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搜 索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優秀共產黨員風采錄
2016-07-01 09:47:14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為群眾提供優質服務坐標

  記哈爾濱市道裡區撫順街道撫順社區黨委書記、主任郝麗影

  哈爾濱市道裡區第一個“中心社區”撫順社區建成以來,各項工作始終走在省市區前列,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依靠的是社區黨委團結黨員群眾紮實有效努力工作,凝結的是社區帶頭人、黨委書記郝麗影的心血和汗水。幾年來,郝麗影一直堅守著為居民群眾提供優質服務的坐標,以釘子精神奮戰在服務群眾最前沿,以共產黨員的正能量走在服務第一線,贏得了轄區居民群眾的信任和愛戴。

  社區工作沒有轟轟烈烈的壯舉,有的只是柴米油鹽和生活裡的磕磕碰碰。但對於郝麗影來講,即使雞毛蒜皮的小事,也是大事,要抓住問題的關鍵,用微笑和熱情感染當事雙方的情緒,纔能化解矛盾。自從郝麗影擔任撫順社區黨委書記以來,化解矛盾糾紛72起,沒有“回頭客”,只有居民豎起的大拇指。

  在社區矛盾糾紛中,居民與物業的矛盾最難解決。郝麗影卻用她特有的方式,一次次融化堅冰,讓居民、物業雙方都滿意。撫順街373號2單元,頂樓住戶長年吃水困難。居民找到了社區,恰好由郝麗影接待。為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她先後5次到物業公司協調。物業公司負責人最後說:“真服了你這股勁兒!”最終問題得到圓滿解決。

  為了讓歷史遺留的民生疑難問題得到徹底解決,郝麗影制定了民生難題銷號制和反饋制,建立臺賬和民情回音壁,梳理匯總疑難問題,一件件分析,一件件銷號。截至目前,80%的民生難題得到圓滿解決,通過民情回音壁反饋的問題,群眾評議滿意度達100%。

  陪伴老人度過最艱難時期

  記齊齊哈爾市建華區誠信失能老人護理院院長易連軍

  “一名失能老人,足以壓垮一個家庭”。對於有著39年臨床護理經驗的易連軍來說,對這句話的理解有著比常人更為深切的感受。61歲的易連軍原是齊齊哈爾附屬三院的一名急救中心手術室主管護師,現在的身份是齊齊哈爾市建華區誠信失能老人護理院院長。

  易連軍的護理院專門收治平均年齡在75歲的臥床癱瘓老人。有人問:是什麼讓你想起辦這樣一個特殊的護理院呢?易連軍回答說是因為自己的母親。2003年,易連軍把癱瘓在床的老母親從秦皇島接到身邊,還僱了一位保姆照顧,沒想到,卻伺候出了一身褥瘡。她輾轉反側了好幾夜,想出了一個兩全之策。“開個托老所!”易連軍的生活也因此變得更加繁忙,很多時候都是“咬牙挺過去的”。越來越多的家屬慕名而來,請她收下自家的失能老人。

  “老人在這兒,我就得負責。”這份緣於生命的信任和托付,有時能超越親情。平時,易連軍叫他們“老爹”“老媽”,老人們則親切地稱易連軍為“自己的大姑娘”,對她的依賴甚至超過自己的家人。

  2011年,建華區委區政府出資640萬元給護理院籌措了一棟三層小樓,由最初的60平方米、8張床發展到今天的940平方米、100張床。搬家那天,正巧小孫子出生,易連軍狠了狠心,一直守在老人身邊。

  “誰都有老的那天。”易連軍常常喟嘆,“老人辛苦一輩子,卻失去了自理能力,這就夠不幸的了;現在又無處可去,我們能做的就是陪伴他們度過人生這段最艱難的時期。”

  甘當默默無聞的鋪路石

  記海林市公路管理站石河道班班長劉樹寶

  林海濤聲,傳頌著養路工人無私奉獻的激情,雪原足跡,記載著養路工人平凡朴實的業績。作為養路工人中的傑出代表,海林市公路管理站石河道班班長劉樹寶以甘當“鋪路石”的堅定信念,以對黨和群眾的無比忠誠,以“道班為家,養路為業”的朴素情懷,在養路工這個普通崗位上創造出了非凡的業績。

  “無論走到哪裡,黨員都要時刻擔當”,這句話劉樹寶記憶猶新,這是自己入黨那天老班長的教導,他更是用18年的堅守來詮釋。養路是一項艱苦、重復,平凡而單調的工作,自從走進石河道班成為一名養路工起,劉樹寶就憑著一把鐵鍬、一把掃帚,開始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修橋補路生涯。每天他總是第一個來到道班,最後一個離開,無論晴天雨天或是節假日,都會在路上看到他的身影,修補路面、疏浚涵洞、平整路肩,一絲不苟地忙碌著。短短幾年,他管養的路段就成了“黨員樣板路段”,他也從一名普通養路工成長為優秀的道班班長,連續多年被評為交通系統模范工作者。

  面對破舊的石河道班,在維修資金一時難以到位的情況下,劉樹寶想方設法節約開支,把錢用在刀刃兒上,自己帶頭領著道班內的幾名黨員動手維修道班房,修整院落,幾年時間過去了,石河道班發生了美麗的蛻變,連續多年被省、牡丹江市公路管理部門授予“黨員先鋒班組”等榮譽稱號。在劉樹寶的引領下,全市養路工人以道班為家,以他為范,逐漸凝聚起了“路石”精神。

  她的日程表裡沒有早和晚

  記佳木斯市傳染病醫院三病區主任溫雪梅

  她,總在患者最需要的時候出現,對醫療衛生事業傾注了全部熱情。她,就是溫雪梅,佳木斯市傳染病醫院三病區主任、主任醫師,連續10年被評為佳木斯市政府、市衛生局模范工作者。

  溫雪梅紮根基層醫療衛生事業,從醫20多年來,始終保持著高度的責任心、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嚴謹的工作態度,一直奮戰在醫療工作第一線。在溫雪梅的日程表裡,沒有節假日、休息日,沒有早和晚,一年365天只要是病人需要隨叫隨到。幾年前,鶴崗市23歲的產婦鄭海煥突患死亡率極高的暴發性肝衰竭,她的家人焦急萬分。溫雪梅接診後,立即針對患者病情開展緊急救治,隨時根據患者病情變化調整治療方案。鄭海煥昏迷了7個晝夜,溫雪梅一直守在病區,與病人家屬一同連續煎熬了近170個小時,終於將患者成功喚醒。病人家屬激動地說:“謝謝溫醫生,你們救的不只是她一個,更是救了我們的家!”她以一名醫者的信念,多次衝在臨床最前線,贏得了廣大患者的信賴和尊重。

  溫雪梅還帶隊開展醫療技術科研攻關,以科學嚴謹作風提高救治水平,詮釋了新時代的工匠精神。她刻苦學習研究先進醫療技術,帶出了一支素質高、業務精、能力強的醫療團隊,推動了高端醫療技術和項目在基層醫院的推廣應用。她一直從事肝病診治工作,近年來,溫雪梅帶領全科先後開展了中西醫結合療法、活血療法等特色肝病療法,取得了明顯的治療效果。

  “碩士鎮長”的為民情懷

  記蘿北縣雲山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張賀

  困難戶的房子壞了他幫著修、農民的糧食歸不了倉他幫著收、征地引發矛盾他主動勸、洪水來了他帶頭上……

  今年39歲的張賀是省委選調的優秀大學畢業生,1997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自擔任蘿北縣雲山鎮黨委副書記、政府鎮長以來,他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深入田間地頭,心系人民群眾,在他的帶領下,雲山鎮各項工作在全縣8個鄉鎮中名列前茅,他也因此被群眾親切地稱為“碩士鎮長”。

  “嚴格按照《黨章》的規定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纔不愧為中國共產黨員的稱號”,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從參加工作以來,十幾年如一日,在為民服務的第一線,踏踏實實做事,堂堂正正做人。為使農民群眾的腰包變鼓,他主動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從加強服務入手,積極與域內石墨企業溝通協調,為農村富餘勞動力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雲山鎮去年轉移勞動力1000餘人,實現打工收入1800餘萬元。他勇於開拓,帶隊招商到位資金3000餘萬元,成立了潤利玉米深加工合作社,解決了群眾賣糧難問題,積極和企業謀劃玉米油加工項目,延伸產業鏈條。他深入農戶,准確把握精准扶貧標准,帶頭落實包扶責任制,針對全鎮11戶14人未脫貧農戶,因地制宜地提出了發展養殖、打工經濟、種植業調整和落實扶貧政策等方式,主動幫助困難農戶想辦法、謀出路,使其盡早盡快脫貧。

  志在田野寫豐收

  記蘭西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王興坤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從事農業戰線工作的技術人員,蘭西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王興坤始終紮根基層,服務“三農”。近十幾年的工作中,他經常深入鄉村,從事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新藥劑的試驗、示范推廣以及農業科技培訓、技術諮詢、田間指導、病蟲害預測預報及防治、測土配方施肥等工作。2006年他被省農委選派到日本新潟縣從事水稻、蔬菜等農業生產研修,回國後,他把學到的知識用於生產實踐,為農業生產發揮了積極作用。

  2012年,蘭西縣開始推廣玉米110厘米大壟雙行種植,為讓農戶掌握此項技術,王興坤通過諮詢專家,並根據自己多年指導玉米種植經驗,從壟上、壟間行距合理設計等5個方面提出了《玉米110厘米大壟雙行栽培綜合增產技術模式》,並做成多媒體,到各鄉鎮巡回講座。那年的全省現代農業標准化觀摩現場會在蘭西召開,來自省直相關廳局、各市縣區縣長等300多人參觀了蘭西縣榆林鎮大壟雙行現場。

  多年來蘭西水稻生產一直增幅緩慢,為提昇水稻種植標准和產量。2014年,王興坤在綏化市農委、蘭西縣農委的支持下,在臨江鎮打造了30畝的水稻生產示范區,從大棚建造、擺盤、播種等方面他都親自組織,全程跟蹤。由於他精心科學管理,秋後測產,該試驗田平均畝產640公斤,比農民一般生產田530公斤增加110公斤。

  默默的耕耘、辛勤的付出,也得到了回報,王興坤先後得到省市獎勵和科技成果進步獎、豐收獎30多項。


  每年都有創新和突破

  記省地方稅務局社保費征收管理局局長、黨支部書記盧子奇

  擔任省地方稅務局社保費征收管理局局長、黨支部書記以來,盧子奇一心撲在工作上,兢兢業業,積極推進社保費征收改革,帶動全局黨員乾部積極乾事創業,在本職崗位中發揮了先鋒模范作用,把一個工作紀律散漫、工作滯後的老大難單位帶入了文明處室行列。

  盧子奇上任以來,勇於創新,大膽改革,他積極推動實現了社保費屬地化征收改革、網絡化征收、費源全面普查、稅費信息比對、稅費同征同管同查、據實征收改革等項工作,每年都有大的創新和突破。

  2010年上任伊始,盧子奇即按省局黨組的要求參與組織實施中省直單位社保費屬地化征管,制定了周密的下方工作實施方案並精心組織實施,實現了平穩交接、順暢運行;2014年,為深化和鞏固據實征收改革成果,按省政府主要領導的要求,執筆起草了《黑龍江省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征繳管理辦法》,於2015年11月4日由省政府以政府規章的形式正式發布,賦予了地稅部門比較完整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征收、管理、檢查和處罰權限,在全國地稅機關征收社保費工作上取得了首創性突破;2015年,為全面落實稅費同征同管同查的工作要求,盧子奇組織制定下發了《基本養老保險費征管質量考核制度》,研發了征管四率指標考核軟件,從9月份開始征管質量考核工作在全省全面推開。各級地稅征收機關運用四率指標考核查找征管工作中的薄弱環節,並將預警信息推送到征管終端環節,推動了稅費征管的深度融合。

  忘我工作傾情黑土

  記東北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劉元英

  在長達30多年的教學生涯中,劉元英一直辛勤耕耘,忘我工作,為國家培養輸送了大批高素質人纔。她1982年畢業於東北農學院土壤農化專業,現任東北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是全國知名的土壤與植物營養學家。劉元英幾十年如一日,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以黨員標准嚴格要求自己,在教學科研、人纔培養及成果推廣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劉元英指導的本科生極受用人單位歡迎,就業率高達100%;培養的碩士生大多考取了博士,畢業後都成為教學科研工作的骨乾。雖然教學、科研任務繁忙,她也不忘主動擔當年輕教師的導師,起到了傳、幫、帶作用,受到年輕教師的敬重和愛戴。

  在科研工作中,她治學嚴謹、一絲不苟,堅持在實驗室和學生一起做試驗,獲得第一手資料;並經常深入田間地頭、親臨生產第一線,了解農業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同時也把國內外的先進技術和自己的研究成果傳授給農民。2001年以來,她先後主持國家級項目10項、省科技廳項目7項。

  30多年來,劉元英的足跡踏遍了我省大部分農業市縣,尤其是建三江農墾分局、五常、慶安等水稻主產區。10多年來,通過40多個市縣、100多個試驗點次的結果表明,采用她的水稻施肥技術,水稻抗病、抗倒伏能力大大提高,水稻產量平均提高10%左右,每畝可增收100多元,氮肥用量減少20%。近年來,她又勇於創新,努力探索“農機農藝結合的寒地直播稻栽培技術”。經過五年的試驗研究,已形成了初步的種植規程,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認可。

  公僕情懷灑林海

  記方正林業局黨委副書記、局長王清文

  在莽莽林海中,方正林業局的各項事業蒸蒸日上,猶如一顆璀璨的新星,散發著光芒。這些成就的取得與全局乾部職工上下團結一致分不開,更與該局帶頭人王清文的科學決策分不開。

  方正林業局黨委副書記、局長王清文在任職5年多的時間裡,認真學習貫徹上級精神,提出了“生態立局、產業強局、文化興局、民生興局”發展戰略,一步一個腳印地踐行著他心中的承諾:把促進產業發展,加強林區城鎮化建設,為職工群眾謀福祉作為謀政的第一目標。

  任職之初,王清文就把生態文明建設擺上突出位置。同時,在科學經營森林,實施生態修復工程、提高林分質量上下功夫。五年來,森林蓄積淨增長549.76萬立方米,森林覆被率達到89.4%,提高了1.78個百分點。

  為破解木材停伐後“錢從哪裡來,人往哪裡去”的方向性問題,他組織班子成員多次開會討論,制定了《方正林業局產業轉型三年決戰實施方案》,確立發展森林綠色食品、生態旅游、養老服務等十大強局項目和食用菌、林下養殖、特色養殖、林下種植等四大富民產業。

  2014年方正林業局被省委確定為“2+1”管委會改革試點單位,2015年1月1日方正國有重點林區管理委員會掛牌成立,行使特殊建制稅職能。他帶領黨政一班人邁出了深化林區改革的堅實步伐。2015年財政預算收入1458萬元,實際完成2939萬元,完成計劃的201%,2016年開局良好,從而增強了林區造血功能,為促進林區停伐之後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內生動力。

  為了列車安全駛向遠方

  記加格達奇車務段大楊樹運轉車間調車長裴冬冬

  裴冬冬在鐵路工作最危險、最艱苦的調車員崗位一乾十幾年,憑著一股“是黨員就要乾出樣子”的精神,實現安全生產5000多天,在平凡崗位詮釋了共產黨員的風采。

  2001年,黨員裴冬冬被分配到大興安嶺山麓下的加格達奇火車站,從事苦累髒險人稱“鉤子手”的調車工作。調車事小,責任重大。為練就過硬本領,從最基礎的制動員到承上啟下的連結員、以及兵頭將尾的調車長,他班上練、班後學、加班乾,沒休過一個完整的節假日。2011年,他在高手雲集的哈爾濱鐵路局調車作業表演賽中,獲得了全能第一的成績,成為行業“翹楚”。

  他注重做好傳幫帶的工作。他說,“車輛在運行中,我能感受到列車的‘心跳’,我要把這種感覺傳遞下去。”工作中,他充分發揮黨員班組長作用,把這份熾熱的感情傳遞給身邊同事。他還把自己多年積累的冬季“天冷鐵脆易飛鞋、作業之前先撒沙”等十幾個經驗,言傳身授給身邊職工,先後帶出了哈爾濱鐵路局調車能手李曉利、新人新秀郭威等一批業務精湛的技術尖子,所在班組形成了黨員帶職工,合力保安全的工作局面。

  他善於琢磨,總結出了二十幾個保安全的“小竅門、小招法”,在現實安全中發揮了大作用。他注重發揮團隊作用,帶領班組職工開展“曬陋習、補差距”活動,提高了調車效率和安全保障能力。

  為“鐵人隊”續寫新輝煌

  記大慶油田鋼鐵1205鑽井隊第20任隊長趙明濤

  上個世紀,大慶油田鋼鐵1205鑽井隊誕生了鐵人王進喜。豐碑永鑄,英雄輩出的鋼鐵1205鑽井隊的鐵人後代們,在鐵人精神的激勵鼓舞下,人人邁著鐵人的腳步,為鐵人隊續寫新輝煌。

  他,叫趙明濤,今年36歲,是大慶油田鋼鐵1205鑽井隊第20任隊長。參加工作13年來,無論是當鑽工,還是乾司鑽;無論是當黨支部書記,還是乾鑽井隊長,都繼承發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先後獲得全國青年崗位能手標兵等榮譽稱號。

  2003年大學畢業後,趙明濤被分配到了鋼鐵1205鑽井隊。鑽井一線艱苦的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把他從05隊這個大熔爐鍛造成了一塊特種鋼。2013年,他扛起了1205鑽井隊第20任隊長的大旗。可是,無論崗位怎麼變,他“當了乾部還是鑽工”的本色沒有變,共產黨員吃苦奉獻的精神沒有變。

  擔任隊長後,他更是立下了誓言,要把鐵人隊的精、氣、神傳下去,油田當先鋒、國內當紅旗,永葆05隊紅旗不褪色。2013年一次施工中,半夜轉盤出現故障,必須搶時間更換,不然就會造成卡鑽、井塌等重大事故。他帶領員工冒雨搶換設備,工衣濕透了,雨靴灌包了,腳也磨出了血泡,他全然不顧。經過13個小時的激戰,完成了轉盤更換,保證了正常生產。(由姜斌整理 

首頁  上一頁  [1]  [2] 

【專題】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