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專家為應對低溫寡照天氣影響再奪農業豐收支招
2016-06-24 14:21:02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張桂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專家為應對低溫寡照天氣影響再奪農業豐收支招

  加強田間管理作物分類施策

  黑龍江日報6月24日訊 針對近期低溫、多雨、寡照的異常氣候條件,日前省農委組織專家對部分縣市玉米、水稻、大豆、小麥生長發育情況進行詳查。從調查情況看,除第一積溫區玉米和北部小麥受到的影響較輕外,其餘各積溫區四大作物均受到不同程度影響,生育進程均略慢於常年。

  根據農業專家會商意見,近日省農委下發了緊急通知,科學指導各地在出全苗基礎上管好全苗,打好抗災奪豐收攻堅戰;組織農業專家深入基層進行實地指導,確保各項田間管理措施落實到位。深入基層詳細調查的農業專家,還提出了針對農作物生長發育情況,分類施策的建議。

  旱田強化鏟趟看長勢施肥

  專家指出,針對當前形勢,農業生產最緊迫的任務是通過加強田間管理來增溫放寒,促進作物生長,並提早防治可能因不利天氣條件出現的病蟲害。對旱田來說,首先要力爭多鏟多趟,提溫保?或增溫散?,搶奪積溫,消滅雜草,促進幼苗快速生長發育。同時,要根據苗情長勢,分類施肥,促進生長發育。

  對苗小苗弱的地塊,要及早追肥。玉米地塊,在6-7片葉時結合第一次鏟趟畝追尿素15公斤,要做到側深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個別苗弱地塊在9-10葉期進行二次追肥,畝追尿素5公斤。在大喇叭口前及時進行葉面追肥,每畝葉面噴施0.16-0.2公斤磷酸二氫鉀溶液,或葉面營養劑50毫昇。對大豆地塊,不提倡根際追肥,實施葉面追肥效果好,見效快。要根據苗情長勢酌情使用葉面肥,第一次葉面追肥提前到大豆3片復葉時進行,每畝葉面噴施0.16-0.2公斤磷酸二氫鉀加0.16公斤米醋;對於長勢弱或苗小的地塊,可在始花期進行二次葉面追肥,畝用0.5-0.6公斤尿素加0.16-0.2公斤磷酸二氫鉀葉面噴施,或噴施氨基酸、黃腐酸、生物菌劑等高效葉面肥,有條件的地塊也可增施硼、鉬等微量元素。對於個別由於調茬出現除草劑藥害的地塊,可因地制宜噴施一些緩解藥害的高效植物生長調節劑加葉面肥。對小麥地塊,可根據長勢情況在抽穗前期每畝葉面噴施0.16-0.2公斤磷酸二氫鉀溶液。

  要特別注意的是,六七月份是玉米螟、大豆蚜蟲等蟲害及一些病害易發生期,要密切監測田間蟲情、病情,做好預測預報,及時采取相應防治措施。由於雨多濕度大,玉米大斑病、小麥赤霉病、大豆霜霉病等病害較易發生,要注意提早預防。

  水田淺水灌溉早防稻瘟病

  水層深淺是調控稻田溫度的有效措施。針對當前形勢,農業專家指出,稻田宜淺水灌溉,水層以基本覆蓋田面為宜,增加土層溫度,促進分?。降水多時應及時排出田間多餘水層,確保淺灌,水層不超過3厘米。同時,科學合理追肥促生長。當前切不可盲目追肥和增加氮肥總量,應進一步控制氮肥用量,在肥料總量控制的基礎上,“少吃多餐”,以硫酸銨、硫酸鉀等速效肥料為主;可適當增加鉀肥用量,要因苗、因地施肥。粒肥要酌情施用,如植株矮小,單位面積穗數不足,葉色發黃又無稻瘟病的地塊可施粒肥,生育正常或過旺的地塊不施粒肥,防止貪青晚熟。

  對水田生產來說,當前另一項重要任務就是預防稻瘟病。進入6月份以來,我省低溫多雨天氣增多,這樣的天氣條件極易發生稻瘟病。因此專家呼吁,各水田產區一定要加強預防,提前噴藥,,最好在7月中、下旬開始噴兩次預防藥劑,兩次間隔7-10天。同時應經常進行田間檢查,發現稻瘟病病情要及時噴藥,防止蔓延。另外,要除淨田間雜草,增加田間的通透能力,既可以促進作物生長和成熟,又可以減輕病蟲害發生。

責任編輯:王艷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