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真情時刻
搜 索
2016龍江最牛群主評選部分百強入圍者:代金生
2016-06-28 21:25:28 來源:東北網  作者:徐明輝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畫出網上網下同心圓 凝聚群裡群外向心力 

代金生:“掌舵”校友全球群

  代金生是500人“哈軍工哈船院哈工程全球群”校友群主。他寸頭方臉、目光炯炯、身材魁梧,顯得比天命之年的實際年齡青春許多。是愛騎行、愛釣魚、愛健身的生活習慣“減齡”,還是因操持著這個盛滿青春記憶的校友群而面自粹潤?或兼而有之吧。

  代金生是學電子工程出身,自我評價是“對黃河以北的中國光纖通訊事業作出一定貢獻的哈爾濱民營企業家”。代金生更喜歡“公民小代”的標簽,“公民小代”熱衷公益事業,他建校友群的初衷也透露出“60後”的理想主義情懷:為校友間溝通搭建橋梁,也為這些知識層次較高的人群打造一個融會社會共識的平臺——對國家的未來抱有理性的支持。

  相逢的人會再相逢

  哈爾濱人乃至黑龍江人都對“哈軍工”有或深或淺的了解和敬意。“哈軍工”退出了軍隊系列之後,名字被歷史塵封,擁有青甍黛瓦、飛檐翹角獨特教學樓的大院也兩易其名先後為哈船院和哈工程。雖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可從這裡走出的學子是一脈相承的校友。“哈軍工哈船院哈工程全球群”裡有年過七旬的哈軍工校友,也有在校的“小鮮肉”,年齡跨度一甲子,彼此視為一家人。去年年初,建群三天500席位就全部佔滿,群外還排著數千名“等位”的校友,可見該群的吸引力。

  不論哈船院,還是哈工程,院系班號仍沿襲“哈軍工”時期類似部隊番號的代號,譬如,00-111,就是2000年入學、一系(船舶與海洋工程)一班,凡入群的校友自覺把昵稱改成姓名+班級番號+城市,生疏感頓時全無。

  24小時不打烊也是這個群的顯著特征,幾十名身在異國的校友,把群昇格為全球的性質,國際范兒十足。白天討論的話題到了後半夜,身在歐美的同學們開始“接龍”了。在這個“全球群”裡有歐洲群秘、美洲群秘、大洋洲群秘、東南亞群秘,分管各地校友聯絡。新西蘭的校友說:“在這個群裡可以眺望祖國,回憶青春,感受校友的溫暖和友愛。”

  校友間無形的情感溝通帶來了一些實打實的產學研轉化,這是讓群主代金生感到意外和驚喜的。南方的校友剛在群裡發布一個高科技項目,北京的校友就有意對接,兩個在校期間沒有任何交集的校友“私聊”後成了合作伙伴。這樣的“喜相逢”故事在群裡不勝枚舉。

  除此之外,捐助患重病校友、提攜在校學生創業、助力學校發展建設,群主代金生的公益心在校友群呈現“乘數效應”。

  “微”風傳遞正能量

  代金生之所以當得了這“一個加強營”的“營長”,不僅緣於他對母校的熱愛,還緣於大學時代在學生工作中鍛煉的纔乾。1985年~1988年間,他擔任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電子工程系學生會主席、校學生總會主席,展示出非凡的組織能力,把當時該校的學生社團工作開展得風生水起,曾以學生會而非校方的名義請來省領導為“首屆大學生英語周”助陣。代金生還出任黑龍江省學聯執行主席。如今,昔日學生會五大部長都是各界成功人士,但是他們不論是董事長還是總裁,在“哈軍工哈船院哈工程全球群”裡繼續履行“部長”之責,依然服從“主席”的調遣。

  一名校友評價校友群群主:學長能集思廣益,不帶主觀傾向,讓大家各抒己見,使群成為校友們樂於駐留的地方,充滿了自由快樂的群風。快樂的群風源自代金生對校友群“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管理原則。校友發商品廣告,准!發征婚啟事,不僅允許,群主還熱心攛掇。群友們百般調侃他,他非但不怒還頻頻發紅包。但是若出現不和諧的言論,群主就發“瞪眼”等表情圖,或用正能量的帖子進行衝刷和矯正,代金生說:原則性問題我絕對“冷處理”而不是“和稀泥”。

  地處內陸的哈工程大學,是我國“三海一核”(船舶工業、海軍裝備、海洋開發、核能應用)人纔的搖籃。在“蛟龍號”上,在“遼寧艦”上,在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將軍領隊的隊伍裡,都有該校校友的身影。今年年初,當校友文經放把藍色的校旗帶到南極長城站發回照片時,校友群裡一派歡騰、喜悅和自豪。而當出現南海問題時,校友們都會徹夜開“臥談會”,捍衛海洋領土的決心溢於言表。群主代金生以“淡定且堅定”的態度,調整群聊的方向和節奏。

  代金生認為,群風就是社會風氣的投射。把愛國、敬業、助人、和諧的微信群風無限復制擴大,必然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

  不做“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代金生認為融入血液的愛國主義情懷是工人家庭熏陶使然。翻看他的微信可見,慶祝哈爾濱解放70周年的紀念活動他傾情參加;“五一”環太陽島長跑,他陪健將級的妻子同去;一集不漏地看《東北抗日聯軍》電視劇後,又去東北烈士紀念館看史料加深印象;去年一年他從省圖借閱百本文史哲方面的圖書……“從來都不淡漠”的青春熱情依然如故。

  代金生業餘時間的很大一塊都用在校友群的管理上,有時早上還在群裡放“嗒滴滴嗒”起床號的音頻,那是這所大學六十多年一貫以之的鈴聲,也許這個細節能為校友開啟積極向上的一天。他說:“青年時代我擔當學生會主席秉持不為官不為利只為同學的宗旨,如今我當500人校友群群主依然是不為名不為利只為同學。”

  作為校友群的群主自然少不了迎來送往,許多從未謀面的校友慕名來哈爾濱找他,他從不嫌麻煩,他笑呵呵地說,“朋友圈”越來越大,真好!妻子和他是大學同學,自然理解並支持丈夫的這份“工作”。

  以知促行,行動還要從線上到線下。當上“哈軍工哈船院哈工程全球群”的群主之後,代金生在海內外校友中聲名遠播,去年年末他受邀參加哈爾濱工程大學四川校友會交流活動。在“創業成長與分享”環節,校友為校友的技術創新項目出謀劃策;籌建“哈工程全球校友資源平臺”,大家集思廣益;還提出“發揚母校傳統,堅守各自的領域做精做深”的倡議。更為精彩的是,一位從深圳來黑龍江搞有機農業的校友,不辭辛苦將有機大米空運入川,不僅使四川校友對母校的回憶從舌尖延伸至心頭,更讓四川校友為黑龍江的綠色食品當義務推銷員。

  事業有成的代金生本可馬放南山悠哉游哉享受生活,可是他卻選擇了為500名校友“看家護院”的苦差事,四處奔波,樂此不疲。他說:“在服務他人的過程中,我纔真正感覺到自身價值的存在。精致的利己主義者?我還真不屑!”

【專題】2016龍江最牛群主評選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