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文學溝通心靈交流拉近距離 第三屆中俄文學合作交流會圓滿結束
2016-06-21 19:19:22 來源:東北網  作者:佘雨桐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第三屆中俄文學合作交流會現場。

  東北網6月21日訊(記者 佘雨桐) 19日,為期三天的中俄文學合作交流會結束,近30位中俄作家依依惜別。

  由黑龍江省政府主辦,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和東北網承辦的第三屆中國—俄羅斯文學合作交流會圓滿結束,近30位中俄作家聚首冰城,圍繞“以文化為靈魂,用文學講好中俄故事”主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副省長孫堯作主旨演講。

  文學與文學的對話 作家與作家的交流

  17日,中俄文學合作交流會在哈爾濱舉行。會上,北京外國語大學俄語中心主任李英男,俄羅斯《小說報》、《兒童小說報》主編科茲洛夫,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國家一級作家曾哲,車臣共和國作家協會主席伊布拉吉莫夫,上海外國語大學文學研究院院長鄭體武,俄羅斯作家葉廖緬科等先後發言,交流創作體會,共商兩國文學推進交流,深化合作的新思路和新舉措。

  18日上午,中俄作家們來到哈洽會與中俄參展嘉賓進行現場交流,俄羅斯作家協會成員尤裡•葉菲緬科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這次參觀哈洽會,我見到了很多中國人,他們對我們非常友好,會主動來找我們合影,我看到了中國人與人之間的友善和尊重。”

  19日上午,中俄作家一行30人來到大慶,與大慶詩人、作家進行交流並參觀了鐵人紀念館,俄羅斯作家根納季•卡拉什尼科夫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這次去大慶,我跟一位詩人面對面交流,我覺得可以把他的詩歌翻譯成俄文,而且交流中我已經找到了翻譯的思路。這讓我感覺到,盡管我們來自兩個國家,但通過詩歌我們感覺像親人一樣。”

  車臣共和國作家協會主席坎塔•伊布拉吉莫夫在參觀大慶鐵人紀念館後提到:“大慶是一個非常富有、非常年輕的城市。我覺得勞動人民是值得我們歌頌的,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沒有勞動者就沒有人類的發展。”


俄羅斯作家根納季•卡拉什尼科夫。

  19日晚,記者有幸采訪到幾位參會作家。俄羅斯作家根納季•卡拉什尼科夫跟記者說:“很榮幸受邀前來參加此次交流會,我覺得,無論是中國還是俄羅斯,文學都是相近的,它們可以緊密相連。這次回去後,我會全力做好翻譯工作,把更多的中國詩歌翻譯成俄文,介紹給俄羅斯的讀者。”


北京外國語大學俄語中心主任、中國俄語教學研究會理事、中國蘇聯東歐史研究會常務理事李英男。

  提到此次交流會,北京外國語大學俄語中心主任、中國俄語教學研究會理事、中國蘇聯東歐史研究會常務理事李英男更是感受頗多:“我很高興被邀請來參加此次交流會,中國和俄羅斯的作家、專家通過這種友好交流的方式各抒己見,收獲頗豐。我見到了一些老朋友,也認識了很多新朋友,通過與俄羅斯作家交流,我發現他們對中國非常感興趣,希望更多的了解中國,更多的了解今日中國的現狀,這是值得我們高興的事情。我相信中俄兩國的關系將會發展得越來越好,兩國人民的心會貼得更近。“


俄羅斯作家協會理事會第一秘書、俄羅斯電影工作者協會成員、俄羅斯作家協會成員瓦西連科。

  俄羅斯作家協會理事會第一秘書、俄羅斯電影工作者協會成員、俄羅斯作家協會成員瓦西連科跟記者說:“通過參加這次交流會讓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中國、中國文化以及中國人,我感覺中國就像一個套娃,需要你一層一層的打開,一步一步的去了解。感謝這次交流會,讓我與很多中國作家相識,更感謝主辦方為我們提供了這樣的一個能夠讓我們中俄作家交流、共同策劃未來合作的一個平臺。中國確確實實是一個神奇的、神秘的國度,它的神奇不僅僅在於經濟的發展,也在於它文學造詣的發展,我對中國的作家以及作品都很感興趣。我認為我們現在急需將中俄之間一些作品相互翻譯出來,讓更多的人看到,而且在這次交流會上,我們有幸的找到了可以實現這一願望的好翻譯。現在中國的一些作品,已經翻譯成了俄文,我國的很多讀者都非常感興趣,我們驚嘆於中國作家的創作,我覺得中國的作品非常有深度,也非常自由。我希望未來能與哈爾濱、大慶以及全國各地的作家協會合作,共同來翻譯中國的作品以及共同策劃一些大型的合作項目。像這樣的大項目我想對於中俄雙方的讀者來說,都是非常有意義的。我非常感謝主辦方邀請我參加這次活動,讓我得以親眼目睹現在的中國,能夠讓我有機會更深入的了解中國,宣傳中國,並且有機會與中國的同行們一起工作。”


俄羅斯作家協會成員、俄羅斯作家協會勘察加分會主席亞歷山大•斯梅什利亞耶夫。

  俄羅斯作家協會成員、俄羅斯作家協會勘察加分會主席亞歷山大•斯梅什利亞耶夫跟記者說:“我已經是連續兩次參加中俄文學交流會了,這讓我更有興趣、更加期待參加下一次的活動。從我個人角度來講,我會盡最大力量向俄羅斯推廣中國文學,向中國推廣俄羅斯文學。我覺得現在最主要的任務是找到高水平的翻譯,通過高水平的翻譯,讓中俄作品進行互譯,從而在出版及報刊方面都有所展示。”


俄羅斯作家協會成員尤裡•葉菲緬科。

  俄羅斯作家協會成員尤裡•葉菲緬科提到:“我2000年時來過中國,來過哈爾濱。這次再來哈爾濱,讓我感受到了中國以及哈爾濱這些年巨大的變化。我感謝主辦方對我發出邀請,這次活動讓我終於能夠親身感受到中國作家對俄羅斯的作家和作品的印象。通過這次交流會,我給自己定了個目標,就是向俄羅斯宣傳中國的成績,宣傳中國文學的發展及經濟發展。我沒有見過其他任何一個國家能像中國這樣對俄國的文學這麼感興趣。對於二戰期間的題材我寫了很多,我希望中方作家也能參與進來。在此,我有一個請求,類似的文學合作交流會一定要堅持辦下去。這種交流會,為我們中俄雙方的合作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臺,促進中俄雙方共同的事業發展,是我們21世紀所有重要成就當中的一部分。”


車臣共和國作家協會主席坎塔•伊布拉吉莫夫。

  兩次參加過文化交流會的車臣共和國作家協會主席坎塔•伊布拉吉莫夫提到:“我非常高興來參加這次交流會,我曾經參加過第一屆中俄文學交流會,這次來參加第三屆交流會,我明顯感覺到整個活動規模的壯大,主辦方提供的服務都非常好。本屆交流會在文學性上、交流的范圍上都有了更廣闊的發展。從第一屆到現在兩年的時間,我親眼目睹了中國的變化,特別是這一次我們還去了大慶,在大慶與很多的作家進行了交流,我覺得只有更多的交流,纔能促進我們作家在未來的創作上更好的發展。我們此行與中方的同行們約定,將來要把中方的更多文學作品以及雜志進行翻譯,在俄羅斯發布出來。我也希望將來能有機會能把我們的一些俄羅斯文學作品翻譯過來,在中國進行發布。中俄雙方應該相互去閱讀對方國家的作品,加強我們在文化上的交流,以此來促進我們在經濟領域的發展。中國和俄羅斯是兩個大國,這種交流活動在兩國的文化、文學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作為文學創造者,我們應該了解通過什麼樣的辦法能將我們的傳統文化保留下來,在這種情況下,雙方的交流就更為重要了。中國的文學發展非常迅猛,我們有必要來中國學習更多的經驗,找到我們的不足。我們有很多東西是要向中國學習的,包括很多方面,這其中也包括文學方面。說到這屆交流會不僅僅是俄方作家的需求,同樣也是中方的需求,這條路走得非常正確,希望能夠一直走下去。在參觀大慶鐵人紀念館後,我覺得勞動人民是值得被歌頌的,在短短的幾天裡,我已經有了新的構思,回去之後我就可以開始著手進行寫作,讓更多的作品及時發布到我的雜志上。目前我的作品已經被很多國家翻譯出來,我最大的願望是我的作品能夠翻譯成中文,我期待這一天的到來。”


俄羅斯作協成員、俄羅斯作協理事會成員、國際作家時評家協會成員奧謝皮楊。

  俄羅斯作協成員、俄羅斯作協理事會成員、國際作家時評家協會成員奧謝皮楊跟記者講:“在這次活動上,我結識了很多作家,所有參會人員都帶來了自己的一些好作品、好經驗。作為一個好的交流會,就是應該提供這樣一個平臺,讓更多的文學創造者,能夠到這裡來展示自己的成果,同時建立聯系,以便促進未來的合作。我覺得這次活動整體組織得非常好,我們雙方都能說出各自的需求,提出自己的建議。通過這樣的合作,能夠加深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能夠促進我們雙方作家關系的發展,進一步促進兩國文化的交流。”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張廣義

【專題】第三屆中國—俄羅斯文學合作交流會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