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最好的我們》播放量超14億 編劇是哈爾濱06年高考狀元
2016-06-17 08:33:22 來源:生活報  作者:際娜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生活報6月17日訊 在所有高考狀元裡,她是小說賣得最火的;

  在所有小說作家裡,她是高考分數最高的。

  最近,由八月長安同名小說改編的網劇《最好的我們》,播放量已超14億,微博話題閱讀量達20.5億。這部反映高中生活的青春劇“黑馬”,引領了新一輪的青春懷舊風,而“耿耿餘淮”這對同桌CP,也屢屢登上熱搜榜。

  盡管播出前,八月長安就曾預計“這會是一個質量不錯的作品”,但14億的播放量還是超出了預想。作為擁有70多萬粉絲的網絡“大V”,她每天能收到兩三千條私信,連女星白百何都是她的粉絲。

  其實,這並不是命運第一次眷顧這個冰城姑娘。十年前的夏天,當八月長安還只是哈三中的劉婉

  薈時,她考取了哈市高考文科狀元。從狀元女孩到當紅作家,她用十年完成了一次漂亮的轉身……

  高中時堪稱“女版餘淮”

  本是文科班的“學霸”,卻寫活了理科班的“學渣”。

  微博上,全國有40多萬個“耿耿”留言,“想跟學霸餘淮坐同桌”。在網劇《最好的我們》裡,八月長安把理科班裡的“可愛學渣”耿耿刻畫得深入人心,這個“有理想沒天賦,越努力越難過”的小姑娘,就像生活在我們身邊“平凡的大多數”,極易讓人產生共鳴,甚至讓人不禁想,“作者莫非同是天涯淪落人?”

  但事實上,高中時的八月長安堪稱“女版餘淮”。哈三中校友小雨回憶,“當年劉婉薈的名字十回有八回出現在學年榜首,她長得漂亮、會打排球、大提琴十級,是公認的‘學霸女神’。”

  八月長安坦言,“我的高中生活相當順遂”,學習之餘,青春中該有的色彩一點兒沒錯過,後來還寫進了小說。“振華中學”的校園生活,合唱比賽、籃排球聯賽、學生交流活動等,很多都是她在哈三中的親身經歷。

  “當然了,小說裡的人物和故事都是編的,其實我的高中同桌是個女生。”八月長安說。


 

  狀元在北大感到迷茫

  沒人能永遠站在金字塔頂,有時不是因為不夠努力,而是參照物不同。

  八月長安人生中第一次“登頂”是在2006年,她憑借661分的成績成為了哈市文科高考狀元。然而考入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後,“狀元女孩的開掛人生”卻未如期“上演”。八月長安感覺自己是站在大草原上,太迷茫,以至於不知道想去哪兒。這個從小到大“永遠第一”女孩郁悶地發現,班裡一半同學是狀元,另一半是競賽金獎得主,身邊數不清的“餘淮”似乎在提醒她:再努力,你也成不了真正的學霸。

  “做人總有許多力所不逮的地方,那種焦慮和壓抑是共通的情感。”於是,“學渣耿耿”這個“人設”在八月長安心中悄然成型。大三時,她到日本早稻田大學做交換生,百無聊賴便開始寫小說,第一句便是“我叫耿耿……”

  接受記者采訪時,八月長安透露,“耿耿這個人物的存在,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是一種慰藉”。她用了“我們”這個詞,盡管,她跟我們其實不一樣。

  在北大,八月長安說,她掌握了一項特別重要的“技能”:了解自己的極限,克服深藏的虛榮,並因為見識過最好的人和事而永遠能在下墜中及時剎閘。

  金融精英為青春轉身

  書寫少年時代,是為讓人從回憶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雖然有過迷茫,但八月長安並未偏離“精英軌道”。2010年6月,她從中國最好的商學院畢業後,順理成章地邁入上海金融圈,從事資產投資工作,用她的話說,“就是幫有錢人賺更多的錢”。

  然而不到三年,她便辭去了這份高薪工作,因為上班和寫作都太消耗精力,必須做出取捨,“能有機會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非常難得,我覺得自己應該珍惜。”

  小說《最好的我們》是《你好,舊時光》三部曲之一,該系列銷量已達30多萬冊。八月長安告訴記者,她曾在上海書展辦過一場簽售會。現場粉絲爆棚,她簽名簽到手抖,驚喜地發現,“原來買書人不是‘銷售數字’,而是一張張真實的笑臉,而且那麼年輕,那麼可愛。”

  如今定居上海,有靈感時,八月長安每天能寫八九個小時,狀態不佳就出去玩幾天,或者根據寫作所需進行體驗式采訪。已出版的幾部小說多是描寫學生時代,她似乎對青春題材格外偏愛。

  “有些人‘十八歲就死了,只是六十歲纔埋’。”八月長安非常認同這句話,在她看來,少年時代對人的影響最為深遠,卻又往往被刻意忽略,“我希望我筆下的青春能讓成年人反躬回首,從回憶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高考前給粉絲“燉雞湯”

  寫作的意義除了自我表達,更多了一重使命感。

  八月長安小說的最大受益群體其實是90後和00後。

  “很多小朋友說,我的小說改變了他們的人生,這話有點重,但對我是一種鞭策。”去年,奪得漳州市文科第一名的女孩在接受當地媒體采訪時稱,“我是因為喜歡八月長安纔考北大的”。

  這幾年,每到高考前夜,八月長安都會在微博上寫一段鼓勵的話,給粉絲們燉上一鍋濃濃的“雞湯”,她坦言:“有時明知鼓勵沒什麼用,還是想說給最需要的小孩。”

  “當時的他是最好的他,後來的我是最好的我。可是最好的我們之間,隔了一整個青春。”劇裡的這段旁白打動了很多人,八月長安說:“如果能回到高中時代,最想做的事可能就是跟當年暗戀的他告白吧,但我想什麼都不會改變,因為現在看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新小說《這麼多年》即將出版,輕奇幻小說《同桌的我》也在連載中,從高考狀元到小說家、編劇,十年時間,她終於變成了自己眼中“還不錯的大人”,而下個十年,她想制作出能讓自己滿意的動畫電影。高考把她送入了“精英軌道”,但她沒按“人設”成為金融圈女白領,她顯然更滿意自己現在的角色——小說家八月長安。

  “我覺得對世界保有好奇,對未來抱有期待,人就永遠處在青春之中。每一個現在的我都是最好的我。”八月長安笑著說。

  她說

  1、永遠要記得,被命運打趴下的時候,我們還是要爬起來,拍拍身上的土說,來,咱們三局兩勝。

  2、長大的感覺是什麼?是把所有曾經嗚嗚嗚的事講成能讓大家哈哈哈的事,然後在大家哈哈哈的時候,默默想起那個當年嗚嗚嗚的小女孩。

  3、大學選專業時你在“喜歡的”和“爸媽要求的”之間選了後者;畢業時你在“想做的”和“穩定的”之間選了後者;多年後再對著電影和老歌流淚,感慨青春轉瞬而逝,理想不知所蹤,滿世界問“當初的我們去哪兒了”。當初的你就是現在的你,殺死在你自己的選擇裡,食得咸魚抵得渴,請不要裝作身不由己。

[1]  [2]  [3]  下一頁  尾頁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