辦公室、禮堂、辦公樓、圖書館、宿捨、水井、廁所等應有盡有。據《直隸師范學堂簡明表》載,宣統元年(1909年),北洋師范學堂優級完全科55人,專修科251人,教員28人(其中日本籍教員8人)、職員14人。宣統三年(1911年)初,因各省師范學堂大都建立,政府財政空虛,直督陳夔龍奏請將北洋師范學堂撤銷(部分歸並直隸師范學堂),改建天津直隸高等商業學堂。

  在黑龍江省檔案館館藏中,有一張墨爾根視學員劉振聲的北洋師范學堂畢業文憑。這張紙質“學歷證書”頒發於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十一月十五日,早於慈禧太後懿旨公布時間,是現存已公布的最早的師范簡易科畢業文憑。此文憑長67.1厘米,寬52.7厘米,右側有“簡字第陸號”字樣騎邊,紫顏料印制的二龍出海戲珠紋飾圖案圍成長方形內框。框內開頭書有“北洋師范學堂發給文憑事。照得:簡易科學生劉振聲照章修畢考列最優等,合給畢業文憑需至文憑者”。文憑框內正文中間分列該生12門功課的畢業考試分數(成績保留小數點後兩位)及教員姓名私章;左側有畢業考試總平均分數和教務長姓名私章、記功過給該生的次數、文憑填發日期及蓋在其上的紅色大印,最後有“監督李”的劃行和印章。文憑除畢業證號數、成績等級、分數、姓名、記功過次數、時間的月日數字等用墨筆或朱筆填寫以外,其它文字均用藍顏料印制而成。

  文憑所在案卷中記載,墨爾根視學員兼墨爾根小學堂長劉振聲於光緒三十四年四月至宣統元年三月間,因赴各站查學和辦理添班,勒索川資並與站丁斗毆,經六月具稟伸訴無果,被黑龍江全省提學使遵巡撫電文撤差查究。該革員八月由學堂起行不知去向,直到宣統二年七月方在原籍肇州廳劉的叔父處追繳其需索的錢款三百吊,還被“追奪文憑不准投充各屬教員”,“以肅學章”。這張被追繳驗訖注銷的北洋師范生畢業文憑由此而來。

  一紙文憑蘊含著豐富的內容。首先,北洋師范學堂簡易科為一年畢業,發給劉振聲文憑的時間是光緒三十三年,可見他是學堂創建後的早期畢業生,回原籍黑龍江省任小學堂教員。文憑印證了北洋師范學堂“以廣教育”的辦學宗旨,是直隸師范教育間接推進北方各省乃至全國教育近代化的縮影。

  其次,文憑記載劉振聲12門課程總平均81.81分,達到80分以上故列入最優等生。北洋師范學堂初級簡易科畢業生效力義務年限為三年,可他於宣統元年因索款斗毆被革職,未達義務年限。在邊陲黑龍江省教育落後,師資緊缺的情況下,殊為可惜,從另一側面反映了清末對教員為人師表的要求很嚴,寧缺毋濫。

  再次,文憑所載的學堂監督李士偉與教務長梁志宸均系日本早稻田大學畢業,李士偉後來曾任中國銀行總裁、中日實業公司總裁、民國內閣財政總長等要職;梁志宸歷任內閣中書、北洋法政學堂教務長、河北法政專門學校校長、天津中國實業銀行總行經理等職,可見直隸的師范學堂聘任了許多名師名人、重用留學生。文憑所載課程中修身、國文、中國地理、中國歷史、國畫、體操為中國教員授課,而教育學、外國歷史、外國地理、數學、理化、博物均由日本人任教,其中數理化、地理歷史、國文修身均由一人兼任授課,文憑列明的法制課似因無人授課而未開設,揭示了清末師范教育剛剛起步,即便天津近靠京畿,又是商埠,較為發達,合格教師也很缺乏,特別是數理化、教育、博物等新學和實學課程,國人還基本沒有能力任教,直隸不得不高薪聘請外籍教員,其中又以日本教員為主,故直隸師資的出身十分復雜,聘任的日本教習數目位居全國之首。日本教習薪俸較當時中國同工教員豐厚,約高5至10倍,也高於其國內同行;此文憑所載的學堂日本籍總教習兼教育學教員中島半次郎是一位教育家,後來出版了《中外教育史》、《教育思潮大觀》等著作,當年月俸高達350元,博物教習大津源三郎月俸200元,反映了直隸在國力衰弱的情況下,不惜重金引進外教,西學東漸、中西兼顧,普及教育的舉措,特別是對教育學極為重視。

  北洋師范學堂從成立至宣統三年先後僅有畢業生460餘人,經過上百年歲月流逝,學堂文憑存世量極少。這張文憑可與現存於世的北洋師范學堂中外職員合影、建築圖、章程等史料相映襯,撫今追昔,更能讓人真切地感受到面對國家教育落後,北洋師范學堂肩負使命,短暫而又影響深遠的辦學歷程,也為研究清末社會變革時期教育、國內外文化交流等領域,提供了難得的實物依據和信息,有著重要的歷史佐證意義和珍藏價值。

責任編輯:王艷

【專題】黑龍江省檔案館推進檔案服務民生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