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中俄文學交流期待再現黃金時代 第三屆中俄文學合作交流會側記
2016-06-20 08:16:13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高明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6月20日訊 17日,在處處彰顯濃郁的鄂溫克民族風情的敖麓古雅酒店裡,來自中俄兩國近30位作家、學者相聚一堂,圍繞『以文化為靈魂,用文學講好中俄故事』的主題進行深入交流,暢談中俄文學深厚的歷史淵源以及如何加強中俄兩國文學作品的翻譯推介工作。

  用文學搭建中俄交流之橋

  作家阿成曾談到,我們這座城市的過去和俄羅斯人有著深刻的情感聯系,大家有一種難以用語言表達但潛意識裡存在的互相關懷的情感。中俄文學交流會是一個很好的接觸點,讓我們對兩地情感,包括歷史評價,做出新的有價值的文化判斷。

  如今,中俄文學合作交流會已經『三歲』了,在第三屆中俄文學合作交流會上,有德高望重的在中國俄語學界桃李滿天下的北京外國語大學俄語中心主任李英男;有榮獲過老捨文學獎、十月文學獎、長江文藝獎的作家曾哲,也有深受俄羅斯民眾喜愛的雜志《小說報》與《兒童小說報》的主編科茲洛夫;有榮獲高爾基文學獎的瓦西連科;還有兩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伊布拉吉莫夫。這些中俄文化界人士的碰面,讓中俄交流通過文學又走近了一步。

  文學無國界,中俄人民的民心相通應該首先靠文學作橋梁。上海外國語大學文學研究院院長鄭體武對記者說,這是他第三次參加中俄文學合作交流會,感覺合作交流會已『漸入佳境』,東北網通過媒體的力量把這項活動做到了機制化發展,可以說中俄文學領域的對話交流機制已經形成,中俄文學合作交流會為兩國文化交流做出很大貢獻,在國內走在了前列。省社科院研究員李述笑認為,中俄兩國文學源遠流長,但我省比較缺少這樣的交流平臺,中俄文學交流活動較少,舉辦這樣的中俄文學合作交流會是很有必要的。

  帶動年輕人加入中俄交流

  從舉辦第一屆中俄文學交流會開始,就有一個重要的使命:讓更多的中國青年認識和了解俄羅斯的文學、小說、詩歌,也希望中國當代文學能夠通過交流會廣泛地傳播到俄羅斯去。如何讓兩國青年進行交流,是與會作家、學者普遍思考的問題。鳳凰衛視資深時事評論員杜平認為,在中國和俄羅斯的交往中,文學作品發揮的積極而深刻的作用,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被其他任何一個領域超過。但如今俄羅斯文學在中國的影響有所減弱,上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出生的中國人對俄羅斯文學的認知遠不如上一代,因此,中俄兩國文化交流最有必要討論的是如何把兩國的文化交流繼續深入到民間,特別是深入到青少年這個龐大群體中。杜平認為,中俄兩國的文化交流應再次出現一個黃金時代,在這個時代裡,我們必須借助現代傳播手段,用電影、電視及網絡的形式把文學再現出來,增加文學的社會價值,讓更多人欣賞,同時也要寫出在當代背景下,與中俄雙方有關聯的故事。

  省社科院研究員郭淑梅認為,俄僑文化讓黑龍江這片土地有著濃厚的俄蘇文學情結。蕭紅、遲子建和阿成等作家筆下都再現了俄僑文化,因此中俄文化合作交流會是有深厚的歷史底蘊的,但接下來這種交流怎樣傳承值得思考,中俄雙方的作家應更好了解中俄年輕人的心理需求,尋找更有魅力的平臺吸引中俄年輕人的目光,加入到中俄文化交流活動中。

  優秀翻譯必不可少

  記者注意到,與會中俄兩國的很多作家和學者不約而同地談到優秀翻譯對於兩國文學交流的重要性。李述笑認為,如果說中俄文學交流遇到瓶頸的話,那麼這個瓶頸一定是缺少優秀的翻譯。一名好的翻譯要有深厚的文學底蘊纔能將不同語言的作品神韻完整再現。俄羅斯《小說報》和《兒童小說報》主編科茲洛夫對此深有感觸,他認為文學不分國界,文學翻譯者之間的交流也很重要,翻譯之間也應該經常舉辦這樣的交流活動,文學作品的翻譯需要譯者有很高的文學水平纔能反映出作者意圖。俄羅斯作家協會理事會第一秘書瓦西連科說,漢俄和俄漢翻譯是一項精細的工作,文學翻譯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就是闡釋。在翻譯中國文學作品,尤其是詩歌時,一定要保留漢語的韻律和韻腳,因為中俄語言系統差異很大,所以這項工作需要投入很大精力。『我們這次參加哈爾濱中俄文學交流會同樣是為了尋找富有纔華的中國作家,在俄羅斯作協的文藝叢刊《冰與火》和詩歌叢刊《機車》上刊登他們的作品,並討論作家的權利以及文學詩歌的漢俄互譯問題。』

責任編輯:姜繼周

【專題】第三屆中國—俄羅斯文學合作交流會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