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讓天更藍水更清成為龍江金字招牌——十六論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2016-07-04 07:27:01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黑龍江日報評論員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習近平總書記在我省考察調研和3月7日參加黑龍江代表團審議時非常關注我省的生態資源和環境保護問題。總書記強調,『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黑龍江的冰天雪地就是金山銀山。要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抓好生態環境保護,使黑龍江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環境更美好。』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既對龍江的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要求,也讓我們看到了充滿希望的美好未來。發揮生態資源優勢,走綠色發展之路,思路更加清晰、信心更加堅定、目標更加明確。

  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全局出發,黨的十八大首次把『美麗中國』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目標,把生態文明建設擺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戰略位置。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護生態環境,關系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關系中華民族發展的長遠利益,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沒有別的選擇。

  我省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良,擁有大森林、大草原、大湖泊、大濕地,這是大自然恩賜的寶貴財富,也是今後發展的重要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我省振興發展的金字招牌,也是最大的優勢、最大的財富,更是最大的發展潛力。保護好、利用好這片青山綠水,突出發揮龍江生態資源優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轉化利用,加快綠色發展,變自然優勢為經濟優勢,變資源優勢為資本優勢,變比較優勢為競爭優勢,我們就有了在未來競爭中脫穎而出的資本和底氣。只要我們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以推動綠色發展為抓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就會走出一條生態優勢充分發揮、綠色生態產業富省惠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路子。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關鍵在於處理好生態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的關系。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保護好綠水青山,纔會有金山銀山。要堅持生態保護優先的原則,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克服把保護生態與發展生產力對立起來的思維,下大決心、花大氣力改變不合理的產業結構、資源利用方式、能源結構、空間布局、生活方式,決不以犧牲環境、浪費資源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共贏。

  保護好生態,是一場涉及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革命性變革,是一項系統性工程,任務復雜而艱巨。要用系統的思維和方式,統籌考慮生產、生活和資源環境需求,綜合運用工程、技術、生態措施,協調推進治水、淨氣、降噪、還綠、護田工程。要保護好大小興安嶺等重點林區,保護好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的重點濕地,保護好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的龍江黑土地。國家已提出探索建立跨區域、跨流域生態補償機制,盡管還處於倡導、研究階段。但是,作為生態大省的黑龍江,完全可以先人一步快人一招,率先作出探索和嘗試。

  保護優先,並不是不要發展。在保護中發展,就是要突出綠色生態這塊金字招牌,招商引資上項目求發展,要把著力點放在綠色生態產業上,放在發展循環經濟上。從我省看,圍繞生態休閑、健康養老、旅游度假等重點產業發展方向,我們能走的路子很多。但一定要研究好市場,堅持多元化的發展方向,東方不亮西方亮。比如,可以利用冰天雪地資源做大做強冰雪經濟,可以挖掘江河、湖泊、濕地等生態優勢發展濕地湖泊經濟,可以依托森林多元化發展林菌、林果、花卉苗木、林中養殖、林中藥材等林中經濟。這些都要統籌謀劃綜合推進,著力構建綠色產業體系和空間格局,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同步提昇。

  從『求生存』到『求生態』,從『盼溫飽』到『盼環保』,人民群眾對藍天、青山、綠水的需求更為迫切。生態的破壞,不是一日之事,生態的保護,也不是一日之功。生態文明建設注定是一場持久戰、攻堅戰。要保持定力,一任接著一任乾,一年接著一年抓,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步步為營、久久為功。為子孫後代留下更加美麗的青山綠水,為龍江振興發展注入持續不斷的動力。

責任編輯:張廣義

【專題】奮力走出黑龍江全面振興新路子

【專題】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黑龍江考察調研重要講話精神

相關新聞