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真情時刻
搜 索
社區裡的『王幫辦』 老黨員王德財:不平凡的耄耋之年
2016-06-30 22:55:47 來源:東北網  作者:王春穎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6月30日訊(記者 王春穎)在雞東縣前進社區,有個“名人”,他叫王德財,是一名85歲的老人。2007年初,王德財開始擔任雞東縣前進社區離退休黨支部書記,九年來,他離休不離崗,時刻以一名基層黨組織帶頭人和共產黨員的標准嚴格要求自己,在耄耋之年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跡。

  

  老黨員王德纔。

  

  王德財為社區居民服務。

  這些“不平凡”的事,在王德財看來“平凡至極”,他說:“作為一名黨員、抗聯老兵,對黨、祖國和人民的熱愛矢志不渝,退休不等於脫黨,人老了思想不能老,哪裡有需要,我就要出現在哪裡,我要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奮斗到生命最後一刻。”2010年,他被省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好鄰居獎”;2011年,他被縣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12年,他被省委授予“省級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2013年,中共雞西市委組織部、雞西市黨群義工聯合會掛牌成立了“共產黨員為民志願服務王德財工作室”。

  老而為民在服務上有一種“實勁”

  王德財在社區承擔了物業管理的重擔,熱心幫扶困難居民,深情關愛學生成長。轄區內糧食小區、世紀村小區有住宅樓10棟、650戶居民,物業公司棄管,致使樓頂漏雨、停水斷電。垃圾成堆。他組織有威望的老黨員,一個樓一個樓開會,一家一家做思想工作,牽頭成立了業主自治管理委員會,在保證服務質量的同時,將物業費下調了30%。他多方籌集資金80餘萬元,更換了樓頂彩鋼瓦,為在春節前解決供水供電問題,他連夜到親屬家借了2萬元先行墊付施工費,確保按時開工。現在,小區乾淨整潔,供水充足,治安良好。

  為從根本上解決社區內17名傷殘人士的生活來源問題,他到民政局、社保局、殘聯等處尋求幫助,募集啟動資金9萬元,並租借廠房、設備,聯系原材料,成立了福利廠。為幫助轄區內貧困居民脫貧,他用自己的工資購買雞雛送到貧困居民家中,並幫助他們提供技術、服務、飼料,三個月後,6戶貧困居民將長成的肉雞出售,獲得的純利潤都在1萬元以上。在社區他還有個“王幫辦”的稱號,他的手機是廣大群眾的“服務熱線”,響個不停,即便是在吃飯,只要群眾有需求,他會馬上放下碗筷,出門解決問題。今年春節剛過的一個傍晚,他的電話響起,一個小區因為商戶私改管道造成供熱管道破裂,供熱公司將閥門關閉,導致3棟樓近190戶居民家中室內溫度不足10度,他不顧天冷路滑,在物業、供熱公司和商戶之間往返數次溝通協調,終於在第二天一早就開始維修,下午就恢復了供熱。

  轄區內有7處農村學生寄宿點,他會同關工委、教育、衛生、消防等部門,將其納入監管范圍,組織黨員義工對問題學生進行學習指導、心理疏導,對寄宿生進行全面登記,規范了房間設置、床位擺放和逃生通道、食品衛生等標准,每月檢查兩次,改善了這些學生的學習環境。為幫助學生戒除網癮,他成立了由5名老黨員組成的義務監督隊,每天深入網吧進行監督,使轄區內9戶網吧中的8戶退出了這一行業。這一期間,他幾次受到恐嚇,都沒有停下來,他說:“共產黨員就要有正氣,有利於群眾的事就應該理直氣壯地堅持。”成立“義務巡邏隊”。2015年4月,社區內發生多起盜竊事件,為了維護好群眾利益不再受到侵害,他組織3名退伍老軍人,成立了“義務巡邏隊”,每天都在小區內不定時的巡邏檢查,協助公安機關排查社區外來人口700餘人次,為公安機關及時破案提供了詳實、准確信息。


 

  老而好思在學習上有一種“韌勁”

  王德財特別注重提高自身素質,多年來,他始終堅持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每天堅持讀書、看報、看新聞聯播,記錄了30餘萬字學習筆記,撰寫多篇心得體會。憑著這股學習的“韌勁”,他准確把握政策,並緊密聯系實際貫徹到工作中,一些年輕的黨務工作者經常向他請教,幾年來手把手帶出了黨總支、支部黨務工作者20餘名。不僅如此,他還致力帶動黨員學習,他精心選購了黨建書籍,通過集中講解、座談、小測試等辦法,每月組織黨員學習,每年至少要給支部黨員上1次專題黨課,“講黨性、重品行、做表率” “做一名合格的老黨員”等黨課報告,深受黨員歡迎。實行“支委包保制度”,幾年來共結成支委聯系年老體弱黨員幫扶對子21個,將200餘份學習材料送到黨員家中,學習逐漸成為離退休黨支部的一種風氣。

  此外,他還積極參與黨史教育,和幾名老黨員一起,義務管理東山烈士陵園,並栽植護陵林木8000餘株,使之進入省級黨史教育基地行列。每年清明節、“五·四”青年節,為轄區的在校師生、公安邊防派出所的官兵講解黨的歷史,講述親身經歷的戰斗故事及雞東縣革命史,用一堂又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感染著每一個人。幾年來,共義務宣講70場次,受教人數達5700餘人次。

  老而善鑽在黨建上有一種“闖勁”

  多年來,王德財主張用組織陣地吸引黨員、用組織覆蓋吸引黨員、用豐富活動吸引黨員。離退休黨支部建立之初,他慧眼識纔,配強支委等骨乾力量。為了充實黨建活動經費,他找縣裡領導及有關單位籌集10萬餘元,制定了經費使用公示制度,所有賬目定期公開,筆筆有宗,堅持籌錢的不碰錢,花錢的不管錢,贏得了各方信任。他積極協調社區黨總支,爭取到30平米的辦公場所,讓支部有了“根據地”,使支部從最初的5人發展到現在的112人,長期在社區活動的老黨員達89名。

  前進社區轄區內直管協管黨員數量多、駐地分散,他提出單獨建、聯合建的辦法,分區域、分行業組建了物業管理、離休、老年協會、女子、樓宇等8個黨小組,由退休黨員乾部擔任小組長,發揮好政策宣傳員、文明倡導員、糾紛調解員“三大員”作用,在社區辦公室和樓道顯著位置設立黨務公開板、版報,張貼文明公約,延伸了黨建觸角。黨小組組建以來,開展入戶調查等活動260餘次,協調解決鄰裡糾紛170餘次,化解住戶與門市商戶、物業之間矛盾120餘次。

  每年“五·一”,他組織黨員郊游,黨員在一起談想法、談體會、談未來;在“七·一”組織黨員面向黨旗重新宣誓,在思想上凝聚合力;在“十·一”組織唱紅歌、頌紅詩、扭秧歌等活動,活躍了黨員文化生活;每年春節期間,他和社區乾部一起到困難的老黨員家慰問,給他們送去黨的溫暖。外社區的黨員都積極要求參加他組織的活動,在他的帶領下,前進社區離退休黨支部成了老黨員一個溫暖的“家”。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王輝

【專題】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