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到濕地公園,游覽過的市民腦海中很容易浮現出一幅一種水道縱橫、草長鶯飛的和諧生態畫面。可是,如果你對濕地公園還很陌生,那也不用著急,隨著牡丹江“黑龍江牡丹江沿江國家濕地公園”及“海浪河國家濕地公園”規劃建設的啟動,你將很快置身於家鄉的濕地公園之中,盡享“綠色客廳”帶給你的和諧生態之美……
東北網6月13日訊 “經常外出旅游,景觀園、生態園都沒少去,但就是沒去過濕地公園!”市民徐先生酷愛旅游,各地的特色風光、園林景觀沒少看,因此他在朋友圈裡號稱“徐霞客”!正是因為徐先生見多識廣,從未去過濕地公園的記者,想讓他介紹一下濕地公園的生態環境、景貌特色,然而,讓記者失望的是,這位“徐霞客”竟也對濕地公園知之甚少。於是,記者只好上網充電,結果發現:隨著目前國內濕地開發保護的如火如荼,各地興建濕地公園的速度和力度也空間加大,僅以重慶市為例,年內就要興建13處濕地公園……
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為何紛紛將目光瞄向了濕地公園?對此,記者從市林業局濕地保護管理辦公室(以下簡稱“濕地辦”)找到了答案——“所謂濕地公園,是指以濕地良好生態環境和多樣化濕地景觀資源為基礎,以濕地的科普宣教、濕地功能利用、弘揚濕地文化等為主題,並建有一定規模的旅游休閑設施,可供人們旅游觀光、休閑娛樂的生態型主題公園。”市林業局“濕地辦”工作人員對濕地公園進行了簡要介紹。據該工作人員講,隨著人類與濕地依存關系的密切,濕地公園所具有的生態功能與拉動潛力愈加被放大、被重視,有力促進了濕地公園建設的發展。
面對濕地公園所蘊含的功能及潛力,牡丹江濕地公園建設也如火如荼地展開,“目前牡丹江正在籌建‘黑龍江牡丹江沿江國家濕地公園’及‘海浪河國家濕地公園’,這兩個濕地公園的建成,不僅會拉動牡丹江生態文明建設再上新臺階,同時也會為市民提供一個觀光、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此外,濕地公園的建成也會極大地提昇牡丹江知名度,助推城市經濟發展及綜合實力的提昇。”“濕地辦”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認知:
濕地公園建設頻獲市民點贊
“真高興,牡丹江也開始建濕地公園了!”公務員李先生的父母住在銀川市的哥哥家,去年夏天他去哥哥家看望父母時,哥哥特意安排李先生一家到位於該市的鳴翠湖國家濕地公園游覽,而這次游覽令李先生對濕地公園留下了美好印象……
“鳴翠湖國家濕地公園東臨黃河,是中國最美的六大濕地公園之一。”李先生告訴記者,該濕地公園生態景色十分優美,僅野生鳥類就多達近百種,其中不乏一些國家一級保護的珍稀鳥類,每天成千上萬只鳥類在濕地公園裡鳴叫飛翔,伴隨著潺潺的流水聲,構成了該濕地公園最著名的“百鳥鳴翠”勝景。此外,該濕地公園還依托水道交錯的優勢,規劃設計了許多探險娛樂項目,如蘆葦迷宮,游客自駕小船在迷宮內探尋出路既新奇又刺激……除了引人入勝的生態觀景外,該濕地公園還開發了許多休閑、娛樂及消費項目,如水陸拓展訓練、野生垂釣棧臺、濕地觀鳥、特色魚宴等無不讓人流連忘返。
“牡丹江也有得天獨厚的濕地優勢,如果也能依托濕地興建起濕地公園,不僅能豐富市民休閑娛樂場所,更能發揮牡丹江的生態資源優勢,拉動牡丹江綜合實力的提昇。”得知牡丹江正在緊鑼密鼓加快濕地公園建設後,李先生充滿了期待。
“家鄉能有自己的濕地公園,對外有面子,對內有樂子,是一件大好事,必須支持!”市民劉先生幽默地說。
的確,采訪中盡管很多市民對濕地公園並不十分了解,但當得知牡丹江目前已啟動濕地公園建設後紛紛予以點贊,認為濕地公園不僅能夠保護濕地生態環境,同時也能豐富市民的休閑娛樂生活。
收益:
濕地公園促進城市綜合發展
森林、海洋、濕地並稱為“地球三大生態系統”。其中,由於濕地具有強大的生態淨化作用,因而又有“地球之腎”的美譽。
“我國的濕地公園主要有國家濕地公園、城市濕地公園、自然保護區等類型。其中,國家濕地公園規格是較高的。牡丹江建設的兩個濕地公園均為國家濕地公園。”對於為何要高標准建設濕地公園,“濕地辦”工作人員表示,建設濕地公園,既有利於調動社會力量參與濕地保護與可持續利用,又有利於充分發揮濕地多種功能效益,同時,還可滿足公眾需求和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此外,通過社會的參與和科學的經營管理,達到保護濕地生態系統、維持濕地多種效益持續發揮的目標。
“對於一座城市來說,濕地公園所具有的實際功能,遠比建設濕地公園的意義實惠得多!”對於濕地公園所具有的實際功能,園藝師張志義認為有四方面:首先,有利於恢復城市濕地生態環境,打造獨特的城市自然生態空間。濕地公園的建成,可以營造自然、原生態的景觀,吸引城市人回歸自然;其次,有利於維持城市水平衡,防治城市熱島效應。濕地公園可以淨化污水和保持城市水生態環境。尤其是隨著城市的工業化發展,城市中的氣溫明顯高於外圍,形成了“熱島效應”,而濕地公園對“熱島效應”有一定的防治作用;第三,有利於美化城市環境,提高城市美譽度。濕地公園的建設可以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條件,提昇城市形象及競爭力;最後,有利於豐富市民業餘生活,提供休閑娛樂好處。濕地公園可以讓市民與自然生態系統進行更加親密的接觸,進而建立一種正確的生態觀念,形成與自然協調一致的生活方式。
進展:
緊鑼密鼓加快濕地公園建設
“濕地公園那麼好,何時能建成開放啊!”面對濕地公園的種種益處,市民周女士略顯急切地追問記者。其實,周女士對濕地公園建設進展情況的關心,也如實反映出了廣大市民的心聲。那麼,牡丹江濕地公園實際建設進展情況到底如何呢?
“4月28日,牡丹江舉辦了海浪河國家濕地公園揭牌啟動儀式,這也標志著牡丹江‘黑龍江牡丹江沿江國家濕地公園’和‘海浪河國家濕地公園’建設正式拉開帷幕。”“濕地辦”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牡丹江濕地公園建設正在進行項目資金申請,並已初步確定了濕地公園詳規編制單位,即將進入詳規招標程序。“預計9月末將完成兩個濕地公園的詳細規劃。隨後,將尋找有實力的投資方在濕地公園開展濕地生態旅游開發項目,並完成濕地公園保護、恢復等工程,這項工作預計將在12月末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