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
7月1日訊 6月29日,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組織紀念建黨95周年理論研討會。專家學者以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為主題,圍繞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特別是東北地區、黑龍江省人民革命、建設、改革和黨自身建設發展的光輝歷程、輝煌成就和寶貴經驗,展開研討交流。深刻闡明黨的光榮歷史和豐功偉績,闡明黨的領導地位和核心作用的歷史必然性,闡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改革開放的偉大勝利,進一步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現將部分發言編選如下,與讀者分享。嚴明黨規黨紀是根本保證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王春娥
自中國共產黨誕生以來,95年的歷程,是嚴明黨規黨紀建設不斷走向成熟,保證黨的事業健康發展的過程。
嚴明黨規黨紀為革命戰爭勝利奠定基礎。
中國共產黨從誕生的第一天起,就是一個高度重視紀律建設的黨。在艱難困苦的革命戰爭年代,黨的一大在白色恐怖下召開,並因受到租界當局的乾擾不得不轉移至嘉興南湖的紅船,纔得以將會議開完。如何保守黨的秘密,是黨的一大至關重要的紀律內容,正是這項紀律減少了以後以鮮血和生命為代價的付出。1922年黨的二大通過的黨章專列出“紀律”一章。以後在黨的歷次代表大會通過的章程中,都有關於黨的紀律的要求和內容,並在實踐中得到嚴格執行。在井岡山斗爭時期,正因為我們黨能夠嚴格執行黨的鐵的紀律,纔能夠以弱小的紅軍數量戰勝數倍於己的強大敵人。1927年10月下旬,有些戰士因行軍飢餓,挖了老百姓的紅薯吃,毛澤東發現後,隨即從衣袋裡摸出一塊銀元,叫人找了個木牌,親自在木牌上寫上:“我們是工農革命軍,路過此地,因飢扒了您地裡的紅薯,現留下銀元一塊。”寫畢,將木牌插在地裡,銀元放在牌下,這深深教育著戰士們。之後提出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等黨規黨紀。正是因為能夠嚴明執行黨規黨紀,纔為我們黨帶領人民群眾推翻“三座大山”提供了強大的保證力量。1949年6月,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中,總結概括28年革命斗爭戰勝敵人的三件武器時,就把“紀律武器”放在最前面。
嚴明黨規黨紀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有力保障。建國前夕,黨中央加強了紀律建設的一系列重要決策和措施,不僅為奪取全國政權提供了有力的保證,而且為建國後的大規模經濟建設創造了必要的前提。新中國成立以後,黨一如既往地嚴明執行黨的紀律,在極其復雜的環境中進行大規模建設,克服了重重困難,有步驟地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迅速恢復了國民經濟,開展了有計劃的經濟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1956年黨的八大總結執政以來黨的建設經驗時指出,作為領導社會主義建設的執政的中國共產黨,已把黨的紀律與領導國家和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緊緊聯系在一起,已把黨的紀律作為黨領導的社會主義事業勝利的重要保證。
嚴明黨規黨紀是改革開放的保障力量。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全黨工作重心的轉移,但黨中央仍然高度重視並執行黨規黨紀。在改革開放的巨大歷史變革時期,新情況和新問題層出不窮,政策法規又不甚完善,我們黨正是依靠嚴明的黨規黨紀,經受住了新舊體制交替、利益大調整帶來的各種挑戰和考驗,統一了全黨的思想認識和行動,增強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在黨帶領國家和人民從封閉走向開放中,西方腐朽思想隨之侵入,正是嚴明的黨規黨紀這一有力武器,約束著黨員的負面行為,增強了黨員的抵抗力,贏得了更加復雜尖銳的腐蝕與反腐蝕的斗爭,有效遏制了不正之風,純潔了黨的隊伍,保持了黨的先進性,推動改革開放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勝利前進。
嚴明黨規黨紀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保駕護航。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站在新的歷史高度,以全局視野和戰略眼光,總結經驗、立足實際、針對中國難題,提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並且開創了黨的紀律建設新局面,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保駕護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經進入決戰階段,世情國情黨情繼續發生深刻變化,黨面臨的“四大考驗”和“四大危險”長期存在,面臨的形勢越來越復雜,肩負的任務越來越艱巨。實踐證明,以嚴明的黨規黨紀作保證,能夠保持全黨的團結統一,強化黨的領導力、執行力,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引領全黨全國人民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部署,改革的深度、力度、難度前所未有。要突破全面深化改革道路中的羈絆,必須依靠嚴明黨規黨紀保駕護航、攻堅克難,促使黨員乾部牢固樹立大局意識和規矩意識,始終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步調一致地推動各項改革工作。嚴明黨規黨紀是全面從嚴治黨之本。只有揚起嚴明黨規黨紀的利劍,纔能有效維護黨的團結、鞏固黨的權威、樹立黨的形象、增強黨的人民認同。以嚴明的黨規黨紀作保障,必將推動“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取得偉大的勝利。
從黨章歷程看我黨發展壯大的光輝足跡
黑龍江省社科院政治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陳靜
中國共產黨已經走過了95年的非凡歷程,制定通過了18部黨章。《中國共產黨章程》逐步完善的過程,記錄了中國共產黨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的歷史足跡,體現了中國共產黨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發展壯大的重要見證。認真學習黨章,既是紮實推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對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最好的紀念。
一、黨章的完善過程體現了中國共產黨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則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政黨。黨章就是黨的根本大法,是全黨必須遵循的總規矩。但這個根本大法的制定不是一勞永逸的,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和我們黨認識的提昇不斷得以完善。中國共產黨成立伊始就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確立為自己的指導思想,並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理論武器,從而使中國革命有了嶄新的指導思想、奮斗目標和煥然一新的精神面貌。由於中國的特殊國情,加上建黨之初中國共產黨自身理論水平等方面的不足,在此後的革命和建設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多次出現過“左”和右的嚴重錯誤。殘酷的現實與沈痛的教訓讓中國共產黨人認識到,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沒有現成的理論答案,惟一的出路就在於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與中國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尋找解決中國問題的新答案。七大是共產國際解散後我們黨按照自己意願制定的黨章,它明確規定了全黨必須遵循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思想原則,開啟了獨立自主地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考慮黨建問題的新局面。十五大第一次將鄧小平理論寫入黨章。十八大黨章強調科學發展觀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可以說黨章的歷次修改,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應用越來越科學,對中國國情的把握越來越到位,“結合”工作越來越有成效。
二、黨章的完善過程體現了中國共產黨是主動推動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的政黨。黨章的修改是以黨的思想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的積累為前提條件的,並在此基礎上不斷進行理論創新與制度創新。回顧歷次黨章的修改,毫無例外中國共產黨都把一些關於黨的建設的新思想、新觀念適時地補充進來。這些新思想、新觀念或對以前未明晰的問題進一步回答,或澄清一些模糊的認識,或拋棄一些陳舊的內容,或對某個問題進行重新表述。這種揚棄往往使黨章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在形式上都變得更為科學、合理,並且總體上推動黨的事業的發展。七大黨章首次增寫了總綱部分,這是我們黨的一個創造,是注重從思想上建黨的充分體現,使黨章具備了完備的形態。同時七大黨章第一次確立毛澤東思想是黨的指導思想,這表明在長期斗爭中逐漸成熟起來的中國共產黨,對中國革命的規律和黨的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的水平,理論創新達到新高度。八大黨章是我們黨執政後的第一部黨章,第一次提出全面開展社會主義建設的任務。從1978年至今,我黨召開了從十二大到十八大共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每次代表大會,我們黨都根據世情、國情和黨情的發展變化,通過對黨章的修訂、補充或豐富,把黨所獲得的實踐成果和理論創新及時地記錄下來,統一全黨的思想。回顧黨章的修改過程,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國共產黨進行理論創新和制度創新的探索足跡。
三、黨章的完善過程體現了中國共產黨是思想上組織上不斷走向成熟的政黨。黨章是黨的理論、政治、思想和組織狀況的集中反映。黨章的修改過程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已經從一個思想幼稚組織孱弱的小黨,成長為一個理論成熟組織嚴密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黨的一大沒有來得及制定黨章,雖然在其綱領中實際包含黨章的內容,但這也說明中國共產黨對於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怎麼樣建設黨並沒有任何實際經驗。黨的二大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部比較完整的黨章,不僅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建黨工作的完成,而且標志著我們黨從此有了自己的最高行為規范。五大黨章第一次明確提出“黨的組織原則為民主集中制”。六大黨章第一次明確規定了堅持民主集中制的三項根本原則,這對於健全完善黨的民主集中制具有重大意義。六大黨章規定中國共產黨為共產國際的一部分,中國共產黨必須無條件服從共產國際的決議,這表明了中國共產黨早期的幼稚思想和面對復雜的革命形勢時的困惑和不適應。七大黨章針對黨內農民佔大多數的現實,提出從思想上建黨的任務。八大黨章作為黨執政後的第一部黨章,難能可貴地強調要加強執政黨建設,突出強調了黨內民主和集體領導問題。九大黨章、十大黨章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全局性錯誤的情況下制定的,不可避免的帶著錯誤烙印。但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共產黨迅速撥亂反正,在十二大黨章中第一次全面而正確地回答了新時期執政黨建設的目標、途徑和方法等基本問題。十八大黨章更是緊緊抓住新時期新階段黨所面臨的突出問題,充實了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創新和實踐發展的重大成果,體現了伴隨著執政經驗的積累,中國共產黨更加從容、更加成熟。
黨領導東北抗戰勝利的歷史啟示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車霽虹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武裝同日本侵略者展開了長達14年的艱苦卓絕的英勇斗爭,直到取得最後勝利。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回顧中國共產黨走過的光榮而又艱苦的歷史進程,緬懷國家民族危亡之際,中國共產黨為取得抗戰勝利創造出不朽的光輝業績,我們倍加珍惜今天和平和諧的生活環境。在今天的國際和國內新形勢下,中國共產黨領導東北抗戰取得勝利給我們帶來很多的歷史啟示。
啟示一:共產主義理想和民族解放信念讓東北黨組織迅速發展壯大。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東北地區緊鄰俄國,因有中東鐵路的緣故,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比國內其它各地還要早。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後,中共中央十分重視在東北建立黨組織,先後派遣多人到東北傳播馬克思主義。1923年10月,成立中共在東北地區的第一個黨組織——中共哈爾濱組,它是中國共產黨在東北土地上的第一火種。星星之火,到中共“三大”以後,東北地區的黨團組織迅速發展,黨團員有500餘名。九一八事變後,中共滿洲省委很快派出黨員投身到武裝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義勇軍中。東北義勇軍失敗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反日游擊隊、東北人民革命軍、東北抗日聯軍迅速發展壯大。中共南滿、吉東、北滿省委領導東北地方黨組織在東北這塊土壤上深深地紮根、開花結果。今天,在東北、黑龍江這塊土地上,黨的組織和黨員領導乾部發展壯大,其數量已是抗戰時期的N數倍,充分發揮黨組織和黨員的帶頭作用是黨的事業興旺強盛的保證,是加快東北全面振興的保證。
啟示二:沒有共產黨領導就沒有東北抗戰和全民族抗戰的勝利。國家危難之際,中國共產黨獨自承擔起領導東北抗戰的責任。中共中央和中共滿洲省委不但及時發表宣言和決議,動員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而且主張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共同抗擊日本帝國主義。東北抗日聯軍在長期的艱苦卓絕的斗爭中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使東北抗日武裝堅持到抗戰勝利曙光的到來。中國共產黨不僅領導了東北抗日游擊戰爭,而且在全民族抗戰中建立了最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打擊日本侵略的斗爭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全國人民在共產黨抗日政策的號召下,團結起來,共同御侮,最終取得了全民族抗戰的勝利。今天,我們在進行經濟建設、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的同時,深刻感受到民族團結、祖國統一是抵御外來侵略和國家興旺發達的重要前提。我們只有團結在黨中央的周圍,全力推動經濟社會取得新發展,不畏艱苦,不懼挑戰,解決深化體制改革中遇到的各種困難,纔能朝著我們確定的發展目標奮勇前進,取得經濟建設發展的新勝利。
啟示三:改革開放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抗日戰爭的歷史告訴我們,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想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其根本出路在於發展本國經濟,不斷增強綜合國力,只有富國強民,纔能有效地防止戰爭,不讓歷史悲劇重演。中國共產黨自成立後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95年來她不斷完善和修正自己,走適合中國自己的道路。由此讓我們堅信,今天深化經濟改革、推進“四個全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至關重要。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雖然是主流,但是,局部衝突和戰爭的根源霸權主義依然存在。在這樣的國際國內形勢下,我們必須堅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紮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為推動東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
回顧新中國的誕生——得人心者得天下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魏國忠
1949年解放戰爭的勝利迎來了新中國的誕生。回顧那場戰爭開始時,敵強我弱,形勢極其嚴峻,然而僅僅三年時間就取得了勝利。其原因就是我黨順應了億萬群眾的要求並把握住了時代的脈搏,既適時做出了奪取東北的戰略決定,又實踐了新民主主義的綱領而贏得了全國的民心。
1945年抗日戰爭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使中國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開始擺脫任人宰割和欺凌的困境,並成為聯合國的“五常”之一而大大提高了國際地位;但同年2月美、英、蘇三國雅爾塔會議又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利益和領土完整,使我國陷入了二戰後美、蘇爭霸的漩渦並面臨著兩個中國命運即民主與獨裁命運的決戰。毛澤東同志早在1945年春的七大上就提出了戰後奪取東北的戰略任務,故抗日戰爭剛一勝利,中共中央就在9月14日決定成立東北局並確定了“向北發展”的方針,將十萬多部隊和兩萬乾部陸續派往東北。而國民黨的方針則是“集中全力,先接收關內,再接受關外”。於是,我黨領導的部隊就先於國民黨軍隊進入東北並逐漸控制了蘇軍所佔領的大中城市和鐵路交通乾線以外的廣大城鄉地帶,成功地取得了戰略上的先機而邁出了走向勝利的關鍵一步。但在美國支持下的國民黨迅速運送精銳部隊搶佔東北,佔領了今遼、吉兩省的絕大部分並繼續北進,憑借其軍事上的優勢在四平之戰中打敗了我軍;不過,其戰線的拉長和兵力分散,已沒有足夠的機動兵力繼續發動戰略進攻,加之內戰不得人心和美、蘇的掣肘和“調停”,雙方間乃實行停火,即在同年的下半年形成隔第二松花江南北對峙的局面,形勢依然是敵強我弱。我黨充分利用了停戰時間穩住了陣腳,整頓了內部,發動群眾肅清敵偽和消滅土匪,並建成了北滿根據地,軍隊也得到壯大,於是發動攻勢“三下江南”,“四保臨江”並逐漸將敵軍分割包圍在沈陽、錦州、長春等幾個戰略據點,並終於在1948年冬發動遼沈戰役而解放了東北全境,為縮短全國解放戰爭進程和新中國的誕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形勢的巨變而轉危為安了呢?當初人們對我黨和軍隊並不看好,又普遍存在盲目正統觀念而看好“國軍”。然而,一方面由於“想中央,盼中央”的結果是“中央來了更遭殃”,來接收的國民黨大員只知道利用權力“五子登科”即佔位子、撈票子、弄金子、搶房子、玩女子,毫不關心民眾的死活而傷透了人心,故當蘇軍撤離時他們也不得不灰溜溜逃離;另一方面,當初並不被看好的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卻以官兵平等的全新形象和為老百姓辦事的實際表現,讓人們迅速改變了認識,盲目的觀念一去不返;尤其重要的是,我黨所實施的新民主主義綱領和政策,獲得了人民群眾真心實意的擁戴和支持,即得到了人心也就逐漸地得到了天下!
原來早在長征路上,中國共產黨人即已開始反思此前失敗的經驗教訓,並恢復了毛澤東同志的軍事領導地位;到陝北後有了更多時間進行反思總結,特別是民族統一戰線建立後所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又讓他們進一步地思索把國外傳來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同中國的實際真正結合起來,開始走自己的路。而1939年與1940年之交所提出的新民主主義理論和綱領,無疑就是走自己的路的重要標志和結晶體,後來又在根據地和解放區的實踐中,逐漸明確其為政治上實行民主的“三三制”和經濟方面的減租減息(勞資兩利)的方針,從而最大限度地滿足和代表了各階級和各階層人民的利益和要求,也讓廣大群眾由衷地感受到了我黨的體貼和溫暖而對未來充滿了美好的憧憬和希望,因而越來越得到他們真心實意的擁戴和支持。不言而喻,這一切為以往的馬列著作和共產國際的文件中所未有,完全是我黨實事求是,解放思想,開始獨立自主走自己路的結果!也正是中國共產黨人走向成熟和步步走向勝利的起點。因之,在紀念我黨誕生95周年的日子裡,重新審視和回顧這一切依然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信仰力量推動我黨走向強大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陳曉輝
在我們黨的歷史中,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為了追求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犧牲,靠的就是一種信仰。1921年7月23日,12位平均年齡20多歲的年輕人,憑著對共產主義的信仰,聚集到一起組建了中國共產黨。從此,這一崇高的信仰在不同的時期表現為不同的精神,推動著中國共產黨由弱小轉向強大。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的信仰力量得到彰顯。1927年到1930年,中國共產黨人在敵人的嚴密封鎖下,克服重重困難,建立了中共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走出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勝利之路。1934年到1936年,中國共產黨人面對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至到達陝北吳起鎮時僅存8000人的危難局勢,仍革命信念不改,成就了人類歷史上罕見的不畏犧牲的遠征,保存和鍛煉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骨乾,傳播了革命理想。1935年到1948年,依靠延安精神的支橕,中國共產黨人粉碎日軍的經濟封鎖和軍事圍攻,解決根據地的軍需民用;同時,也正是在這種精神的感召下,延安纔成了中國革命的大本營、全國人民抗戰的指揮中心。1948年到1949年,中國共產黨人正視從農村到城市的轉變、從革命戰爭到和平建設的轉變、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順利地接受巨大轉變帶來的挑戰。依靠著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仰,中國共產黨人經過28年艱苦卓絕的斗爭,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開創了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新紀元。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信仰的力量使中國屹立於世界的東方。面對嚴峻的國際形勢,在當時國家經濟、技術基礎薄弱和工作條件十分艱苦的情況下,中國共產黨人自力更生,發奮圖強,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用較少的投入和較短的時間,突破了原子彈、導彈和人造地球衛星等尖端技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上世紀60年代,憑著大慶精神的支橕,中國共產黨人克服無經驗、無技術、設備落後等重重不利條件,僅用三年的時間就甩掉了貧油的帽子,創造了世界石油開發史上的奇跡,為中國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樣,在上個世紀60年代,僅靠一錘,一鏟,兩只手,歷時近十年,中國共產黨人修成了全長1500公裡的紅旗渠,促進了中國水利事業的發展。憑著對共產主義的堅貞信仰,經過30年的努力拼搏,中國共產黨人在中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使古老的中國以嶄新的姿態屹立於東方。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更需要信仰的支橕。改革是一場深刻革命,沒有一點闖的精神、冒的勇氣,就不可能成功。2005年10月,我國自主研制的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這一成功標志著我國在發展載人航天技術、進行有人參與的空間試驗活動方面取得了又一個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勝利,是中國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偉大壯舉,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的又一驕人成就。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發生後,中國共產黨人與全國人民頑強拼搏,度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贏得世人的稱贊。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事業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仍在推進,此時此刻,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需要信仰的支橕,更需要增厚信仰的土壤。然而,有部分中國共產黨人政治信仰動搖、理想信念模糊,宗旨意識淡薄、漠視人民利益,迷戀宗教、崇拜迷信,腐化變質、違法犯罪。如此現狀迫切需要信仰建黨與制度治黨同時發力同向發力,這將是一個蘊藏磅礡力量的“發動機”,必然推動中國這艘巨輪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