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6月13日訊 寶清縣是一個典型的資源大縣、農業大縣和生態大縣,素有“煤電基地”、“北國糧倉”、“天府之縣”、“濕地之鄉”的美譽,是國家11個重點煤炭開發區和7個煤化基地之一。在“十三五”的開局之年,寶清縣增強自信,迎難而進,在攻堅克難的發展新階段,全力激發新動力,尋找新機遇,拓展新優勢,打造新亮點。
寶清縣龍湖風景區。
寶清萬裡潤達項目效果圖。
七星河濕地。
聚精會神抓發展
加快產業融合進程,全面優化發展方式。堅持以“互聯網+”為引擎,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支橕、以商貿為依托,遵循政策、市場和項目導向,實現“以銷定產”、“銷加產”一體化推進,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貿工農”融合式發展。推動農業提檔昇級。深入實施農業“優一接二連三”工程,積極發展保健、訂單、休閑、眾籌、品質和旅游農業。以市場和消費為導向,善於和運用逆向思維,倒逼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發展,推動農業向二三產業拓展融合,快速實現全縣農業由規模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全縣水稻種植面積要達到70萬畝以上。糧食總產量要保持在25億斤以上。做優做大做強富硒產業,大力推進6萬畝富硒水稻基地建設,加強與戰略投資伙伴合作,加快農產品生產可追溯和質量認證、質量檢驗體系建設,加大品牌培育、保護和宣傳推介力度,全力把寶清縣建設成“中國北方富硒食品之都”。6月6日,寶清萬裡潤達糧食倉儲及深加工項目正式開工典禮,該項目總佔地面積256萬平方米,總投資35億元人民幣,項目投產達效後,糧食倉儲能力將達350萬噸,年可加工120萬噸玉米及40萬噸水稻,可實現年產值42億元,年利潤2.2億元,年稅金超億元,安置就業1320人。加強內外聯動,建設以對俄為主體的對外市場,輻射日、韓和歐美,擴大糧食、肉類、果蔬等優質地產品出口規模。全縣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5%以上。大力發展旅游業,加快推進梨花山莊、梨樹主題公園、黑土濕地、北大荒核心區、屯墾戍邊等旅游景點景區及配套設施建設,加強與國內、省內知名旅游企業合作,注重特色產品宣傳推介,著力培育吃住行游娛購一體化的新型旅游產業體系,精心培育生態濕地游、田園風光游、冰雪娛樂游、紅色戰地游、現代農業游、墾荒文化游、北大荒風情游等特色優勢旅游品牌。
激勵全民創業創新,持續增強發展動力。全面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建立創業基金,搭建創業平臺,鼓勵開發創業項目,全力優化創業環境,努力形成產業新業態,培育經濟增長極。加快創業孵化基地、電子商務基地建設,整合各部門資源,借助互聯網技術,大力推廣“科技114”、“惠豐通村網”等信息平臺。積極探索“網絡眾籌”、“網絡金融”等融資方式,切實為創業創新者提供全方位、專業化的優質服務和低成本、開放式的創業條件,促進高校畢業生、返鄉務工人員、專業技術人員等群體自主創業。
拓寬爭資引資渠道,有效破解發展瓶頸。深入研判國家“一帶一路”和全省“五大規劃”、“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及全市“四大產業區”建設等重大戰略部署,把握政策導向,精心謀劃項目,加強與國家、省、市對接聯系,全力爭取政策、資金和技術支持。依托我縣農業、煤炭、生態等資源優勢,緊盯“國際、國內500強和上市公司”等大企業、大集團,全力開展專題招商、定向招商、以商招商、友情招商,積極引進農業種養型、工業精深加工型、科技研發型、商貿流通型、旅游產業型、現代物流型、市場集聚型和產品銷售合同型企業,提高主導產業市場競爭力。在實際工作中,既要大力招引外地客商、又要全力支持本地企業發展。按照同等待遇、同等政策的原則,制定出臺縣域小微企業發展具體的、詳實的、可操作的扶持政策,引導本地企業和大戶積極投資項目,做到各類主體一起招、內資外資一起引、大小項目一起上。
集中精力搞建設
抓好基礎建設“利民”。堅持集約發展,以“一創兩建”為引領,以城鄉一體化發展為原則,以建設文明城市、智慧城市、海綿城市為目標,高標准完成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加快完善指路系統建設規劃、城市管網建設規劃、數字化平臺建設規劃和道路交通規劃、園林系統規劃,切實增強規劃的全面性、前瞻性、科學性和指導性。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快推進城市停車場、垃圾中轉站、環保公廁等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群眾性休閑公園、健身廣場建設,繼續實施幸福乾渠濱水改造工程。強力推進高速公路、寶迎鐵路、支線機場項目前期工作。加強縣內主次乾道、背街巷路和橋梁建設。
抓好生態建設“為民”。切實把握好“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的內在聯系,在統籌上下功夫,在重點上求突破,著力改善自然生態環境。繼續推進“三條生態河流”兩岸和“四條生態走廊”防護林的撫育管護工作。加大對七星河濕地、東昇濕地自然保護區的管護力度,在保護中適度開發利用,全力塑造寶清“黑土濕地”旅游品牌。持續加強春季和秋冬季造林綠化工作,紮實推進村屯、街路、廣場和小區綠化,提昇城鄉綠化覆蓋率和綠色生態效果。嚴格執行“環評”和“三同時”制度,堅決禁止不符合環保排放要求、破壞生態環境的任何項目進入寶清。強化環境監測和監督執法,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堅決淘汰落後產能。
抓好文化建設“樂民”。深入實施人纔培養、精品創作、市場開發、產品推介以及群眾性文體活動“五大工程”,加快完善開放帶動、產業互動、人纔推動、群眾聯動的文化發展格局。高標准抓好馬鞍山文昌閣管護、山體公園修繕和老縣署文化街區建設。通過政府引導、政策激勵,加強版畫、書法、繪畫、剪紙、蛋雕、根雕等工藝美術作品的創新創作,實現商業化運作、產業化發展。加大對炮臺山古城、青龍山古城、十二烈士山等歷史遺址遺跡的合理利用與保護力度。全面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開展“全民讀書”活動及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進一步加強社會誠信管理體系建設,努力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
千方百計惠民生
大力發展社會事業。繼續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優化城鄉、校際之間教育資源配置,積極推進第八小學、義和學校教學樓、職業技術學校食宿樓建設、勞動技術中心異地新建、第七小學及附屬幼兒園改擴建。加快城鄉中小學校和幼兒園塑膠田徑場、塑膠籃球場、塑膠排球場、草皮足球場、室外乒乓球臺和健身路徑建設。加強教師隊伍和學校軟硬件建設,健全完善縣、鄉、村三級職成教育體系,大力開展青少年“三愛”主題教育活動,構建家庭、社會、學校廣泛參與,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立體化教育格局,全力爭創國家級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試點縣。深化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加強“醫聯體”、醫療隊伍、醫德醫風和醫療衛生機構標准化建設,積極與省內外知名醫院開展醫技交流合作,全面提昇我縣醫技服務水平。整合計生服務資源,加快落實全面二孩政策,優化人口結構,提高人口素質。大力發展體育事業,倡導全民健身、全民運動,廣泛開展棋類、球類、武術、冰雪運動、健身舞步等體育活動,提昇全民健康水平,培養體育拔尖人纔。
全力加強社會保障。積極落實各項惠民利民政策,持續改善城鄉居民生活質量和水平。深入開展“幸福社區”創建三年行動,全面提高社區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加大就業再就業力度,完善就業服務體系,暢通城鄉就業渠道,促進用人單位與求職者有效對接。加快發展養老服務,大力扶持“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探索實施“候鳥式養老”,有序推進社區居家養老。強化社會保險擴面提質工作,加快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深入實施城鎮醫療保險市級統籌和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努力構建城鄉一體化的社會保障體系。紮實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如期完成沈陷區治理和棚戶區改造任務,妥善安置回遷居民,努力在“勞有所得、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住有所居”上取得新的進展。認真做好科技、物價、廣電等各項工作,全面提高供熱、供水、供氣、通信、金融、物業管理等行業服務質量。
強力做好扶貧工作。全面落實精確扶貧、精准脫貧的工作方針,堅持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因戶扶持的工作原則,堅決打好扶貧攻堅戰。大力開展“一加六”扶貧助困行動,特別是對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要實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對因病致貧的提供醫療救助保障,將符合政策的盡快全部納入低保范圍,做到應保盡保。有效推進精准分類脫貧,紮實推進整村脫貧,重點實施產業脫貧、定點“一幫一”脫貧,合理安排利用扶貧資金和扶貧政策,同時,整合必要的財政資金、專項資金和產業項目,努力拓寬貧困人口的致富增收渠道,全力實現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脫貧轉變。確保年內實現兩個貧困村整村脫貧和1500人以上貧困人口脫貧的工作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