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6月15日訊 “堅持把轉方式調結構作為振興發展的重中之重。”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黑龍江期間為我省振興發展提出了“四個堅持”重點任務,特別強調重中之重是轉方式調結構。他希望黑龍江省搶抓機遇、奮發有為,把政策轉化為行動,打好轉方式調結構攻堅戰、翻身仗,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振興發展之路。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轉方式調結構是全國共同面臨的共性任務,更是身為老工業基地的黑龍江亟待破解的難題。黑龍江轉方式調結構任務之艱巨,更凸現其作用之重大。這是因為,幾十年來黑龍江形成了一批傳統優勢產業,但“老字號”、“原字號”產業產品多、佔比高,資源產品就地深加工不足,資源優勢無法較快轉化為經濟優勢和發展優勢。
習近平總書記剖析當前制約黑龍江發展的主要因素有產業結構偏重、民營經濟偏弱、創新人纔偏少的“三偏”,又提出著力優化產業結構、著力優化所有制結構、著力培育人力資源隊伍、著力優化對外開放格局的要求。四個“著力”之藥方,針對的正是“三偏”之癥結。事實上,近幾年來我省緊緊圍繞“五大規劃”“十大重點產業”,在轉方式調結構方面取得了階段性進展,向改造提昇傳統產業、向精深加工和資源開發要增量,向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要增量,向新產業和新業態要增量。正如省委書記王憲魁所說:“我省過去經濟結構的好壞是歷史形成的,我們改變不了,但今後經濟結構的好壞,是我們經過努力能夠改變的,這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如今,習近平總書記為我省經濟“把脈施藥”,使我們分析龍江問題、解決龍江問題的思路目標更加清晰、任務措施更加務實有效。我們只有橫下一條心,紮紮實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畏爬坡過坎的攻堅期,把握大有作為的窗口期,纔能使產業結構層次出現一個大的躍昇,纔能使社會生產力水平出現一個大的躍昇。
轉方式調結構之所以成為“重中之重”,不僅僅在於它的“重”和“難”,還在於它是中國未來發展的主線,更在於經濟新常態下的刻不容緩。實現龍江的振興發展,必須找准轉方式調結構關鍵點、要害處,實施各個擊破。同時,轉方式調結構不是局部戰役,更不能短期內畢其功於一役,需要我們深謀遠圖,既在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點上集中發力,又要統籌兼顧,打好發展組合拳。
著力優化產業結構,要揮創新之筆突破產業結構偏重的問題。做好改造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三篇大文章,以“油頭化尾”、“煤頭電尾”、“煤頭化尾”、“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推動發展轉型,連通創新鏈和產業鏈、服務鏈、資金鏈,把振興發展的基點放在創新上,做到揚長避短、揚長克短、揚長補短。
)著力優化所有制結構,要舉改革之劍破解障礙創新的體制機制。消除妨礙資源配置的體制性“籬笆牆”,向國有經濟不活、民營經濟偏弱兩個領域發力,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優化所有制結構,體制再造,觀念更新,走出一條依托重點領域改革突破帶動、體制機制同市場完全對接、充滿內在活力的新路子。
著力培育人纔資源隊伍,要用熱忱之心聚纔引纔實現人纔驅動。我省出臺了一系列招纔引智政策,但真正回答好總書記提出的怎麼選對人、怎麼留住人、怎麼用好人問題,還有大量工作要做,必須緊緊圍繞企業家、技術人員、領導乾部三個群體人纔隊伍建設,解放思想轉變觀念,讓轉方式調結構的動力更加充沛。
著力優化對外開放格局,要乘“龍江絲路帶”之翼建設開放型經濟體系。目前我省“西通歐洲東出海”的國際經貿大通道已經全面貫通,中俄博覽會和哈洽會作用不斷放大,吸引國內外產業不斷向我省集聚。我們要按照總書記要求,更加主動對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積極參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長袖善舞,發展大物流,集聚大產業,打造大平臺,以大開放推動大發展。
“轉方式調結構是苦乾出來的,不是硬等出來的。”我們相信,千難萬難只要重視就不難,破解難題的過程就是求得發展的過程;我們相信,大路小路只有行動纔有出路,爬坡過坎的道路就是螺旋式上昇的道路。黑龍江作為有著“共和國長子”美譽的老工業基地,我們要繼續發揚一脈相承的拼搏、奮斗、創業精神,在新一輪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中,在轉方式調結構攻堅戰、翻身仗中,實乾苦乾久久為功,穩紮穩打綿綿用力,積小勝為大勝,闖出振興發展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