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真情時刻
搜 索
教師張金珍患白血病續:捐班費送肘子 溫暖她的N個瞬間
2016-06-23 15:17:15 來源:生活報  作者:周際娜 王澤源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生活報6月23日訊 20日,媒體刊發了“鄉村教師張金珍患白血病急待救治”的報道。兩天來,張金珍收到了阿裡公益捐助的2萬元正能量公益金,80多位讀者通過微信捐款6324.05元,另外,哈市第13中學高三畢業班還將756元班費捐給了張老師……

  據了解,張金珍骨髓移植手術期間的治療費用還需要20萬元左右。

  細數感動瞬間

  瞬間1:

  看到媒體關於張金珍的報道後,哈市第13中學高三二班的學生們決定將756元班費捐給張老師,幫助她戰勝病魔。接受記者采訪時,班主任董蕾說,“我們打算全班人手保存一份生活報,把張老師的報道當成一張‘愛心證書’,也算給孩子們的高中時代留下點有意義的紀念吧!”如今,這筆班費已經匯入了“生活益動基金”賬戶。

  瞬間2:

  21日,冰城下起了一陣急雨,一位網名叫“麗”的讀者,趁著單位午休,帶著五花肉、肘子和熱乎乎的大麻花前去探望張金珍。她感慨道,“金珍比我女兒小3歲,還這麼年輕,希望她能多補補,盡快好起來!”

  瞬間3:

  遠在北京懷柔的讀者石傳銘,在微信上看到張金珍的故事後很感動,將200元愛心款轉給了她,並留言:“錢雖然不多,但相信幫你的人多了,治療費也就迎刃而解了!”

  ……

  瞬間N:

  張金珍告訴記者,很多人通過微信向她捐款,還有人推薦搞笑的動畫片,幫她減壓,電視臺的記者也去采訪了她,希望能募集到更多的醫療費。

  雙黃連喝出娃哈哈味兒下周一回醫院做骨穿

  治療白血病是場持久戰,如今,張金珍和母親在哈醫大二院附近租了房子。由於最近頻繁發燒,她每天晚上都喝雙黃連,“前幾天覺得挺苦的,喝慣了竟然品出了娃哈哈味兒”。

  金珍剪掉了留了5年的長發,不過她挺樂觀,“生病是被動的,好在我還能自己選擇發型,我想多掌握點兒主動權,也算是給病魔一個回禮!”

  不久之後,金珍可能不得不把頭發全部剃光。為了安慰女兒,母親郝淑娥也要陪她一起剃光頭,但被金珍攔下了,理由讓張媽媽哭笑不得,“您可千萬別剃,我自己剃頭大不了不照鏡子,可如果每天看見您的光頭,我就知道自己有多丑啦……”金珍每天都會跟在老家撿木耳的父親通話,這幾天總下雨不能乾活兒賺錢,她明顯感到父親情緒不佳。

  金珍告訴記者,下周一她將回哈醫大二院做骨穿,開始下階段的治療。由於身體狀況不好,她不能經常使用手機,可能無法一一回復愛心人士的微信,“希望大家能多多包涵”。

  張金珍想對大家說:

  謝謝!在收到大家幫助的同時,我更收獲了感動!陸續收到好心人的問候和捐款,我感到自己更有力量,我會更堅強!可能我們現在面對的境況不同,但是為了明天和希望,讓我們一起加油吧!大家平安!

  記者手記:

  夏至未至

  白血病的醫學說法是“一類造血乾細胞異常的克隆性惡性疾病。”其實,對很多普通人而言,它也是作用於我們自身的“病”——既是“眼病”又是“心病”。見的多了,可能會讓人視覺疲勞,內心越來越麻木。

  也許有讀者會問,“報紙為啥老報道白血病啊,能不能寫點別的!”對我們而言,這真的很為難,恰恰是由於患者多纔更需要跟進,因為那意味著,社會上有很多家庭正在承受痛苦、走投無路。

  張金珍的報道,感動了很多人。可如果感動不能發揮點兒實際作用,那它就是一堆無用的熱情,一座華麗的廢墟。或許記者最大的成就感不是記錄了什麼,而是通過記錄改變了什麼。我們只是單純希望,在醫學徹底攻克這種病癥之前,白血病患者最大的“敵人”不是金錢。

  今天是夏至後的第三天,這幾天持續陰雨,感覺有點涼。無論環境如何,希望你的內心依舊火熱。如此,人們心底裡的夏天纔會真正到來。

責任編輯:王艷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