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6月17日訊 第四屆新博會和第二十七屆哈洽會聯袂迎客。面對博大而貼近生活的哈洽會,新博會一點也不遜色。作為中國最專業的新材料展示平臺——新博會上,龍江企業『新人』輩出,新品不斷。
創新有新人新企業龍江掘金
除了老面孔,新博會上新企業也不少。來自大慶杜爾伯特縣的『龍江瑞航』去年2015年投資建設,名不見經傳,然而實力不小。他們生產的高鐵動車組剎車片是國內首個獲得鐵路科學研究院認證的產品。國際部經理趙金言介紹說,一塊剎車片價值7000元,動車一節車廂就需要16片。由於高鐵的快速運行,剎車片磨損很快,每3個月就需要更新一次,公司前景一片大好。展會開始以來,他們就不斷迎接國內外的客商,尤其是隨著一帶一路建設,中國的高鐵技術走向國外,相信他們的剎車片也會走出去。
秸稈能賣高價,稻殼自然也有人能變廢為寶。今年剛剛投產的龍江幸福人就是把稻殼加工成可降解的合成樹脂顆粒的企業。總經辦助理王宇茜對記者說,這一產品最大的亮點就是用他們生產的合成樹脂顆粒做成的盆、碗、飯盒、建築板材,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定制降解時間。自投產以來產品一直供不應求,他們已經在謀劃投建能生產20萬噸樹脂顆粒的二期工廠,預計2017年能夠投產。
新博會是一個大開眼界的地方。千萬別為3D打印下定義。在哈爾濱福沃德公司的展臺前,記者看到了一個個3D打印出來的金屬零部件,鈦合金、鋁合金,各種金屬在福沃德的3D打印機前百煉鋼化為繞指柔,各種鏤空、榫卯、連接在這裡一氣呵成,烏黑的色澤下透著工業之美。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說,工業3D打印和以往工業零部件制作是兩種不同的思維,需要通盤考慮,而且更為省時省力。福沃德公司不但生產金屬3D打印機,還為企業提供定制服務,包括試樣制作和3D設計服務,已經很難定義公司的屬性了。
創新有高度老企業屢推新品
說起新博會的常客,哈爾濱企業裡首推天順化工。這家以生產碳纖維原絲和原絲碳化聞名全國的龍江企業自從碳纖維原絲通過穩定性試驗,早在上屆盛會就成為新博會的寵兒。本屆新博會一開門,就有客戶上門。董事長孟凡鈞告訴記者,這一次天順不但帶來了新品TS700-12K穩產的好消息,還將生產能力提昇一倍,成本又下降了20%,廣州、西安的碳纖維企業都來尋求合作。
孟凡鈞透露,近幾個月以來,天順公司正在和下游應用企業進行實質性談判,說明天順生產的低成本、高性能碳纖維大有市場。
不斷創新的企業不止天順一家。去過第三屆新博會的人一定還記得哈爾濱鑫達集團展臺上的那輛『汽車解剖圖』。那臺汽車裡面的零部件都是鑫達用3D打印制作而成。今年,鑫達的展臺雖然略顯低調,卻更有技術含量。因為他們在近幾年時間內把發展方向轉向基礎科學——研發3D打印材料。在站臺上,一個藍色的埃菲爾鐵塔精美細致。相較於常見的3D模型,產品圖案更為細膩。另一個模仿『三宅一生』的女士手包更是用尼龍材料打印而成,成為此次展覽的亮點。研發主管張炳對記者說,鑫達的3D打印已經深入到了醫療領域。他們通過打印人體器官,用三維立體的成像替代以往的二維圖,幫助醫生進行高難度手術實驗。
用秸稈生產生活用紙的泉林在國內名氣不小。那種泛著黃色的紙巾,已經刷新了百姓們消費觀念。這一次他們帶來了能夠改善黑土地肥力的黃腐酸葉面肥。『從秸稈裡提取的纖維素做紙漿,提取的木維素做肥料。』營銷部長楊東臣說,在泉林人的眼裡秸稈是個寶,他們以每噸500元的高價收取,提取後的剩餘物也能全部還田繼續滋養大地。泉林的二期工程今年8月就能投產,能加工410萬噸秸稈。
創新有動力新博會是最好的宣傳平臺
我省一直在新博會的舞臺上有驚艷表現。省新材料產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黃金海告訴記者,我省新材料產業起步較晚,與北京、上海、江蘇、廣東等省市比差距較大。然而新博會卻幫我們打響了在國內的名氣。舉辦第二屆新博會的時候,組委會開始舉辦評獎。我省參展展品有9種榮獲金獎,佔展會59種獲獎產品的15.25%。第三屆我省參展展品有10種榮獲金獎,佔展會89種獲獎展品的11.24%。這些獲獎產品都通過新博會這個平臺贏得了客戶和訂單。
黃金海說,從全球來看新材料技術已經和其他高技術深度融合,形成了跨學科、跨領域發展的態勢,並且更加注重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當前,我國新材料產業在國際布局中處於由低端向中高端發展階段,新材料體系正在逐步形成,到2020年將成為我國支柱性產業。我省應抓住這一機遇,通過5-10年的時間,把新材料產業培育成主導產業,到2020年建立起與全省調整優化工業結構相適應、具備一定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規模的新材料產業體系,培育和形成一批具有產業規模和核心競爭力的骨乾企業、產業園區和產業基地。優先發展特種橡膠、工程塑料和高性能專用樹脂、高品質特種鋼、高性能鋁合金材料、高純石墨及制品、高性能碳纖維及復合材料、新型建築材料這七大新材料。重點培育石墨烯、硅基半導體材料、高品質焊接材料、人工晶體、高端鎢鉬材料、結構陶瓷材料、納米材料等7大高端材料。
黃金海說,『新材料已經進入我國實施制造業強國戰略的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在我省已經雛形初現的產業中,形成上下游產業鏈條,只要有一條「飛」起來,就能成為我省經濟轉型的一個有力支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