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17日訊 家住純水岸的陳女士最近總是懮心忡忡,女兒是重點中學的重點班學生,模擬考試的成績都能上985的大學。高考時她數學最後的大題沒有做出來。孩子高考結束後一直情緒低落、食欲不振,非常擔心她的精神狀態,現在考完快一個星期了,她為此一直悶悶不樂的。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有部分考生考試結束後特別茫然,“高考前設想的各種放松方式都沒有興趣去做。”
記者在齊齊哈爾幾家心理諮詢中心了解到,這兩天,尋求心理諮詢的高考生明顯增多。心理醫生表示,家長要及時幫助孩子調整心態,不應一味指責,而應幫助孩子將不良情緒表達出來。同時,幫助孩子一起考慮下一步的志願填報等。
高考後等待成績放榜的這段時間,對不少考生來說,是一種心理煎熬,尤其是平常對自身要求較高的學生,容易產生失眠、食欲不振、情緒低落等問題。成績下來後,考生又進入了另一個心理壓力期。雖然國內許多高校都在擴招,但還是有一部分考生因考試失利與大學擦肩而過。還有些考生可能發揮失常,沒能考出理想的分數,不能進入心儀的學校。“心情低落是正常的情緒反應,但要學著盡早走出心理陰影。如不能調適,繼而可能會出現抑郁、厭世等情緒問題。既然已成事實,考生要做的首先是面對現實,不要怨天尤人,自責或責怪都於事無補。”心理醫生介紹到。
針對此類情況,專家也給出了解決建議,這時候,家長要及時幫助孩子調整心態,家長對於成績的態度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情緒。家長不應一味指責,而應給予孩子一定的空間和時間,來調整和疏泄不良情緒,幫助孩子將不良情緒表達出來。同時,應靜下心來聽聽孩子的想法,幫助孩子一起考慮下一步的志願填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