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雞西
搜 索
密山市塔頭村黨支部書記林秀芳:挑戰『不可能』同圓富裕夢
2016-06-22 11:25:1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王永剛 范士友 孫偉民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6月22日訊 谷雨剛過,被山水環抱的密山市塔頭村透著早春的氣息。

  我就是要把“打狼村”變成遠近聞名的經濟強村,精神文明的標兵村!

  日前,記者走進塔頭村。一輛掛著遼寧牌照的“大掛”車停靠在天緣花木合作社塑料大棚邊,塔頭村黨支部書記林秀芳和社員一起邊卸苗木邊栽樹,挖坑、拉線、扶直、坐水、填平、踩實……一腳泥土、一臉汗水的林秀芳看著上萬株的苗木,難掩內心喜悅:“這些是金葉榆、火炬、糖槭,一株苗木就是一棵搖錢樹啊!”

  林秀芳的另一個身份是合作社理事長。頭兩天,她急三火四地趕到全國最大的苗木生產基地遼寧鐵嶺市靠山鎮,購買了100多萬株苗木。前腳剛到家,苗木後腳就運回來了。這幾年合作社苗木生意正火,2015年賣苗木100多萬株,今年,凍土層剛剛開化,就賣苗木10多萬株。

  林秀芳,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在任黨支部書記17年的時間裡,領著村民苦乾,硬是把一個拖後腿的“打狼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經濟強村、精神文明建設標兵村。2006年林秀芳被雞西市授予“農村黨員致富帶頭人”標兵,2008年被評為省優秀黨員。

  1999年,林秀芳當選村支書。看著打不起精神、心散了、腰包癟的農民,她向全體村民表態:要挑戰一個個“不可能”,帶領大家實現富裕夢。

  塔頭村背倚馬萊山,守著大山這個金盆卻端著窮飯碗。林秀芳發現大山能給農民帶來溫飽的生活。第一個養黃牛的閆喜發至今還把林秀芳的恩掛在嘴邊,“那年,一聽說養牛,大家都縮頭,怕賠,林書記借錢讓我養牛,賠了算她的,掙了算我的。”幾年下來,老閆還清了外債,還培養了兩個大學生。如今,塔頭村是黃牛專業村,存欄200多頭;是養羊專業村,存欄1萬只。

  村長田華養羊2000只,與5名養羊戶成立了畜旺養羊合作社。林秀芳對當地氣候、土質、市場進行調研,發現塔頭村適合種植中草藥,密山市第一個中草藥黨員致富聯合體在塔頭村成立了。65歲的黨員高林波說:“中草藥是子孫莊稼,第5個年頭,就收入30萬元。農民第一次見到大錢了,笑得合不攏嘴。”

  為了讓鄉親們盡快富起來,林秀芳下決心要把山溝溝建成綠色銀行。一把鎬頭、一把鐮刀、一副手套,她與農民一起退耕還林。而今,荒山戴帽,果樹纏腰。白漿土適合種烤煙,她領著大伙實踐,沒技術,就學;沒資金,就互相擔保,貸款。烤煙生產一次成功,片片煙葉換來張張票子,2000畝烤煙年年大豐收。

  “幾招”過後盡開顏,塔頭村的好日子漸漸開始了。

  2008年,林秀芳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從此她的眼界更開闊了。在她的帶領下,塔頭村掀起了新一輪的創業熱潮,農業新型主體在政策、土地的孕育下茁壯成長。

  2012年,組建了密山市第一家水稻專業合作社。2013年,建成密山市第一家水稻智能催芽基地,農民告別了水缸浸種、火炕催芽的歷史。2013年,組建了龍江莊園果蔬專業合作社,與水稻智能化催芽基地合為一體,綜合配套使用。

  談起龍江莊園果蔬專業合作社,林秀芳如數家珍:235棟大棚種的瓜果梨桃,全是密山市及周邊市場季節空缺的經濟作物,54棟大棚栽種“夏黑”、“紅玫瑰”等13個品種的葡萄,年產16萬斤,收入48萬元;15棟“大將軍”、“K99”草莓,年產2.8萬斤,收入22萬元;40棟西香瓜年產4.8萬斤,收入20萬元;2棟茄子、辣椒、西紅柿、甜玉米收入1萬元。“新奇特”品種賣上了大價錢,龍江莊園果蔬專業合作社成為塔頭村社員增收的主體產業。

  曬曬家底,看看成績單,令人喜出望外:18.2公裡的水泥路通村通組;修農田路40公裡;打機井5眼,取代453戶農民的小井水;村路兩側栽銀中楊、雲杉、垂榆等綠化道路19.2公裡;建藝術圍欄1公裡;安裝路燈90多盞,4個組190戶農民告別了天黑村子黑的歷史;120戶農民安裝了熱水器,洗上了熱水澡;87戶農民建了水衝式廁所;60戶農民住進了集中供熱的樓房;建起了佔地2500平方米的休閑廣場;建起了農家書屋。還有,塔頭村人均年收入由1999年900元增加到1.54萬元;村積累由1999年欠債100萬元,到現在存款60萬元。

責任編輯:王艷

【專題】風帆起龍江 乾字我擔當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