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薯農變『候鳥』南方去『掘金』
2016-06-27 11:05:49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閆捍江 劉大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6月27日訊 6月,大興安嶺山林間的滿眼綠色使人心醉。距離加格達奇50餘公裡的歐肯河農場的馬鈴薯大田長勢喜人,秧苗已沒過了腳背。

  這裡種植的是大興安嶺科研部門培育的“早大白”、“興佳二號”、“尤金”等品種的脫毒種薯。大田的主人王澤明,是大興安嶺轉崗職工,從前年開始承包了120?地專門種植馬鈴薯,等到秋收時將收獲的馬鈴薯作為種薯運往廣東,利用季節差,進行冬季種植。

  現在,夏在大興安嶺繁育種薯,秋冬到南方種植並銷售商品薯的新模式,讓更多像王澤明一樣的農戶實現了一年兩季生產、雙倍增加收入的致富夢。

  每年11月至第二年4月是南方馬鈴薯種植季節,從2013年開始,大興安嶺累計有近百名農戶和林業工人像“候鳥”一樣南遷下廣東、廣西和山東“冬種”馬鈴薯,流轉土地1.03萬畝,累計耕種1.25萬多畝,淨收入900多萬元。

  “廣東沿海地區擁有良好的土壤、水資源及氣候優勢,是冬季種植馬鈴薯的理想地區;大興安嶺黑土地上生長出來的土豆個兒大,糖分足,淀粉含量高,在南方特別受歡迎。可我們這兒冬季漫長,農業只能是一季生產,一年閑半年。讓農民及林業停采後富餘的職工夏季繁育種薯,春、秋、冬三季到南方種植和銷售商品馬鈴薯,為林業職工就業、增收致富拓寬了渠道。”大興安嶺地區馬鈴薯協會趙秘書長說。

  基於這樣的思路,大興安嶺行署農委、地區馬鈴薯協會派專人先後兩次去廣東、廣西實地考察,經過土地承租、合同簽訂等大量的前期工作,2013年10月,幾十名農戶和部分林業職工赴廣東茂名、雲浮等地冬種馬鈴薯。他們攜帶1080噸馬鈴薯種薯脫毒新品種,承包3200畝地全部采用機械化播種,到2014年3月收獲時,每畝增產1000斤,最高畝產達6000斤,地頭裸價每斤1.2元~2.2元,種植的特種薯價格還要高,畝產值突破了萬元。

  “在廣東冬種馬鈴薯純效益每畝能達到3000~5000元,相當於大興安嶺一公頃地的效益。”趙秘書長介紹說。

  今年春季,南方出現罕見低溫天氣,馬鈴薯大面積減產甚至絕產,但大興安嶺在廣東的馬鈴薯基地由於管理得當,保障及時,特別是使用了大興安嶺自產的抗寒能力突出的種薯,仍維持了每畝2400公斤的較高產量,並在市場供不應求的有利條件下,以平均每斤1.5元的高價銷售,實現每畝淨利潤4200元,打出了大興安嶺馬鈴薯的品牌效應。 我國南方農業種植面積大多已分為單位,而由大興安嶺帶來的成百上千畝的機械化規模種植場面在當地極為少見,並產生了轟動效應,農民紛紛自願將土地轉包,並且積極到馬鈴薯基地做工增加收入。

  大興安嶺成立了南方冬種辦公室,由大興安嶺馬鈴薯協會、專業合作社、新型職業農民(林區職工)組成南方種植辦事機構,負責解決種植戶生產生活上的困難。同時,大興安嶺黨政領導多次南下冬種區調研,組織農業專家組進行現場技術指導,與南方地市領導一起幫助農民解決實際難題。經過積極洽談,大興安嶺與廣東茂名市簽署了《農業合作框架協議書》,進一步謀劃了兩地農業現代化合作項目,共同做大做強馬鈴薯產業,努力實現南北共贏。

責任編輯:彭佳麗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